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78932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 积累与运用。(共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栽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yng) 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mu) 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磨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你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1)请你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挹你( ) 掬你( ) 轻(yng) 明(mu) 善睐(2)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从中找出来,并加以订

2、正。 (2分)_改为_ _改为_2.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横线上改正。(2分)万马奔腾 别无二至 震耳欲聋 千篇一律 俗不可耐 陈词烂调魂飞魄散 惊恐万状 多姿多彩 提心掉胆 巍峨壮丽 夜以计日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2分) ()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4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泰山日出当代刘白羽 B. 日历 当代 冯骥才C.黄果树瀑布当代南帆 D.

3、 天上的街市 现代 徐志摩5.下来各句无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B.我们要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C.在学校这条道路上,是一条非常陡的坡。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成功的关键。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7.从上下文

4、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2分)(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8. 名著填空。(每空1分,共2分)(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2)“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 。9.按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11分)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她松松地皱缬着,

5、像 ;她轻轻地摆弄着,像 ;东方有的是 ,东方有的是伟大的普照的光明 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 , , ,丝管夹岸。冻枝落, ,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中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瀑布壮观的句子是: ,。二、 现代文阅读。(21分)(一)【生命的连接】(12分)女儿跑上了车厢,回头一挥手,转身就消失在门里,潇洒地走了。列车也开走了,眼前只剩下长长的铁轨,和女儿的母亲还挂在眼角的泪滴。那铁轨伸向远处,愈远愈细,细得像两条黑色的线,牵住了我们的心。它也牵在女儿的心上么?女儿长大了,终于要离开母亲了。昨晚,做娘的几乎絮叨了一夜,也不知第一次远出求学的女儿听进了多少。看到她挥手离开时的神态,唉,毕竟是年

6、轻人!(记不得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否如此?)五天以后,女儿来信了,看到邮戳,是她一到北京站就发出来的。信的开头她这样写道:在徐州车站,她一上了车厢,没有敢再回头,因为她不愿我们看到她的泪水,她的软弱。 我的鼻子突然酸了,我竟然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连忙点了一枝烟,走到阳台上,久久地凝望着北方的星空。那晚,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这样的信了。逝去的岁月中,也只有和最亲密的朋友才这样写信。我告诉女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写作和读书,自己的快乐和困惑女儿离自己很远很远,然而,我从未感到女儿离自己这么近,要女儿向我敞开心扉。我第一次意识到,我需要的决不是女儿对自己的尊重,而是女儿的真诚的友谊

7、。我的希望没有落空,女儿的信很快就回来了。从此以后,几乎每星期,都有我们的一封信,飞行在长长的铁道线上,或南或北,或北或南。我收到信都在周四,而女儿收到信,应该在周末。信永远是那么长。为了怕超重,我选了最薄的信笺,而且常常有不尽的余意,要留到下一封信去说。每个星期四,就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日子。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女儿学业繁忙,我还得逐字逐句给妻子“翻译”出来。如果有一个星期四收不到女儿的信,那晚上的灯光就不会熄灭。有一次,一位好心的同事将信收下,忘记交给我,害得妻子落了一夜的“雨”。我们没有去过北京,但我们对每晚北京的气象预报一定比徐州还熟,天热了、冷了,刮风了、下雨了那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上,仿佛

8、连气象的每一分变化都传到我们的心头。女儿就读的那所大学就更熟悉了。我们仿佛看到学校高耸的大门,门里的花坛上盛开的鲜花;我们仿佛看到学校图书馆深夜不灭的灯光,甚至听到那翻书的沙沙声;我们仿佛听到学生宿舍里的高声喧哗和永无结论的争辩;还有,在那高大的核桃树下初恋的情人们的低声蜜语信在女儿的笔下不断加厚,女儿在信中也不断地长大,女儿不但记叙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抒写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受、理解和思考。有一次,她终于突出校园的围墙,只身带着背包、水壶,去寻访修复的和没有修复的长城。在古长城的烽火台上,她遥望广袤无垠的宇宙,思索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她不再是一个孩子。我曾经希望她在毕业后能将校园的

9、感觉写成一本散文集。不料她将这设想提早了一年。大三那年暑假,她将一大堆稿子交给我,题名为寻梦的年华。这一本集子就是那三年中一百多封长信的升华与提炼。我一夜无眠。大约连女儿也没有想到,她这一堆文稿会给父亲的心灵如此大的震动。透过这堆文稿,我感觉到与女儿的友谊的发展和生命的连接。我忽然理解了生命延续的真正含义。大江后浪推前浪,江流才涌动,才奔腾,才一泻千里奔向大海10.女儿“跑上了车厢”“潇洒地走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_11.第三段中父亲看到女儿挥手离开时的神态,发出了“唉,毕竟是年轻人!”的感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亲“唉,毕竟是年轻人!”这一句子内涵的理解。(2分)_12.阅读第五段回

10、答问题。(1)“我竟然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句中,“我”对女儿哪方面还不够了解?(2分)_(2)作者为什么要“久久地凝望着北方的星空”? (2分)_13.女儿离自己很远,“我”为什么反而感到女儿从未离自己这么近?(2分)_14.文中反复出现“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有何作用?(2分)_(二)成长不可无书(9分)在不久前,一张大报刊出了这样一则公益广告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放羊。”。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

11、中,你和他一样,都是“中国人”!这种事情我并不奇怪,但当从白纸黑字上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串记录时,我的心仍然被强烈地震动了。穷文富武曾是中国的传统,家贫,只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也许有一批像上面这个放羊娃一样的孩子,安贫若素。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不可达成,而在于压根儿就没有目标。”在那没有知识光亮闪耀的地方,生命便永远在“放羊下一辈子还放羊”的循环中延续。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l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

12、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用在此处不一定恰当,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使我想起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工作再忙也要(甲) 书,收入再少也要(乙) 书,住处再挤也要(丙) 书,交情再浅也要谈书。”这是几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请把高品质的书籍报刊请到你的身边吧!终身相伴,将使你终身受益。15.根据语境,在文中第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甲 乙 丙A. 藏 B. 读 C. 买16.揣摩记者与放羊娃的对话,说说“放羊娃现象”为何“可笑可悲”?(2分)17.本文第段运用 论证的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2分)18.“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请你为这一论点再提供一个新的论据,可以举事实,也可以引名言。(2分)论据:三、文言文和诗歌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