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八十二篇关联性特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78888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篇八十二篇关联性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篇八十二篇关联性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篇八十二篇关联性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篇八十二篇关联性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篇八十二篇关联性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篇八十二篇关联性特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篇八十二篇关联性特征诗篇八十二篇的关联性特征圣经诗篇82篇是一首被保存的相当完好的诗歌,几乎它的每一个字句在其他文本材料来中都可以找到对应。不过对诗篇82篇的研究,成果最为集中突出的年代却是在五六十年代,而艾克曼与荣林两位学者的博士论文,尤其是前者可以说代表了这一时期对诗篇82篇研究的最高成就。总体而言,直到今天对诗篇82篇的研究,大局部学者几乎总是集中在这首诗歌创作的起问题上:如这篇诗歌的组成,它的时间、出处,古代近东神话的影响、诗歌所承负的以色列的宗教历史和这篇诗歌的编修史等等问题。中心问题即,对这篇诗篇的性质特征的辨识仍然是重要的问题,但却一直没有最后打破性的定论。不过,笔者认为,诗篇

2、82篇是一首在仪式中被戏剧性表演的先知祭仪诗。这可以在诗歌本身的形式与内容中找到证据,即,诗歌先知预言式的话语形式,死亡的宣判,最后的祈祷以及众神与上帝的同时出现,都使我们可以假想出有一个类似舞台的场所,在这个舞台上正在上演的是在祭仪先知主持下的祭仪典礼,即,这是一篇祭仪先知的礼拜仪式诗。从它精练形象的诗剧般的外表,我们可以看到被改造后的古代生死祭仪的痕迹,当然其中戏剧构造的因素也是异常明显的。那么作为先知祭仪诗,诗篇82篇表现出了哪些先知预言诗的特征呢? 莫温克曾对先知祭仪诗做过很多研究,他认为在古代以色列的祭司,和神谕提供者的先见与神人意指同一类人。他们与圣殿祭司一样,在古代以色列向来被认

3、为是“祈祷人”,并且先知的祈祷被看做是蕴涵着极大的力量,而他的力量是作为“一位祈祷专家”在社群的祭仪礼拜仪式崇拜中发挥作用。这也是祭仪先知担任仲裁人的局部职责。实际上它意味着祭仪先知背诵的祈祷文必须是在祭仪举行的场所中背诵。因此,莫温克认为无论是在哀歌中上帝对会众们许诺的答复还是祭仪中祈祷文的朗读以及祭仪神谕的宣告等都是先知的职责。莫温克的研究说明,先知们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结合体,而且他们或多或少都带有迷狂的神灵感动的“神人”特性,但先知们却又不只是从事于“异象”和存在于超感性质中的“超感的声音”神谕的表征与征兆的工作。先知与祭司之间的界限从来都不是绝对的。正如巴比仑的先见被认为是圣殿的祭司一样

4、,以色列的先知行业与圣殿也是有着亲密关系的。通过上面的关联性研究,莫温克认为,在诗篇集中确实是存在有先知预言的诗篇,并且他推测说,这样的诗篇可能是在某一特定节日祭仪时刻被记录或者创作出来,它们风格各异,但却可能是在先知圈子中产生的具有先知神谕特点的文学色彩,因此保持了不同的先知风格,与先知的传统思想亲密相关,必然也是由一位圣殿的先知在祭仪礼拜仪式中宣讲的。由于他假定了上帝的话语是用耳语传到先知的耳中,再由先知传讲给会众,因此决定了这些先知祭仪诗的特点是:以第二人称“你”来宣讲预言,而其他时候对崇拜者的许诺也会用第三人称,而这样的特点也是巴比仑许诺诗篇与祭仪所具有的特点。此外他提出诗歌中的神谕与

5、圣显也是先知预言诗篇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这些特点在诗篇82篇中都得到了印证。根据莫温克的观点,先知预言诗篇都伴有对社群与人们的许诺,它们绝大多数都属于通常一再重复的公众节日,首先也是最早与收获和新年的节日有关的。这样的许诺包括有对成功、幸福、福利、土地的丰产,和皇室家的人们以及各个阶层人们的许诺,有耶和华支持的许诺,以及对和平、丰收与命运的许诺,和对以色列敌人以及所有邪恶力量的消除等等内容。它们属于节日祭仪甚至是更早时代的祭仪中的许诺。莫温克还认为,正如我们在诗篇82篇中所看到的那样,这样的一些应许也属于在以后时代的新年诗篇中的耶和华的圣显。不过他认为,在以后的时代有新因素被参加进去,即重建以色列的思想因素,它也是对将来会众们希望的完成,换句话来说就是一种末世的因素被参加到这些先知预言诗中,而且这些因素也成为了这类诗歌最重要的因素。莫温克的阐述为我们评判“先知预言诗篇”或者“先知祭仪诗”提供了线索与根据。根据这样的线索,我们根本可以判断诗篇82篇是一篇典型的先知预言诗:首先诗歌中表现了天上的审讯,这是一个圣显异像的场景;其次,诗歌主体是以上帝的口吻发出的审讯之言,这可以看做是先知预言的主要事件;第三,诗歌中出现了三种人称的“我”代表了上帝,“你们”与“他们”代表了众神;第四,诗歌中最后以祈祷诗句结尾,说明了它可能是在圣殿中朗读的诗篇。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