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787468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分析2095-3283 (2014) 02-0158-03一、微博的概念及特征(一) 微博的概念从字面来看,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是传统博客的变体。在维基百 科中微博被定义为:“一种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 客的形式,允许任何人阅读或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是继E- mail、QQ、BBS、BLOG等多种网络交流工具之后的又一新起之秀,它以 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网民的关注,进入网民的视野,许多 网友常常将微博亲切地称为“围脖”。从内容上看,在微博上,用户可以用简短的语言将自己的最新想法和 有关信息发布出来,相当于短信。中国传媒大学新媒

2、体研究院赵子忠院长 认为:微博的实质就是手机短信的电脑版,无非是将有篇幅限制的手机信 息转移到电脑上,传播方式由“一对一变为一对多”。从运用来看,微博等同于社交网站或者网络平台。在百度百科上 将微博定义为: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 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将微博定义为:微博是传统博客的变体,是一种 集收听、转发、评论为一体的网络社交平台。(二) 微博的特征1. 传播速度快捷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 的终端融合,使内容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便捷、更迅速。微博不仅可 以吸引很多人同时关注一件事,迅速

3、地使个人的微博成为一个话题讨论和 舆论关注中心,而且这种扩散力和影响力是以几何级倍数增长,力量不可 小视。著名导演冯小刚曾把微博形容为:我终于有一份自己的报纸了。有 了微博就好像有了 “冯通社”。2. 传播内容精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阅读的需要也是精简便捷的。微博 的字数很少,一条微博需控制在140字以内。因此,随意的一句话都可以 成为一篇微博。小小的信息量既不会给博主造成负担,又能用最简单的语 言把要表达的想法告诉给自己的关注者。3. 传播方式互动微博跟传统媒体及博客、论坛等新媒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实现 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传播。在微博上,信息传递聚合了一对多、 多对一、

4、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微博就像一个很大的QQ群,为用户提供了 一个更宽广的社区性服务。在这里,用户既可以聊天、分享心情,也能交 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二、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自2009年起,微博凭借其“便捷、原创、开放”的独特魅力吸引着 人们,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目前,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内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1月发布的第29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 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 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 根据缔元信(万端数据)统计分析,微博主要用户群中,63%以上的具有 本科学历,用户以

5、1830岁年轻用户为主,其中,1825岁(符合大学 适龄阶段)的用户达36.4%。三、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一)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1. 积极影响信息资源是微博平台的首要资源,对于大学生来说信息是一种极为特 殊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微博是信息的集散地,可以看到来自世界 各地和不同领域的信息,有即时性的新闻跟踪报道、有当下的所见所闻、 有对社会新闻的句评,另外微博的几何式的传播和流动方式,使得信息数 量以几何倍数的方式迅速攀升,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而且还能够关 注到更多人的更多方面的信息和资讯。在当今价值观和文化日趋多元多样 的背景下,有利于大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丰富了学习

6、资源。2. 消极影响(1)阅读方式由原来的深层次、连续阅读转变为表层、碎片化阅读自从微博开通以来,人们似乎被微博信息所“绑架”,大学生也不例 外,他们会利用一切零散的时间去阅读微博上140字简短的信息,有的甚 至只是找140字里面的关键词。这样从表面上看学生的阅读时间是多了很 多,可是阅读内容却相当零散。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阅读这些零散、无逻 辑关系的微博信息上,易使自己变得浮躁,导致很多大学生很难静下心来 花费时间和功夫去阅读长篇文章。把大学生本该有的深层次、连续阅读转 变成了表层、碎片化阅读。(2)思考方式由独立、理性转变为感性思考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 与

7、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分析后恰当地使用多种方 案(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 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而感性被 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 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汉语大词典对感性的解释:作用于人的感觉 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于“理性”。从上述两个 定义可以看出,理性和感性两种思考方式影响着思考者能否站在客观、公 正、公平的角度分析问题。微博的产生使得大学生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 法易受博主和微博上其他意见的影响,使得本该独立、理性思考的问题掺 杂进了许

8、多情感因素。(3)书写方式由长篇大论转变成了碎片化微博传播内容的精简性导致当代大学生长期生活在140字的世界里, 他们的书写方式也变成了 140字的写作风格,结构简单,文本碎片化,语 录化、跳跃化、无序化。(二)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1. 人际交往上的影响“人际关系”是人们重要的幸福感来源。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活泼、最 热情的群体,他们期待与人交流,憧憬未来,渴望友谊。微博为大学生提 供了新的交往平台,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同时,微博不需要确认 的关注使得大学生可以关注名人、学者等,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途径。微 博的产生丰富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但同时如果大学生长期处在微博虚拟 的人际交往中,会忽视

9、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失去了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机 会,从而易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封闭。2. 消费上的影响微博的出现给无数商家带来了商机,他们纷纷开始利用微博营销,使 微博成为一种新的广告载体。微博营销丰富了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渠道。大 学生作为消费者群体中的一部分和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之一,必然要受到微 博上商家广告的影响,然而由于大学生情感发展还不成熟,尚处在青春期 的后半段,很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因此在面对五花八门广告的时 候,大学生很容易受广告的影响进行冲动的非理性消费,尤其是对于那些 常因感性动机而进行消费的大学生来说影响更是明显。(三)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 积极影响微博已成为招聘求职的新媒介。微

10、博传播速度快捷性可以帮助大学生 迅速获知企业招聘信息,大大降低了因获取信息滞后而带来的损失,提高 了求职的效率。作为互动性的社交平台,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博发布自己 的求职“微简历”。“微简历”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简历具有简洁、低成本、 环保等优势。2. 消极影响微博招聘虽然具有便捷、成本低、传播快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首 先,微博上的招聘信息有限。其次,由于微博招聘还是一种新方式,目前 并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来约束。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面对微博上五花八 门的招聘信息,常常真假难辨,无法核实这些信息,有时候会陷入招聘陷 阱。四、微博对大学生影响的应对策略微博从本质来讲只是络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

11、如果能够正确看待 并利用,微博则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否则就会沉溺其 中,给其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要避免微博给大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应 采取以下对策:(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博观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微博知识讲座,让学生正确认识微博。其次,引 导学生树立微博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微博观,让学生知道微博是 自由的,也是自律的。再次,大学生在微博上既是行为者,又是评论者, 应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负责的能力。(二)培养大学生分辨信息的能力微博产生的大量信息,无论来源于哪,用户都需抱有质疑态度。微博 中经常夹杂些虚假信息,如果缺少质疑,微博用户会间接传播虚假信息。

12、 大学生是微博的主要用户,微博的海量信息要求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 分析和判断能力,大学生需要自觉地培养批判与思考能力,学会如何接受 信息、发布信息。大学生对微博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于注重 分析微博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和符合逻辑,评价微博的信息是否符合公正 性和客观性。(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微博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其虚拟性也使得一些人常常沉溺于虚 拟的人际交往,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甚至逃避现实,对身心健康造 成损害。因此,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在大学中开设健康 人格心理教育课程;其次,开展挫折教育,形成积极的挫折防御机制。让 大学生学会正视现实,正视挫折、克服挫折、避开挫折、最终从挫折中学 到知识;最后,注意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解决好学生心理偏差和困 惑,使其形成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四)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长期沉迷于微博上的虚拟交往会使人们逐渐远离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甚至会出现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冷漠的现象。因此,应该丰富大学生的现 实校园生活。学校要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挖掘潜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活动内容的选 择上既要经常举办大学生科技论文、发明竞赛,开办学术讲座、学术报告 会,也要做好师生学术活动、科研活动与社会实践的接轨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