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78409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原理】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如果一个规则的物体浸没在液体当中,它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均 可互相抵消,这是因为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的受力面积虽然相 同,但上下表面所在液体内的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大小不一样。物体 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之差,正是物体所受的浮力。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证明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制作方法】 方法一(双乒乓球实验)。材料:空矿泉水瓶一个、乒乓球两个。 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实验时,将瓶口向下,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因为瓶身不大。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 瓶身,右手从上向里倒水,由于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水只能向下渗 漏。随着瓶

2、内水的上升,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随之上升。下面的 乒乓球虽然周围和上面都是水,但它却没有上浮。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 渗漏的水很快充满了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 水中,它会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如图 6-23 所示。方法二(上浮的木塞): 材料:空高橙饮料瓶一个、圆木塞一只、粘胶。 圆木塞要刚好塞在饮料瓶口上,不要太紧。再在圆木塞中央钻一个直径约 5mm 的小孔。如图 6-24,将饮料瓶的中间部分剪去,依然瓶口向 上地将瓶颈用粘胶粘接在瓶内底部。待胶干后即可使用。实验时,将木塞放在瓶口上,再用杯子装水沿瓶壁倒入瓶中。很快 水将浸没木塞周围,但此时木塞并不上浮。水面继续上

3、升,漫过木塞上 表面,经小孔向里流水,此时木塞依然不上浮。等到木塞下的水面逐渐 上升,刚刚达到木塞底部,木塞会立即上浮到瓶中水面上。如图 6-25 所 示。方法三(双 U 形管压强差计)材料:两个透明的 135 胶卷盒、橡皮膜(如气球)一大块、橡皮筋两 根、铁皮、铁丝若干、一次性注射塑料输液软管两根、木板(1230cm2)一块、厚木板一块、封口夹两只、白纸、粘胶等。先将两胶卷盒去盖,中间各钻一小孔,正好使软管插入,用粘胶密 封连接处。再把两盒底部用粘胶粘连,剪一宽条铁皮把连接处固定起来, 并与粗铁丝固定,粗铁丝作为手持的柄,如图 6-26 所示。把 1230cm2 的木板与厚木板钉起来,白纸粘

4、贴在大木板上,将软管 弯成两个“U”形并行排列,并在两“U”形管中心画出刻度线。两软管 各经过一只小三通管与胶卷盒引出的两软管相接,三通管的另一个出口 为排气用。实验时,用注射器在双 U 形管中注入同样量的红色水,使双 U 形管中的液面相平。在两胶卷盒口上各绷一块气球膜,口面要绷平。等膜绷 好之后,用两只封口夹将三通管的排气口夹紧,不可漏气。手持粗铁丝,缓缓将胶卷盒插入水中,如图 6-27 所示,两 U 形管中的液面不会在同一高度,记下双 U 形管管底各至液面的高度差。与下面 胶卷盒相通的 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要大得多,把这个水柱压强减去 与上面胶卷盒相通的 U 形管水柱压强,所得的差即是两胶卷盒上下表面 的压强之差。将这个压强差乘以胶卷盒口的面积就能计算出胶卷盒所受的浮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