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78138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 商德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以往我们在教课文时,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其实,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去“涵泳”,逐步习得。有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之后能基本理解并把握内容,但掌握了内容却不一定就会表达。所以,教学的难点不在理解,而在“

2、会运用”。笔者认为,“语言文字运用”应主要指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运用”应有两层意思,一是能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二是能有方法、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人们在很多场合都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网络聊天、发送短信亦是如此。正如叶圣陶所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细细品读编者选入教材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有可供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只不过有的文章表达方法能让读者一目了然;有的则“潜伏”其中,需仔细考量方能发现“庐山”真容。要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首先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的方法

3、,之后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即可逐渐学会表达。怎样才能学会语言文字运用呢?一、破译语言表达密码,领悟方法一篇课文会有多种写作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解读文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破解语言表达的艺术密码,领悟出其中的写作方法。教师领悟出方法之后,要依据课文特色和学生学情,筛选出最值得本班学生学习和运用的表达方法。再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引领学生沉下心来在读书中揣摩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如学习草原一文,首先要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出课文表达的蒙汉情深这一情

4、感。在此基础上,接着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一情感的?哪一方面写得特别好?除了引导学生能感悟出按顺序写草原特点、草原之行等方法之外,教师可着力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恰当地多次运用动词表达情感即“运用动词传情”的方法。运用换词、比较等策略,引导学生抓住“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中的“飞”字,体会蒙古族人民来迎接我们的速度很快,如此急着迎接我们,可看出热情好客。“飞”字还能看出他们来迎接我们的心情很急切,更能看出热情好客。而此段中连续运用几个“飞”字,“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欢呼着,飞驰着”“车跟着马飞过小丘”。抓住“飞”字,通过前后联系、对比,引导发现,开始我们的车是“走”的,现在是“飞

5、”了,由此可以体会出当时蒙古族人民迎接我们的急切心情、热情好客,以及我们急于到蒙古包和他们联欢的急切心情,进一步体会出蒙汉情深。透过三个“飞”字,学生就能触摸到文章的情脉,这就是语言文字能传情达意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飞”字的用法,感悟出一个动词连续反复运用更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可谓“文字有情感”。教师再次引导,还有哪些动词也用得很好?学生自主找出三四段中的多个“握”和“敬”字。这两个动词在三四段中用得次数很多,结合其所在句子描写,从中也能体会出“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感悟运用动词来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时,引领学生结合文章的意脉和作者情脉,通过着力理解感悟“飞”“握”“

6、敬”三个多次重复使用的动词,就能体会出反复恰当地运用动词来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领悟出作者巧妙运用动词传情达意的方法和奥秘,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二、创设语言运用情境,尝试运用我们发现,学生平时在语文课或阅读中积累的词句不少,但一到表达时就词汇贫乏,语句干瘪,不会运用。大量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学生是缺少自然而然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他们对学过的绝大部分词语、句子和语言运用方法,往往只停留在感知和理解层面,难以转化为可供自己随时运用的语言。心理学家将只理解而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能理解又会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从能理解到会运用,是从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学会运用语言的一道重要关卡,大多数学

7、生较难跨越。怎样才能跨越这级台阶?让学生经历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没有尝试运用的环节,学生学到的只是消极词句。不会运用,也就不能有效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认为,“能力并不是一会儿从无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能力。”所以,“尝试运用”环节是训练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读懂了内容,领悟了表达方法之后,再创境激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如,学习草原时,在学生领悟了“运用动词传达情意”的方法之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运用:“我们在离开时,作者没有写话别后的场景,请模仿着我们相见、敬酒等场景,想象一下当

8、时我们和蒙古族人民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尝试着反复用好一个动词,表达出蒙汉情深。”先想象,再尝试着写一写。写完之后师生从“动词选择、动词传情”等方面进行互动评析。教师创设了语言运用情境,“展开想象反复用好动词,写一写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表达蒙汉情深”。这一环节,就是在感悟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尝试运用、训练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尝试运用,学生经历了一个有效学习动词表情达意的过程,既学习了语言运用方法,又能在此过程中加深对蒙汉情深思想内涵的理解,这样就能真正实现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得言又得意的目的,同时又通过尝试运用,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地深入理解、体验和感悟,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9、”的语文课程特点。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主运用学会独立创造性使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终极目标。学生从积累吸收,到尝试运用,再到富有创造性地自主运用,这既是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也是言语外化的一个思维训练过程。在学生尝试运用之后,还不一定就能完全掌握,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有创意地进行独立、自主地运用了,也就把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了,就能有效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如学习草原最后结束时,联系生活设置有趣的语言自主运用作业:自主观察身边的一个人,重点观察动作,如爸爸妈妈做家务时的动作等,能连续恰当的使用同一个动词,写出自己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在学生自主运用方法之后,师生一定要进行讲评

10、,评出优势,找出不足,不断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逐渐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语文教学最终是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特殊活动。学生语言运用等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其教学实践流程应经历“阅读理解领悟方法尝试运用独立运用”四步。依据此四步经常练之,渐能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奥秘,形成“言语运用”的表达技能,同时也会受到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熏染。“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阅读教学应该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范例,并在尝试运用语言过程中,跨越从“能理解”到“会运用”的台阶。只有坚持学习阅读和运用语言同步走,并着力于语言文字运用,久之,方能驾驭文字,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让得言又得意这朵鲜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