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零售业新挑战-利润摊薄,资本效率下降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779974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零售业新挑战-利润摊薄,资本效率下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零售业新挑战-利润摊薄,资本效率下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零售业新挑战-利润摊薄,资本效率下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零售业新挑战-利润摊薄,资本效率下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零售业新挑战-利润摊薄,资本效率下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零售业新挑战-利润摊薄,资本效率下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零售业新挑战-利润摊薄,资本效率下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零售业新挑战:利润摊薄,资本效率下降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从做大到做强,中国零售企业在外资零售业这条鲶鱼刺激下,近年来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但从近年的财报来看,我们离“做强”还有很远距离。 截至3月18日,多家零售业上市公司公布2023财年年报或业绩快报,从已披露的年报或业绩快报来看,实现盈利或预告盈利的公司约占九成,多数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不过,数据显示,在去年高通胀压力、网点快速扩张后利润摊薄,以及大幅度促销所带来的“购销两旺”等因素影响下,大部分公司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增收不增利十分普遍。超市提高毛利有两大途径,或者进行差异化生存,或者进行规模化生存。这方面

2、,大本营同处于福建的永辉超市和新华都是两大代表。超市增收不增利超市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其收入规模对CPI非常敏感。在金融危机冲击下,2023年与2023年上半年很多超市的同店增长大幅下滑,但随着CPI由负转正,从2023年下半年到2023年底,很多超市的同店增长都有了一定增长,但随着竞争的白热化,超市三项费用也在迅速走高,再加上租金成本上升导致的固定资产摊销费用上升,其净利润率增长越来越难,很多超市在2023年净利润都出现大幅下滑,目前,随着CPI的大幅走高,超市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新华都2023年净利润率是2.2%,去年降到了1.7%;步步高2023年净利润率是2.9%,去年降到了2.

3、5%。新华都的净利润增长率去年是26.02%,这远远小于其去年营收40.94%的增幅,步步高3.44%的净利润增幅也远远小于其营收18.25%的增幅,这都说明很多超市是增收不增利。超市的毛利水平一般不高,衡量超市的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资产周转率。这一方面要求超市不断提高存货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坪效,其次扩张还要低成本。超市的辐射半径很短,其内生增长要低于百货业的同店增长,但超市的复制能力强,连锁扩张潜力大。目前来看,区域内扩张仍是主流,超市的异地扩张受各地普通消费品的代理商体制,以及越来越稀缺、也越来越贵的优质商业地产制约也比较大,所以,超市必须要创新模式,寻找到好的突破口,

4、进行异地扩张。目前在扩张方面,很多超市或大卖场选择了渠道下沉,仅2023年1月中旬,大润发超市新开的10家门店中,就有7家布局在二、三线城市。华润万家 2023年在全国范围新开400余家门店,其中大部分也是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但二、三线城市的一家新店如果要实现全面盈利至少要23年,这是它们未来的机会,也是风险所在,因为首先是二、三级城市的购买力不足,二是必须进行配套的物流体系信息化等建设,这样超市就负载了很重的资产和沉淀成本,这种巨大的投资在这种购买力下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是个很大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超市的销售额逐年“增肥”,但实际利润却被摊薄。近两年,大部分以超市为主业态的企业其门店数量虽然还在

5、增长,但门店数量增速在下滑。而扩张后的门店租金也在逐年增长,这也成为除通胀重压之外,导致2023年各企业净利润增幅普遍较低的原因。这种形势下,加强成本控制,适当提高毛利率成为了竞争的关键,所以,很多超市都加大了直采规模并加强了自有品牌开发力度,同时,在存货管理、价格与促销管理、供应商管理方面,超市也进行了管理优化,以控制成本。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要首推去年刚刚上市的永辉超市,它通过大规模生鲜直采提高了毛利水平。永辉超市:厚利多销虽然在中国现在背景下,超市跨区域扩张还很困难,但困难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永辉超市选择了生鲜作为切入点成功实现了跨区域扩张,永辉的切入点生鲜类商品避开了区域分割的商品流

6、通格局这一制约中国超市业态扩张的最大难题。生鲜农产品在品牌、规模、分销渠道方面与日用消费品的重大差异,使得以生鲜产品为主要经营品类的超市企业在异地扩张难度上要远远小于日用消费品类的超市企业。同时,在网络购物日益侵蚀传统卖场市场份额的时代背景下,以生鲜类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可以较好地避免其冲击效应。不仅如此,永辉超市能在10年之内取得这种超常规的发展,是因为它拥有一个杀手锏“生鲜部”。永辉和人人乐、好又多、新华都等这些超市最大的区别在于:生鲜产品的营业面积很大,占到总营业面积的40%以上,不仅菜品齐全,而且价格低廉。相比于日用品等产品至少20%的毛利,通常生鲜类产品的毛利率只有7%左右。但价格低廉

7、的永辉的生鲜,却创造了16%毛利率,这得益于公司的直采战略。目前,永辉超市生鲜产品主要有几种来源直接采购、订单农业、自有基地三者灵活运用。永辉没有走传统的从批发商进货的路子,而是在全国建立20多个采购基地,直接去农户家采购。在全国几十个生鲜产品原产地里,永辉有个超过300人的采购团队常年在其中寻找货源,他们23人一组在一个基地工作。而且,与其他超市一个很大的不同,永辉的每一个生鲜单品都由几个人同时负责,这易于形成监督机制,避免商业贿赂。此外,永辉建立起一批自营和合作结合的养殖与蔬果生产基地,并在全国建立了远程采购体系。它还投入大笔资金支持农业,以“订单农业”等各种形式,使各地的农产品通过永辉的

8、销售网络进入市场,保证采购成本达到最低。生鲜的保鲜期比较短,因此生鲜的损耗也是所有商品中最高的。永辉降低损耗的办法是,根据销售情况,随时理货。比如在很多超市里,冷冻肉是一天摆放一次,而在永辉,每2小时,理货员就要补一次货,甚至是随时补货。每一种生鲜商品不会一次摆放很多,如猪排骨,一次就摆放5块左右,然后根据销售状态,现卖现补。通过集中管理和陈列,永辉在北京店生鲜产品的损耗只有3%左右,而许多超市甚至会达到20%。损耗的降低可以进一步降低商品的成本,使生鲜商品比集贸市场的更为便宜。另外,永辉的密集布点也能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有效地降低损耗和物流成本。永辉还建立了生鲜物流配送中心,改变了以前农户直

9、接面对永辉卖场模式。现在都是农户直接将货物交予配送中心,然后配送中心统一向永辉卖场配货。这样,永辉的配送车队一天的配送频率可以达到3次之多,由于送货频率较高,某一单品一次送好几家店,能很快被消化掉,也降低了物流成本。这些竞争力在毛利率等财务指标也能体现出来,同时,永辉超市的资产周转率明显高于同行。公司不仅实现了高毛利,还实现了“厚利多销”。新华都:20%的毛利率哪里来?2023年,新华都营业收入43.64亿元,同比增长40.95%;实现利润总额8247万元,同比增长14.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20万元,同比增长26.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526万元,同比增长25

10、.23%。营收增长明显快于净利润增长,公司费用增长过快,年报显示,公司的三项费用2023年同比增长了50.78%,高于同行。根据测算,近几年公司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超市门店的快速扩张,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随连锁超市面积扩大而增长。由此可见,未来数年超市的外延式扩张仍将是驱动公司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异地收购门店是新华都扩张的一个特点,2023年3月,新华都抛出了上市两年半以来的第一个增发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606万元,欲在福建、广东、贵州等地以租赁店面的形式开设38家连锁超市和3家百货。但这种扩张模式的症结在于租赁店面常常不能到位。2023年中报显示,新华都原计划开设的6家超市,

11、均因为“原物业无法交付”,而导致项目变更实施地点,并减少连锁超市发展项目投资资金754万元。数据显示,新华都内生能力也较强。2023年,新华都实现营业总收入436419.15万元,比2023年增长了40.95%,售销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18.93%提升到了2023年的20.07%。但是,新华都总部统采比例45,低于同行业6070的水平。且公司多数产品通过向省级或市级采购,直采比例偏低,这些都制约了毛利率提升空间。那么,公司如此高的毛利从何而来呢?公司对此解释说,其综合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消费和零售行业的景气度明显回升以及CPI的影响;二是发挥规模优势,加大对供应链的优化整合,降低

12、成本,提升了盈利空间。但业内人士表示,其高达20%的毛利很可疑,虽然其具有一定的区域规模优势,但也仅限于福建地区。其实,其现金毛利率只有0.0578,这也说明了,其盈利质量不高,获得同样收益所付出的代价太高。需要说明的是,新华都规模化生存背靠的是新华都集团,集团实力雄厚,不仅可为上市公司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亦可与相关产业合作(如集团房地产分部为零售业务提供稳定经营场所),实现快速扩张。这可能是其毛利较高的关键所在,就像国美的两栖模式一样,它的高毛利也许来自于集团支持所造成的不对称的成本优势。虽然背靠集团,但纵观新华都最近几年财报,其净利润率一直在下滑,20232023年分别为4.4%、2.8%

13、、1.9%、1.7%。此外,公司总资产周转率除今年外,也基本在下滑,20232023年,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分别为3.41、2.87、2.53、2.73。这反映公司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改进:费用控制需要加强;应做好开店规划,控制开店成本,减少无谓损失;应进一步加快物流以及信息化建设,以配合门店的扩张,加快资产周转,提高资本效率。百货业要获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业绩增长,或者进行盈利模式的创新,或者连锁扩张、资源整合以形成规模效应或协同效应。百货业费用控制不力,净利润率偏低目前百货业的净利率比较低。重庆百货近几年的净利润率一直在3%以下,王府井百货在4%以下,即使盈利模式比较独特的天虹商场其净利润率也只有

14、5%左右,距离在香港上市的百盛集团的8%净利润率还有很大差距。从财报上看,国有百货受制于体制的因素仍旧很大,费用控制的动力不足。未来百货公司特别是国有的百货如果能破除体制障碍的话,其利润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需要这些公司压缩费用、释放业绩空间。除此之外,通过盈利模式创新提高毛利水平,通过与房地产业资源整合协同发展也将会为百货业净利润率的提升带来机会。百货店的盈利模式目前仍以联营为主,商场管理的核心以品牌招商+VIP服务为主,商场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招商能力、谈判能力。由于门店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定位和品牌差异,而且在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还有个区域的代理,因此,通过连锁,来提高谈判能力并且降

15、低采购成本从而促进效益提升的模式还不明显,除非是具有较强低成本外延扩张的能力(比如集团资源共享,能拿到廉价土地等),否则规模效益难以实现,那么这种情况下,对费用的控制就成为了提高净利润率的关键。2023年,在收入规模上,很多百货公司实现了增长,但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原因,多数百货企业实现的总额增长可能并没有表面的数字那么耀眼,百货业应该警醒。由于通胀压力加大,国内消费名义增速维持高增长,而消费实际增速呈现持续的下滑状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2023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8.4%,国内消费名义增速维持高增长。扣除价格因素之后,2023年,我

16、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8%,同比上年下降2.1%。重庆百货:快速“增肥”背后的隐忧目前,百货业通过连锁扩张和资源整合获得收益是一条主线,如全国性连锁百货王府井、天虹百货,区域性扩张的重庆百货、鄂武商、合肥百货、银座股份。除了连锁扩张外,国资委主导下的区域性资产重组,如重庆地区的重庆百货收购新世纪百货、北京地区的西单商场收购燕莎控股,上海地区的友谊股份吸收合并百联股份未来也将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会给百货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2023 年12 月28 日,重庆百货和新世纪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控股股东将其控制的另外一家零售资产新世纪百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成就了公司在重庆市零售行业的绝对龙头地位。截至目前,商贸类上市公司中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最高的当属重庆百货。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达211.77亿元,与2023年的73.12亿元相比,增幅达189.60%,可谓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