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77766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八讲--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八讲--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八讲--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八讲--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一对一种性化讲义第一讲 教师 冯_茂_珊基本实验规定1实验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2.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实验环节(1)安装实验仪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2)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涉及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体相似(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

2、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一方面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规律措施总结1实验数据解决措施(1)列表法将测得的、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容许范畴内是相等的.(2)图象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函数法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x的关系2.注意事项(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度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3)观测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懂得其规律,因此描点

3、后来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后来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相应关系及单位.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精确、弹簧长度测量不精确带来误差(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精确也会带来误差.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对实验原理的考察一种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对的的是( )图1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2.对实验操作的考察如图2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种已知质量且质量相

4、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2(1)为完毕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的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图线但是原点的因素是由于_()为完毕该实验,设计的实验环节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相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相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

5、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一方面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体现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顿仪器.请将以上环节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对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的考察(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如下说法对的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钩码的措施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在平衡状态.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用几种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某同窗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她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

6、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也许是下列选项中的( )考点二 数据解决及误差分析4.实验误差分析为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某同窗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3所示图象.图()从图象上看,该同窗没能完全按照实验规定做,从而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由于_(2)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_ N/m和_ N/;若要制作一种精确限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选填“甲”或“乙”)(3)从上述数据和图线中分析,请对这个研究

7、课题提出一种有价值的建议建议:_.实验误差分析(福建理综9(1)某同窗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图4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为_cm;图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措施来变化弹簧的弹力,有关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逐个增挂钩码,记下每增长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相应的钩码总重.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相应的钩码总重图丙是该同窗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段明显偏离直线A,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_

8、.6.对数据解决的考察(四川理综(1)某同窗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如图5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_ 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个、3个、4个、个相似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3、l4、l.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N(本地重力加速度g=9.8m/s).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作出-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5考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实验拓展如图6甲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

9、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的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对的的是( )图6.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力的增长量与相应的弹簧长度的增长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0 /m.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8.实验创新(浙江2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某同窗把两根弹簧如图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图7 图(1)某次测量如图8所示,指针示数为_m(2)在弹性限度内,将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的示数LA和LB如表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 的劲度系数为_Nm(重力加速度g10

10、 ms2)由表中数据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 的劲度系数.钩码数124L/1.711.73.662.76B/c29.9635761.5147.实验创新(新课标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0、1、P2、P3、P4、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20、3、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挂有质量为0.10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测量成果及部分计算成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已知实

11、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88 c图9P1P2P3P45P6x0(cm)2.04.066.6.0510.3201x(c).645.27.11.3.93.41n230405060k(/m)166.043.633.828.8(mN)0.6 1017 90.022 90.029 0034 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_,_.(2)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图0给出的坐标轴上画出n图象图10(3)图0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觉得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体现式为k=_N/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体现式为k=_N/m.实验原理和数据解决的创新1实验原理的创新(如图11甲、乙、丙所示)图12.数据解决的创新()弹力的获得:弹簧竖直悬挂,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存在弹簧自重的影响弹簧水平使用,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消除了弹簧自重的影响()图象的获得:由坐标纸作图得F-x图象由传感器和计算机输入数据直接得-x图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