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77762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临床医学概要-内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 院系部: 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研室: 内科学 制定人: 任艳芸 审核人: 赵明君 系主任签字: 陕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制2014年2月20日临床医学概要-内科学教学大纲总 学 时:90学时 理论:64学时 实验;0 见习:26学时学 分:8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前 言 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群,在现代医学中居重要地位,其内容丰富、领域宽广、涉及诸多学科。临床医学概要仅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的思路、原则、方法以及临床各科常见病的诊治原则和要点

2、。在高等中医院校讲授临床医学概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内科常见病的现代医学诊疗知识,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使学生能适应中医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互相渗透与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促进中医药学及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临床医学概要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教学方

3、法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大部分。实践教学分为实训和临床见习两部分。临床见习在附属医院内科各科室进行,实训见习在我院实训中心进行。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应用多媒体、录像等现代化教具,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学生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本大纲使用教材为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

4、等医药院校教材,临床医学概要(第2版),主编 朱明德,石应康,人民卫生出版社。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90学时,讲授64学时,见习26学时,学分8分,本课程为考试课,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践技能考试占总成绩的30。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的要求 1、了解急性上感的病因。2、掌握急性上感的诊断。3、熟悉急性上感的防治。教学内容 1、概述。2、临床表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咯痰、肺部体征。3、诊断。4、防治。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为主、加临床见习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2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对急性上感进行诊断的技能,逐步培

5、养同学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能,具备一定的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知识,并具备向社区公众人群进行宣教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知识的能力。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2、掌握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3、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防治。教学内容 1、概述。2、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喘息。3、诊断。4、防治。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为主、加临床见习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2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诊断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能,具备一定的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知识,并具备向社区公众人群进行宣教呼吸系统疾

6、病预防知识的能力。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 1.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分期。3.熟悉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教学内容 1.概述。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诊断是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 哮喘的诊断标准;哮喘的分期。4.防治。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加临床见习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2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对支气管哮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能,具备一定的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知识,预防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并具备向社区公众人群进行宣教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知识的能力。 第四节 肺结核目的

7、要求 1.了解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和发病机理。2.掌握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熟悉肺结核的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1.概述。2.临床表现:表现以低热、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及相关体征为临床特征是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 3.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4.治疗:化学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及其它治疗。5.预防。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加临床见习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4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对肺结核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对此类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能,具备一定的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知识,尤其注意肺

8、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方式,并具备向社区公众人群进行宣教肺结核预防知识的能力。增强人群抗结核病的能力。 第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 心力衰竭目的要求 1.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改变。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熟悉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及具体治疗药物及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处理。教学内容 1.概述。2.心力衰竭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理:其中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是本章内容的难点。3.临床表现: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是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浆BNP,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等。5.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5.1诊断:按照病史、症状、体征及

9、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5.2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心包积液、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水肿等。6.治疗: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利尿剂、RAAS抑制剂、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扩血管药物)、非药物治疗等。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7.预防。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PBL教学加临床见习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4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对心力衰竭进行诊断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对心力衰竭的识别能力,尤其注意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进行诊断并予以有效干预,注意心衰各种诱因的防范,对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特点和救治常规有一定的认识。第二节 高血压目的要求 1.了解原发性高血

10、压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改变。2.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原则及具体治疗药物。教学内容 1.概述。2.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理;高血压的分类。3.临床表现:以血压增高为特征和对靶器官的损害为特征的临床表现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B超、动态血压检测、血液生化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等。5.并发症:脑血管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6.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6.1诊断: 按照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特征等进行诊断。6.2鉴别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与各种继发性高血压进行鉴别。7.治疗:降压治疗的原则;降压药物治疗的合理

11、选用;特殊类型高血压的处理。8.预防。根据高血压的分层管理和危险因素的多少评估高血压的预后,重点是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影响方面进行预防。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PBL教学加临床见习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4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对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和其临床特征进行认识并对高血压进行诊断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提高对高血压的识别防控能力,尤其注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注意防范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的损害,提高人群中对高血压病的防控能力。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的要求 1.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改变。2.掌握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

12、诊断。3.熟悉冠心病的防治原则及具体治疗措施。教学内容 1.概述。2.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冠心病的分型、发病机理:其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本章内容的难点。3.临床表现:以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心电图检查,包括静息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腔内电生理检查、B超、冠脉造影、冠状动脉三维血管重建成像CT等。5.并发症: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等。6.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6.1诊断: 按照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特征等进行诊断。6.2鉴别诊断:心绞痛与ACS、其它原因的胸痛、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梗死与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腹症等鉴别。7.治疗:心绞痛治疗分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具体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血管重建治疗等。心肌梗死的治疗分监护和一般治疗、解除疼痛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再灌注心肌治疗、溶栓治疗及各种并发症治疗。8.预防。主要讲述冠心病的三级预防知识。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PBL教学加临床见习等方法进行教学。计划学时 4学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对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和心电图特征进行诊断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