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的策略练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77669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化的策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转化的策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转化的策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转化的策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转化的策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化的策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化的策略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转 化前苏联(由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组成)著名数学家雅诺科斯妞娅,有一次向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同学说:“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这句话道出了解数学题常用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转化。这种转化通常是指转化条件或问题,特别是转化题中的数量关系。【例1】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分析与解】题中“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是什么意思呢?把它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整数)”。新数比原来的数大多少呢?原数是1倍数,新数是100倍数,新数比原数大100倍-1倍=99倍这样,题中“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

2、数大53.46”这个条件换句话说就是“原数的99倍等于53.46”。现在,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朗了,原来的问题也就转化成一个我们早已会解的、比较简单的新问题了:“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原来这个数是:53.46(100-1)=0.54【例2】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2.2元。问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分析与解】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把它也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与题目中的第2个条件“

3、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2.2元”一比较,可知,“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2.2元”。这样,容易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2.2(6+5)=0.2(元)从而,日记本的单价是:0.22=0.4(元)【例3】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分析与解】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题目中前一句话换个说法就是:被除数比除数的21倍还多3。再换个说法就是: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比除数的“21+1”倍还多3。题目中第二句话换个说法是: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225-(21+3)=201。整

4、个题目的意思换个说法就是:201比除数的22倍多3。从而可以先求出除数是:(201-3)22=9从而,可求出被除数是:219+3=192从上面的例1、例2、例3,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数学题中的已知条件(一般表现为数量关系)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要学会把这种数量关系“换句话说”,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变得更加直接,使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更加一目了然。经常做这种“换句话说”的练习,可以提高我们审题的水平,特别是对题的快速反应的能力。【例4】两堆煤,第一堆16吨,第二堆10吨,5天内两堆煤烧掉同样多吨数,这样第一堆剩下的煤正好是第二堆所剩煤的4倍。问5天中两堆煤被烧掉了多少吨?【分析与解】题目中的已知条

5、件先是说“现有煤”的吨数,后面已知“剩下煤”的倍数关系,这“现有”与“剩下”之间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要想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知道烧去多少吨,而这又是一个未知量,怎么办?再看一遍题目,发现了“同样多”这个关键词(也是个隐蔽条件),它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从下面的图(图111)中可以看出:“第一堆剩下的”与“第二堆剩下的”仍相差6吨。又知道“第一堆剩下的”是“第二堆剩下的”4倍。问题就转化为“差倍问题”了。可先求出第二堆剩下的煤为:(16-10)(4-1)=2(吨)5天内烧掉的煤为:10-2=8(吨)在上面这个例题中,我们是把两个量的相差关系,转化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而使题中的数量关

6、系变得更加直接了。这种转化当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从两个量到另外两个量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是同样的。就像两个年龄不同的人,几年以后他们岁数的差保持不变,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几年后两人岁数增加得也一样多。这种“差不变”的性质可用下面的式子表示:如果 A-B=r那么 (A+m)-(B+m)=A+m-B-m=A-B=r(A-m)(B-m)=A-m-B+m=A-B=r运用这条“差不变”的性质来转化数量关系,对于解答一些较复杂的图形问题也是很有用的。【例5】如图112,正方形ABCD中,AB=4厘米,三角形BCF的面积比三角形DEF的面积多2平方厘米。求DE的长。【分析与解】要求DE的长,好像应当知道三角形

7、DEF的面积及DF的长才行,这两个条件题目中都没有。仔细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BCF的面积比三角形DEF的面积多出的2平方厘米,不就是正方形ABCD的面积比三角形ABE面积多的部分吗?于是,求出DE的长是:(44-2)24-4=1424-4=3(厘米)【分析与解】在这道题中,我们可把软糖的块数看作单位数是软糖的4倍”。根据转化以后的条件,可以把数量关系转化为:“总数增【例7】抄一份资料,甲、乙单独抄各要10天完成,丙单独抄要7.5天完成。现在三人合抄,在抄的过程中,甲因事外出一天,丙因病休息0.5天,结果用了多少天的时间抄完?【分析与解】这道题属于工程问题。我们把这份资料的总页数看作单

8、位三人的工作效率之和为:假如甲和丙都不休息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用单位“1”除以三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求出结果。但是现在题目中告诉我们:“甲因事外出一天,丙因病休息0.5天”,这就给解题带来了困难。那么怎样解这道题呢?从题目中我们知道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是相同的,如果把甲休息一天变换为甲、乙两人各休息了0.5天,题目中的条件“在抄的过程中,甲因事外出一天,丙因病休息0.5天”就可转化为“在抄的过程中,甲、乙、丙三人因事都休息了0.5天”,这样,只要把三人合做的天数加上三人都休息的0.5天就行了。由此,可算出实际抄完这份稿件所用的时间为:【例8】一个邮递员骑车送信去山上某气象预报小组驻地,上午10时半

9、离开邮局,先走了段平路,然后上山。在山上休息40分钟后,顺原路返回邮局,下午2点10分回到邮局。已知他在平地每小时行12千米,上山每小时行10千米,下山每小时行15千米。这个邮递员往返共走了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这道题只知道邮递员在平地上与上、下山的速度,能求出行的总时间是3小时,但由于总路程不知道,不能求出在平地、上、下山所行的时间。我们不妨适当变换条件的叙述方式,上山每小时行10千米,就是上和下山的平均速度是:这个速度与邮递员在平地上所行的速度正好相等。因此,往返的总路程是:123=36(千米) 【思考题】1.如果把数字7写在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后面,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增加70000。原来的数是

10、多少?提示:“把数字7写在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后面”这个条件可以转化为“把原数扩大10倍后,再加上7”。2.1234100的积的末尾有多少个连续的“0”?提示:题目所说的“积的末尾连续的0的个数”与“乘积中分解出的25的个数同样多”。因此,所求问题可转化为“求1234100中可以分解出多少对“25”。3.如图113, BCEF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BC长8厘米,AC长7厘米,阴影部分面积比三角形ADH的面积大12平方厘米。求HC的长。提示:由于平行四边形BCEF与直角三角形ABC都包含有梯形DBCH这个公共部分,所以由“差不变”性质,可以把题中“阴影部分面积比三角形ADH的面积大12平方厘米”转化为“平行四边形BCEF的面积比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积大12平方厘米”。 提示:模仿例6转化题中数量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