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西柳州地区中考语文第9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762831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广西柳州地区中考语文第9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最新广西柳州地区中考语文第9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最新广西柳州地区中考语文第9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最新广西柳州地区中考语文第9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最新广西柳州地区中考语文第9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广西柳州地区中考语文第9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广西柳州地区中考语文第9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第9讲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 (一)郑人买履(韩非子)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坐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反反归取之同“返”,返回一词多义度先自度其足动词,量长短吾忘持度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虚词之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代词,代指量好的尺码至之市动词,到去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指鞋子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连词,表顺承至之市,而忘操之连词,表转折其先自度其足代词,他的【课文在线】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郑人有欲买履者(鞋子) B而忘操之(操作) C宁信度(宁可) D及反(到,等到)(解析:B.拿,携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至之市 D何不试之以足(解析:A、B、D三项都是代词,C.动词,到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2)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的需要要大胆尝试,才是解决问题最

3、有效的方法。(二)刻舟求剑(吕氏春秋)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虚词其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他遽契其舟指示代词,那,那个之是吾剑之所从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课文在线】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楚人有涉江者 (渡江) B.不亦惑乎 (迷惑,糊涂) C.求剑若此(寻求,寻找) D.遽契其舟(契合)(解析:D.雕刻。)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A跪而拾之以归 (赵普)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狼)C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D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解析:A.连词,表顺承;BCD.连词,表转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并使行为符合这种变化。(2017预测) 【甲】见【课文在线】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5、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北人:北方人;仕:做官;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并:连同。以:用来。何:哪里。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不亦惑乎(迷惑、糊涂) B.遽契其舟(立即,匆忙) C.其人自护其短(浅短) D.席上啖菱(吃)(解析:C.缺点,短处)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其人自护其短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先自度其足 C.置之其坐 D.其人自护其短(解析:例句是人称代词,他的。A、B、C三项都是人称代词,他的;D.指示代词,那个。)3翻译下面句子。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船已经向前行

6、驶了,但是剑却没有行走。(2)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甲】文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B.【乙】文中北人最可笑的“言”是“前山后山,何地不有”。C.【甲】文告诉我们行为处事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D.【乙】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在不懂的时候,要善于为自己掩饰。附【乙】文参考译文: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有人问道:

7、“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三)幼时记趣(沈复)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强项为之强同“僵”,僵硬邱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词类活用鞭鞭数十,趋之别院名词作动词,鞭打一词多义神神游其中想像神定,捉蛤蟆精神时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虚词而拔山倒树而来连词,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昂首观之代词,代指夏蚊心之所向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徐喷以烟介词,用以丛草为林介词,把为项为之强因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课文在线】余

8、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9、 B私拟作群鹤舞空(私人的,自己的)C怡然称快(喊) D昂首观之(看)(解析:B.私下。)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故时有物外之趣/学而时习之 B则或千或百/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为之怡然称快/然胡不已乎 D以丛草为林/不以疾也(解析:A.助词,的/代词,指学过的知识;B.那么/就是;C.的样子/然而,但是;D.把/认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中想象的景观,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是)是鹤了。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0、C )A文章叙述“物外之趣”的两件事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B文中有不少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沿用至今,如“怡然自得”“夏蚊成雷”等。C文章按总分结构来写,主要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D本文给我们的启发是:观察事物时要细致入微,发挥想象,才会有不同的收获。(解析:C.文章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5.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示例: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象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

11、少年。(2017预测)【甲】见【课文在线】【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选自两小儿辩日)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A.私拟作群鹤舞空(比) B.明察秋毫(明白,清楚) C.见两小儿辩斗(争辩) 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解析:B.眼力。)2.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用法和意思一致的一项是(D)例句:以丛草为林A.舌一吐而

12、二虫尽为所吞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项为之强 D.凹者为壑(解析:例句中的意思是“当作”。A.被;B.是;C.因为;D.当作)3.翻译下列句子。(1)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甲】文采用了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结构严谨。B.【乙】文不仅观点争锋相

13、对,理由难以驳倒,而且双方都用形象地比喻句和语气很强的反问句,显然是一场难分胜负的“辩斗”。C.【乙】文告诉我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D.【甲】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的特征,【乙】段则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的特征。 (四)三峡(郦道元)(2009柳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阙略无阙处同“缺”古今异义至于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良良多趣味古义:的确,实在今义:美好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断哀转久绝消失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词类活用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快马虚词虽虽乘奔御风,即使以不以疾也如之春冬之时结构助词,的其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课文在线】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2)不见曦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3)至于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