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76071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地应力区域隧道施工高地应力区域的隧道施工,易发生塌方和岩爆等变形破裂现象,当围 岩类别较高,质地坚硬、干燥无水时,极易发生岩爆,当围岩类别较低时, 易发生软岩变形并引起塌方。一、岩爆的预测及施工措施:(一)、预测1、地质预报:当隧道埋深较大时,每一开挖循环结束后,进行一次地 质调查,绘制开挖工作面的地质素描图和地质展示图,根据地质调查结果, 进行地质预报。2、岩体二次应力场现场测试:采用钻孔应力解除和应力恢复测试方法, 分段对洞壁及掌子面现场测定围岩表层岩体二次应力场。同时进行现场岩 石点荷载强度试验,利用洞壁切向应力洞壁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b来预报岩 爆和判定等级。(二)施工措施:1、施工支

2、护和安全防护:增设临时防护设施,对靠近开挖工作面,易发生岩爆区段的主要施工 机械安装防护网和防护棚架,施工人员配发钢盔和防弹背心,掌子面加挂 钢丝网。根据地质预报和现场测试结果分析,对可能发生岩爆地段喷钢纤维砼,钢纤维掺量5%左右,喷层厚度810cm,对于轻微光爆可能效预防,以确保 表层能够承受较大变形而不改开裂。对于中等岩爆地段,采用锚杆加固岩体,同时改变洞壁岩体的应力状 态,改变岩爆的触发条件,控制岩爆发生的前两阶段的发展,从而防止岩 爆的发生。锚杆施作应及时,长度为2.5m左右,间距视现场民政部而定, 在中等和强烈岩爆区,除了安装系统锚杆外,再配合网喷或喷钢纤维砼等 综合防治手段,以控制

3、岩爆的强烈程度,当岩爆特别严重时,增加钢拱架 支护,拱架之间用22钢筋焊连并焊接到锚杆外露外露端上。2、调整围岩加应力状态,消除或减轻岩爆:喷洒高压水:爆破后立 即向工作面及附近洞壁岩体喷洒高压水,喷洒范围延长到离工作面 100m 处,施作锚杆时,再利用锚杆孔向岩体深处洼水,以增强岩体的塑性,减 弱岩体的脆性,经常保持岩体的潮湿状态,可降低岩爆的强烈程度。超 前应力解除:在强烈岩爆区,可在隧道两侧拱脚附近打地应力释放孔,孔 深3.0m,间距0.51.0m,拱部则以010的仰角打超前应力释放孔,孔径 42mm 以上,孔深根据钻机性能,尽可能加深,使前方拱部围岩的高地应力 提前释放。使用岩台车施工

4、时,在掌子面周边拱线处钻两排4.5m5m深的炮眼, 炮眼间距50cm,外插用30度左右,间隔装药,引爆后在拱部23m以上的 岩体内部形成一个爆破松动圈,截断岩体内部应力的集中,使岩体本身形 成一个保护层。采用线孔爆破,减少一次装药量,拉大不同部位的炮眼的管段信间隔,从 而延长爆破时间,减少爆破动应力声的叠加,降低岩爆的频率和强度衬砌 工作紧跟开挖工序,减少岩层暴露时间,有利于减少岩爆的发生。 二、软岩变形的预测及施工措施:高地应力区段的隧道围岩类别较低时,易发生塌方及软岩塑性大变形 等变形破裂现象,可建立一套围岩变形跟踪监测系统,来了解和判定围岩 是否有大变形现象,这个系统由长度分别为 3.5m、3m、2m、1m、0.2m、3.5m 元根22的钢筋简易位移传递杆组成,钢筋用锚固剂固结在孔底。由于离 开挖洞越高,其变形越小,较3.5m传递杆或视为座标杆,通过定时测量它 与其他不同深度的传递杆间的相对位移,可以得到围岩不同深度的经向位 移,再辅以其他常规量测平段得出的数据,作为判定围岩是否发生变形的 依据。在施工中,除减轻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利用喷、锚网、钢栅等强支护 手段加强支护外,提前释放应力,根据量测结果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并封 闭成环,都有利于隧道的安全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