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U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075981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U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U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U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U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U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U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U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3(2)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适应。.通过看图学文,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么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怀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沉友情。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9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2.培养观察才能,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一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理解课文的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二)通过看图,理解图意,培养观察才能。三、教学过程(一)认真观图,理解图意。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2)谁明白泼水节是如何回事?(学生假如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确实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美丽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

3、水祝愿,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浩大的节日。)(3)谁明白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点?(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4)细心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喜气洋洋,兴致勃勃,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艳丽、美丽,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好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

4、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我们亲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内心装着各族人民。)板书:心连心过渡:周总理是怎么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二)范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三)自学生字、新词。(四)检查自学效果。1字音:泼:念“p”,不念“b#”。乐:在“欢乐”一词中念“”,另一个音念“y”,音乐。.字形: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

5、笔:竖、横。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瓣:左中右构造,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祝愿: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毯:半包围构造,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留意写均匀。3解词: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模样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

6、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4熟读本课生字词。(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六)作业。写生字各一行。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一)讲读课文,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么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沉友情。(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三)复习本课生字词。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稳固复习生字词。(采纳各种方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6自然段

7、,第三个同学读、8自然段。其他同学留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同时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读后答复:(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4)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的时候,确实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是指哪一年?(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明白了。)板书:1961年(3)那一年,

8、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特别酷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板书:敲起、赶来、撒满、喝彩。(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赶来”有急迫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浩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喧闹的地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亲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因此起了大早,急急赶来。)(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9、(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能够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预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龙船、花炮)(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江面上有特别多的龙船驶过,特别多的花炮齐放,场面喧闹非凡。)()“喝彩”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喝彩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腔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快乐、情不自禁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10、)(四)学习46自然段。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如此的衣服?(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适应。)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1)这段有几句话。(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

11、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场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愿。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倾泻。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3)全班齐背。7课文的哪些段落详细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描述。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

12、读出语气。先本人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2为什么说19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由于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妙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六)作业。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做课后作业3。【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一、教学目的(一)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会造句。(二)稳固本课生字词,并会听写字词。(三)背诵课文最后四段,并能按课文内容填空。二、教学重点、难点稳固生字、新词,会用“四面

13、八方”、“笑容满面”造句。三、教学过程(一)稳固练习字词的训练。用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羊炎 马 火 毛 鱼 包 史()( )( )( )2.比一比,组词语。泼( ) 使() 辛( )波() 驶( ) 幸( )抱( )谈( ) 铺()炮( ) 毯( )捕()3.填写适宜的词语。( )的地毯 ( )的泼水节()的褂子( )的周总理( )的头巾( )的凤凰花(二)句子训练的设计。照模样写句子。例:傣族人民特别快乐。傣族人民特别快乐。傣族人民多么快乐。161年的泼水季节人难忘。_2造句指导。()四面八方:四面,东、南、西、北;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面八方,泛指四周、各地。这个

14、词最常用于“什么人如何样地从四面八方到什么地点干什么”这种句式。如:例各地的人们兴致勃勃地从四面八方来到洛阳,观看牡丹花展。首都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会聚到天安门广场,欣赏大型花坛。自愿救火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出事的地点。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向失学儿童伸出了援助的手。(2)笑容满面:脸上充满了愉快的神情。这个词是描述人的神情的。只有当人心中确实感到特别愉快、快乐时,脸上才会露出笑容。请你想一想,你本人、家中的人、邻居、朋友、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曾经是笑容满面的。例我的学习进步了,老师笑容满面地表扬了我。我们班在歌咏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个个笑容满面。邻居王奶奶这几天总是笑容满面的,原来是她的老伴从台湾来信了。妈妈笑容满面地对爸爸说,她被选为市级优秀老师了。(三)背诵课文最后四段,并按原文填空。开场( )了。周总理一手端着( )的银碗,一手拿着( )蘸了水,向人们( ),为人们( )。傣族人民()喝彩,()向总理( ),()他健康长寿。清清的水,( )呀,( )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哇,( )哇,那是多么( )。多么( )哇,1961年的( )!多么( )啊, 96年的( )!(四)听写本课生字词。(五)作业。.订正听写中的错误,每个词改三遍。2接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做以下练习题。()填量词。一()花炮 一( )龙船一( )花瓣一( )象脚鼓()多音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