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五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759323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五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一、说教材:学习自然测量是学前班的一节测量活动课,目的是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懂得运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出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多少等,从而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心的良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半幼儿对数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长短、高矮、粗细、多少等还很模糊,如小朋友站在一起有的高、有的矮,小朋友只是有个直观印象,但到底高多少、矮多少还很陌生,绳子有的长、有的短,但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小朋友也不知道,因此小朋友学习自然测量很有必要。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各种测量方法。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活动前做好以下准备:

2、尺子、纸条、铅笔、线绳、小棍等。二、说教法:为实现拟定的上述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四种教学法:比较感知法、问题联想法、尝试发现法、操作实践法,通过比较感知让幼儿直观地分清长的、短的、高的、矮的等;通过问题联想来拓宽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让幼儿知道通过测量就可以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以致萌发幼儿创造各种测量工具的设想;通过尝试让幼儿发现要想测量准确,必须有一个标准的测量工具,那就是尺子,从而让幼儿认识各种尺子;通过操作,可以让幼儿学会怎样测量才准确,强调难点: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在活动的组织上,我灵活地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体教学便于幼儿

3、根据老师提供的讲述要求,构思表达个人见解;而分组活动,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个别指导,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三、说学法: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与和谐的过程,要使教学活动获得成功,必须考虑幼儿的学法。开展自然测量这样的教学活动,整节课主要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并不是老师教一不,幼儿学一不,而是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尝试发现,从而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本节课老师只是用提问、启发的方法,让幼儿一环扣一环地从比较到发现到学会测量。整节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一致很高。四、说教学程序

4、:学习自然测量是一个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其基本目的就是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心的良好习惯。(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开始时用直观地实物进行长短对比,给幼儿一清晰的印象,从而让幼儿产生疑问,怎样来比较长短呢?用什麽来量一量呢?让幼儿带着悬念一步一步地往下深入,然后通过幼儿亲自操作实践,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设计出符合幼儿思维顺序,便于激发旧知,学习和巩固新知的教学程序,具体有以下四个环节:1、比较感知:出示不同长短的铅笔比长短,再拿出一支更长或更短的铅笔进行比较,找出最长和最短的,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相对性。这一环节大约_分钟。2、问

5、题联想法:提出问题如果两个物体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如窗子和门的宽窄,怎麽办?启发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要“量一量”才知道。“那用什麽东西来量呢?”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测量工具,如:用尺子、棍、纸条、线绳、铅笔、小棒等来测量。这一环节大约_分钟。3、尝试发现法:指导幼儿用多种工具测量桌子、教室、黑板、椅子的宽度、长度及幼儿的高矮等,让幼儿报告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测量结果为什麽不一样?怎样才能量出一样的结果?引起幼儿做尺子的愿望。这一环节大约_分钟。4、操作实践法:分组活动,两组幼儿分别剪出一条同样长度的线绳或折一段同样长度的小棍做尺子,大家比一比,是否一样长,然后,再次测量桌面的长宽、

6、椅子的高矮。注意提醒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报告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相同。如结果不同,应让幼儿再次测量,并纠正其测量方法的错误。这一环节大约_分钟。五、活动延伸:在基本实现了本次活动目标的基础上,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地掌握测量方法,可以把活动作进一步的延伸: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到室外测量各种物体,如树的粗细、玩具的高矮、距离的远近等。在发展性原则的指导下,活动的设计中,无论是教材的选取、组织,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看、想、说、做,这就充分发

7、挥了幼儿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二)活动目标1、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头发的基本特性。2、知道头发的作用及保护方法。活动准备不同人种的头发图片、不同年龄段的头发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猜谜引出活动。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倪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猜猜看。“高高山上长堆草,密密麻麻长得好,一年四季勤修剪,老了就会黑变白。”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教师:这谜语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头发。二、观察头发。1、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头发,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头发长得都一样么?(不一样)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下面的小朋友仔细看看,他的头发是什么样的?(

8、细细的、直直的、黑黑的)2、教师:刚才我们看了头发的样子,现在倪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摸一摸自己的头发,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摸起来很柔软,滑溜溜的;摸起来硬硬的,有点像刷子。)3、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头发,比较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发现最多!(有的头发多,有的头发少;有的黑一点,有的黄一点;有的长、有的短等)4、教师播放PPT,展示不同人种的头发图片。(1):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上不用人种的头发是怎么样的吧!(2)幼儿欣赏,感知不同人种头发的差异。欣赏完可请幼儿说说他的发现。三、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一出生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人从

9、出生到长大,再到慢慢变老,他们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2、教师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小的时候头发比较少,而且软软的。长大了头发就会浓密起来。到了老年的时候头发往往会变白、变少。四、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头发的方法。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吗?(幼儿回答)2、教师:头发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3、PPT展示教师小结:头发可以让我们变得漂亮,可以保护我们的头皮,所以我们要勤洗头、勤理发,还要经常梳理头发,小朋友也不可以烫发、染发。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三)活动目标:1、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与半点,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2、培养

10、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自制表、连线练习图,幼儿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12活动过程:一、倾听表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二、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1、了解表与钟的不同。师:你们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见过表?小结:大的厚的叫钟,(挂钟,座钟)小的,薄的叫表(怀表,手表)2、认识时钟,分清时针与分针。(

11、1)播放课件,认识时钟。师;钟与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都有数字1-12,都有表针,都有表盘,它能告诉人们时间。(2)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观察、比较及语音的提示,分清时针与分针】师:这两个表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3)幼儿操作,理解顺时针转。【难点的突破】师:时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它现在在数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诉我它在哪里吗?师:时针想旅游去,它的路线是从1依次到12,你能拨出它走过的路线吗?分针同上。小结:时针与分针都是从1-12的顺序旋转的,我们叫顺时针转。【通过操作游戏理解顺时针的方向】三、认识整点与半点1、认识整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

12、同的地方】(1)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师:第一幅图的分针指着数字几?时针指着数字几?(依次类推第二幅第三幅)。师:它们的时间不一样,但分针指着同一个数字,那是几?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2)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动手实践】2、认识半点,同上。四、幼儿操作,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掌握。【动手实践、验证、表达的机会】师:几点吃早饭?几点第一节活动?几点做操?几点吃中午饭?几点入睡?几点下午的户外活动,几点妈妈来接?小结: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了,也都会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五、发连线练习图,幼儿连线。【验证学习过

13、程】。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四)活动目标1.尝试用多种方式制造“彩虹”。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_部分制造“彩虹”的材料:镜子、浅盘、透明的圆珠笔笔杆、水、七彩颜料等。活动过程1.产生兴趣。有个小朋友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看到过一条美丽的彩虹,可是它一会儿就消失了。这个小朋友感到很遗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启发幼儿为这位爱彩虹的小朋友想办法。_人造彩虹的诞生。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尝试制造“彩虹”。如:

14、房间里的彩虹。在浅盘里装上水,把镜子斜放进盘子,然后对准太阳转动盘子,使太阳射到镜子上,调整镜子的角度,“彩虹”就会出现在墙壁上。一滴油彩虹。在一盘水上放一滴油,也会有产生“彩虹”效应,但这需要耐心调整观看的角度。笔杆彩虹。让阳光通过透明的圆珠笔笔杆射到白纸上,小心地转动笔杆,白纸上就会出现“彩虹”了。3.交流实验结果。制造出“彩虹”后,请幼儿互相欣赏。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过程。我们不仅帮助了那个小朋友,而且连我们自己也能轻松地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了。活动建议_人造彩虹的制造方式多种多样,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他们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2.若幼儿对制造彩虹的过程

15、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延长活动时间,允许孩子充分探究。3.其他制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的方向,用喷雾器_,能形成“彩虹”:将七种颜色的油画颜料滴进水里,用小棍轻轻搅动,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花纹,将白纸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颜料印到白纸上,晾干后成为彩虹画。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创意(五)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2、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3、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_份、骨牌若干数量、笔、投影仪、课件、录像、地垫。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玩木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积木,想玩吗?去玩一玩。二、老师演示推多米诺骨牌,引起幼儿兴趣。老师排出_块,轻轻推第一块,你们猜这些积木会怎样?是这样吗?我来试试。你们想玩吗?三、幼儿玩多米诺骨牌。1、你成功了吗?为什么会倒?你的为什么没有倒?2、幼儿再次玩。排成弯的。出示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