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75895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技术指标:1、技术参数2。14传输系统主要技术要求及指标21.4。系统容量及主要参数1)传输系统MSP设备接入能力和交叉容量:分局中心配置的MSTP设备:高阶交叉容量(需为单设备子架)不小于30G,低阶交叉容量不小于0(如使用V12作为以太网映射颗粒,则低阶容量应满足本工程使用要求且预留20%的余量,投标人需提供详细算法),能实现VC和VC-12(2M)级的全交叉,高、低阶交叉应在同一机架内实现。各车站、派出所配置的MTP设备:高阶交叉容量(需为单设备子架)不小于20G,低阶交叉容量不小于2(如使用VC2作为以太网映射颗粒,则低阶容量应满足本工程使用要求且预留0的余量,投标人

2、需提供详细算法),能实现VC- 和C12级的全交叉,高、低阶交叉应在同一机架内实现。投标人应说明所供设备的结构和功能单元、设备各组成系统(交叉矩阵、控制、时钟同步、网络保护等)、实际传输和业务处理能力(即能实现几个方向的线路侧系统容量接入、业务交叉处理容量、业务种类及上下能力等).2)系统比特速率(1)本工程公安传输网络在分局中心采用STM4节点设备、各派出所及各警务站采用SM16节点设备(具备平滑升级到STM-64的能力),环网传输速率为2.5Gb。()TP传输网络的比特速率及帧结构、结构及开销功能、同步复用映射结构应符合IT-T G.77、ITUG。708、TUT .709建议的要求。(3

3、)投标人应充分考虑一期工程及二期工程业务接入需要,根据分局传输设备采用相切环组网的需求,选用具有合适处理能力的设备。3)误码率S传输网络误码性能应符合ITU-T G。28和IT-TG82建议的要求.4)抖动性能STP网络输出接口抖动应符合TT G.82、TUT.825、ITUT G。783、IT G.5建议的要求。可参照下表的要求,高通滤波器按0dB1倍频滚降,低频部分按-dB/10倍频滚降,测试时间为60秒.括号内的数值为数字段的要求。网络接口抖动性能表 表.4-1速率kb/s网络接口限值测量滤波器参数1 UIpB UIpf1(Hz)f3(kHz)f4(MHz)f14f3f4STM-(电)1

4、5(。7)0(75)0065.3STM1(光)1。5(0.75)015(0。15)50651。T(光)1。5(0。75)0。1(。15)1002505S16(光)1。5(0。75)15(0。)50010STM-4(光)1.5(0。7)0。1(0.5)2000040004)系统飘移性能MST输入口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应满足下表要求。 / 系统漂移性能表 表42STM等级抖动幅度频率0(18s)1(s)A2(。25s)AA4f(Hz)f12(z)1(Hz)10(Hz)f9(H)f8(Hz)(H)f6(z)f5(kz)f4(MHz)TM1(电)28031191。5015.E-.7E-.6E-31。56

5、E20.219.5033651SM-1(光)2800311391.0。07512E78E-41.E-。6E2。12519。36565。STM-4(光)1120014451.50。11.2E-51。7E-41。6E-35E20。1259。61020SM16(光)479044772。50.151.51.78E-41。6E-31。56E20.1512。500001000STM6(光)*4.50.11。2-51。78E41。E-31。-20。1252.1200040040000注:“”值表示待定.5)多业务传送要求()支持以太网透传功能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指以太网接口的数据帧不经过二层交换,直接进行协议

6、封装和速率适配后,映射到SH的虚容器C中,然后通过SDH节点进行传输,功能如图21.1。图2.1. 以太网透传功能基本模型图STP设备以太网透传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LAN标记的透明传送;要求以太网数据帧封装采用LAS、 PP或GFP协议。STP节点采用PPP协议封装以太网MA帧应符合IEFF661 、RFC662、RFC25的要求; MSTP节点采用LAP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应符合TUTX。6建议要求;STP节点采用GF协议封装以太网AC帧应符合T G。701建议要求。以太网单板提供GFP/LAPS/PPP三种封装协议,通过

7、网管进行设置就可选择所需要的封装协议.为了保证互联互通的顺利,原则上采用GP协议封装以太网帧; 数据帧采用MLPPP封装或采用V通道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MP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侧的VC通道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包交换,功能块如图2.1.4.图.1.4以太网交换功能基本模型图SP设备具备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AN标记的透明传送。要求以太网数据帧封装采用LAPS或PPP协议或GP协议.MS

8、TP节点采用PPP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应符合IETFR661、R62、RFC261的要求; MST节点采用APS协议封装以太网MC帧应符合U- X.8建议要求;MSTP节点采用GFP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应符合ITUT G.701建议要求。以太网单板提供GFP/S/PPP三种封装协议,通过网管进行设置就可选择所需要的封装协议。为了保证互联互通的顺利,原则上采用GFP协议封装以太网帧。 数据帧采用MPPP封装或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实现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帧的功能,该功能应符合IEE802。1d协议的规定。 要求识别IEEE 02。q规定的数据帧

9、,并根据VLAN信息转发过滤数据帧。 提供自学习和静态配置两种可选方式维护AC地址表. 实现用于决定转发/过滤数据帧的信息功能. 支持IEE80生成树协议(STP)。支持多链路聚合以实现灵活的高带宽和链路冗余. 支持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 具有对110M/000M数据业务的oS支持能力。 支持组播功能。 支持基于用户的端口接入速率限制。对于超过接入速率限制的数据包,在交换拥塞时优先丢弃。 支持业务分类(C),具体实现可基于端口、MA地址、数据帧类型、VLA标签等不同特征的流量分类。(3)支持以太环网功能TP的以太环网功能是指在SH环中分配指定的环路带宽来传送以太网业务,要求如下: 以太网环路的传

10、输链路带宽可配置。以太网环路带宽具有统计复用功能。 以太网环路中各节点端口带宽可动态分配。以太网环路应具有保护倒换功能。(4)支持多方向汇聚功能MSTP支持以太网业务时,应具有支持以太网业务的多方向汇聚的功能。(5)支持内嵌RPR功能投标人提供的光传输设备支持内嵌RPR功能,要求将P功能集成在一块单板上,并将RP单板插入传输设备的相应子架槽位,即可以对接入的业务进行高效处理,包括公平带宽处理、RPR环业务保护、严格的用户隔离和真正的业务分级CS以及Qo保证等,功能块如图2.14-3。图2。.43 内嵌RP的MST功能框图对内嵌RPR功能的支持,必须符合YD/T13452005基于SDH的多业务

11、传送节点(MTP)技术要求内嵌弹性分组环(RP)功能部分的要求。)支持传统的DM业务投标人应详细说明MST网络对以太网业务透传、交换及汇聚功能的实现方式,同时应说明是否能对以太网业务和TDM业务实施不同的保护方式,如能实现,请说明实现方式.21。42接口技术要求1)线路光接口线路光接口的参数规范应不劣于ITUT建议G。97的要求,投标人应根据所供设备的光接口性能,给出下表中所要求的各项数值,所给出的数值都应是最坏值,即在系统设计寿命终了,并处于所允许的最坏工作条件下仍然能满足的数值。本线路站间的通信光缆长度为暂估值,投标人提供的接口应能适应一定距离(140km,根据现场情况调整)的调整。SM1

12、6 光接口参数规范表 表.1.43项目单位数值标称比特速率kbit/s应用分类代码-1S6。1S16.2L161。工作波长范围nm光源类型发送机在点特性最大()谱宽()最大-2B谱宽nm最小边模抑制比dB最大平均发送功率dBm最小平均发送功率dB最小消光比dBSR点光通道特性衰减范围B最大色散ps/nm光缆在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含有任何活接头)dBR点间最大离散反射系数dB接收机在点特性最差灵敏度(BER11)dBm最小过载点Bm最大光通道代价dB接收机在点最大反射系数2)中继段长度计算在下列光缆传输特性条件下(见表21。4),投标人应说明传输网络设备能达到的最大中继段长度(按照最坏值算法情况下)。光缆传输特性 表2.14-序号项 目单位要求标准1光纤衰耗:l13ndkm062光纤衰耗:l=1550 nmdB/k0.22光纤接头衰耗B个014光纤活动连接器衰耗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