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的发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74392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革命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技革命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技革命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技革命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技革命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革命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革命的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科技革命的发展【关 键 词】科技革命;新兴产业;路径;政策。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新兴产业是指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系列新的部门和行业。在新经济形态中,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既是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培育新增长极、争创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区域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争创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抉择,必须遵循科学路径,实施有效的政策组合。一、当前我国区域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1.全球高技术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通道,为区域新兴

2、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关口。信息技术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势头依旧始终不减,新一代宽带网络、泛在网和普适计算、智慧地球、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极有可能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向农业、医药、能源等众多领域广泛渗透,新产品形态、新业态加速形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预见在这些领域或更多领域必将孕育和诞生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谁能抓住全球新兴产业萌发契机,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就能在世界高技术产业新一轮发展中取得主动、赢得胜机。2.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为我国承接发达

3、国家技术转移、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有利契机。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高技术产业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位的。一方面,为了早日摆脱金融危机,各国将更加注重发展本国实体经济,特别重视发展成长性好、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拓展全球市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制造环节的同时,加快研发设计、网络营销等高端环节的向外转移步伐。这将为我国承接发达国家高端产业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带来有利契机。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内在动力和广阔市场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gdp年均增速超过10%,但经济结构尚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迟缓,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的产业支撑,高新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较少,科技投入明显不足,r&d投入强度较低,经济发展遇到环境、资源等瓶颈约束,迫切需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明显增强,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对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强。在此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迫不及待的战略抉择。二、我国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以福建省为例1.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

5、近年来,福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一批产业迅速兴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省新能源产值360亿元,初步形成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能源、新型环保电池等新能源产业。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60亿,规模以上企业有106家,亿元以上企业21家,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门类,已成为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乙肝病毒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以7-aca为母核的下游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蜂毒研究及产业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产销量居全国前列,农业生物育种技术与作物转基因技术跻身全国先进。但目前福建省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

6、规模偏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新兴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仅为10%左右。2.产业发展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福建新兴产业培育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在新材料领域,在光学晶体材料、光电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稀土材料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新能源领域,全省已初步形成从硅矿采掘及粗加工,到单晶硅、多晶硅提纯生产,再到拉单晶或多晶硅浇铸及切片,再到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电池组件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在节能环保领域,福建产业发展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其中电除尘产品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除尘和气力输送为主的三大体系;有机废气和废水膜处理技术达到国内领

7、先水平,紫外c消毒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市政污水消毒领域占有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生物医药领域,福建已成为国内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重要生产基地,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作物转基因技术跻身全国前列。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直是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行业,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至今较低。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这些产业在我省高新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小。3.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福

8、建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已拥有十二个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企业数量超过150家,产值超100亿元,光电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目前厦门新材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已涌现出福建三安、厦门钨业、厦门新凯复材科技公司、厦门三达膜科技股份公司等一批新材料企业,还建设了一批研发中心,如厦门钨业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省级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厦门正快速成为先进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泉州已形成“基础技术研究新材料功能模块通信整机系统优化”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微波通信模块销售额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

9、直放站占20%。目前,泉州已成为国内民用微波通信射频部件的最大生产基地,射频部件研发和制造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全省高新产业主要聚集在厦门、福州、泉州等沿海发达地区,龙岩、南平、三明等内地新兴产业产值较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三、我国区域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路径1.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多为弱势产业的客观事实,区域新兴产业培育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一方面,要利用市场的价值、供求和竞争规律,用利益诱导、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的“倒逼”机制引导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切

10、实加强政府规划指导、扶持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作用,建立推进工作机制,打造良好发展环境。2.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坚持优化科技资源,把有限的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集中到事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突出重点,率先突破。充分发挥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示范工程导向、牵引和带动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自主创新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其核心是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要依托产业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配套技术跟进,构建政府企

11、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结合、区域合作的高新产业研发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关键技术,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有效引导企业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制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规划,为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4.扶持现有企业与培育新型企业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必须立足于现有企业发展的同时,注重新型企业的培育。在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框架下,对现有企业和新型企业同等对待,在扶持政策措施上统筹安排,科学调度。要重点培育,制定个性化的扶持方案,打破常规扶持重点项目和企业发展。四、促进我国区域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1.强化新兴产业的规划引导。尽快制定出台区

12、域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作为确认新兴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的依据。对符合目录的企业和产品,优先享受国家、地方鼓励发展产业的有关政策。优先保障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研究规划后予以保证。在有效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出让、租赁等有偿方式使用土地。2.完善新兴产业投融资体系。创立新兴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每年省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新兴产业领域开发的核心技术取得专利、成果实现产业化、市场前景好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建立和健全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科技银行、村

13、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构成的信贷服务体系,着力发挥科技银行的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在总贷款规模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信贷专项,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开发适应科技企业成长的金融服务产品。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加强对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的政策辅导。3.突破新兴产业的技术约束。政府对创新成果的支持应强调市场适应性,尊重企业对市场的价值把握,激发产学研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核心关键技术上超前部署,将新兴产业有关技术列入市科技重大专项。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强化各级政府对r&d的投入责任,确保

14、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并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提高r&d以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竞争前技术研究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比重。大力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重点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4.拓展新兴产业市场空间。着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开发新产品,通过产品持续更新、工艺升级和功能提升,赢得新的发展。研究制定市场节能环保的准入标准,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品进入市场。实施新兴产

15、业产品的示范工程,将示范工程检验的产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推广,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医药产品,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建立境外销售网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落实国家有关财政补助政策,提高企业开拓市场的实力和能力。5.积极承接国际新兴产业转移。大力开展对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投资意向和在中国境内投资布局的调查与研究,把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投资动向与福建省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科技储备、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结合起来,编制与外商需求相吻合的招商选资项目。加大与国外专业研发机构和专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力度,鼓励国外制造厂商和研发机构来福建省投资办厂及建立研发中心。

16、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合理利用境外资源。发挥福建对台“五缘”优势,推进闽台新兴产业对接,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链和新经济增长点。6.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突破高端人才制约是重中之重。按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努力培养高端人才的基础上,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要探索建立人才自由流动机制,为高端人才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参考文献:1.唐宁:日本的新兴产业战略,载日本研究2006年第1期。2.凌捷、苏睿: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载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6期。3.陈明森、吴德进、陈莞、张旭华:福建省“十二五”高技术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内部研究报告2010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