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74118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 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 利建设,在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之后,又及时召开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今后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把 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中央的统 一部署,省、市也相继提出加快实施“兴水强滇”、“兴水强 市”战略的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县委、县 人民政府拟出台中共富源县委富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 革发展的决定,为使决定能制定符合富源县情、水情,并 能切实推动富源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2、的水利工作目标、措施,同 时根据曲靖市水务局关于对全市水务改革发展工作进行调研的 通知精神,富源县水务局对富源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 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利设施现状我县属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水系。主要有块泽河、黄泥河、 嘉河、丕德河、水城河、篆长河、木浪河七条河流。水资源总量 22.24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16.04 亿立方米,地下水 6.2 亿立 方米。已开发利用水量 1.41 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 6.3%,低于全 市 12%的平均水平。正常年供水能力1.2 亿立方米,正常年需水量 2.7 亿立方米,年缺水量为 1.5 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缺水量达文

3、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50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缺水量达9000万立方米,工业缺水量达4500万立方米。截止 年底,全县共建成水利工程9264件,其中:中型水库 3件,小(一)型水库 13件,小(二)型水库 34 件,小塘坝101件,小水窖 8114 口,小水池 582个,管引工程 421件。蓄水工程总库容达 11046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 1.2亿 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23.26万亩,有效灌溉率为 14.8%。已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5.26万人,初步建立集镇自来水厂12个,供水人口 18.08万人。二、十一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一五”期间,富源县根据“抢抓机遇搞建

4、设,深化改革 促发展,强化管理增效益”的水利发展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展 观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 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稳定增产的目标,以新建水 源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 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呈现出“投入加大、步伐加快、管理加强、服务提升”的良好态势。(一)抢抓机遇,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富源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央扩大内需等机遇,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改进农业生产 条件和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论 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效益,都创历史新

5、高。五年间,全县共完 成水利总投资6.65亿元,是“十五”投资1.69亿元的3.9倍,主 要完成了石坝中型水库和白马、红石岩、社安河、大格、吉克、 二道沟、铁厂、后河 8 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扩建茂 兰小(一)型水库,新建松毛林、西流水、戈多 3 座小(二)型 水库,新建新寨、黄竹小塘坝 2 座;开工建设洞上中型水库,已 完成枢纽工程,正在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初步完成了县城东门 河、西门河防洪工程,治河长度 3.54 公里。共新建、加固水利工 程 3426 件(个),蓄水工程总库容达到 11046 万立方米,解决了 24.8 万人饮水安全;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85 平方公里,其 中

6、,珠治工程块泽河项目区迤德黑、老厂、岔河、大格小流域水 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29.96 平方公里;新增和改进灌溉面积 17.86 万亩。(二)迎难而上,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富源县是贫困县,曾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扶贫 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云南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试点县。近年来 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因过去基础薄 弱,交通、教育等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百业待举就显得财政支出 压力较大。尽管如此,县委、政府依然想方设法加大水利建设的 投入,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资金支持的同时,引导企业、单 位等社会投资建水利,鼓励群众投工、投劳、集资建水利,调动 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

7、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 资机制。正是经过这些有效的融资方式,确保我县水利投资逐年 增长。 至 ,全县水利建设投资分别为 5124 万元、 13722 万元、14884万元、15870万元、16900万元,分别增长 168%、8 %、7 %、6 %。在“ 一五”期间的水利建设总投资中,县乡财政投 入 0.52万元,占 34 %;企业捐资 1865.6 万元,占 3 %;群众自筹 资金和投劳折币 3255.42 万元,占 5 %。(三)积极探索,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为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良性运行,我县分类推进水利工程管理 体制改革工作。一是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我县于 6 月,按照 国家和

8、省、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方案,完成了全 县小(一)型及以上水库工程管理单位的改革任务,基本建立了 符合富源县情、水情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积极 探索和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为解决农村小型水利设 施有人用、无人管、效益低的问题,我县于 9 月以富村镇黄土坡 村、大河镇庵子冲村为试点,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管 理。之后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烟(农)田工程为重点,全 面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 以来又按照省、市水利部门的 安排和要求,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了以明晰工程产权和转换 经营管理方式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截止当前,全县共完 成了 6251 件农

9、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及工程产权 登记申请工作。在完成清产核资和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转换经 营管理方式,最终采用委托管理、农户自行管理等形式对工程进 行管理,其中采用委托管理的工程 514 件,采用农户自行管理的 小微型工程 5559 件。- # -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开拓创新,深化水利体制改革一是进行水价改革,经过举行水价听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 后,按照政策报批了小(一)型以上水库和乡镇供水工程新水 价。改革采取“一次听证,两步到位”的方法,分两步对县境内 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进行调整。当前已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有利

10、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水 价机制。二是成功进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结合本县实际,创 造性地实施“民办公助”、“矿村共建”等水利投融资政策,改 过去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建水利的一元化投资格局为政府、企 业、群众其同出资建水利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三、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县水利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全县水 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还存在一定 差距。同时,管理体制、机构、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从一定 程度影响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一)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干旱缺水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按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初步

11、预测,全县每年缺水约1.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缺水量达150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缺水量达9000万立方米,工业缺水量达4500万立方米。全县尚有 3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不 安全,自来水普及率仅为 54%。特别是 全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 大干旱,造成县城和 7个集镇及农村304个自然村32.42万人不同程度的饮用水困难,暴露出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二 是洪涝灾害依然威胁着经济社会发展,防洪体系建设任务仍很艰 巨。由于河道堤防大多数未能全面规划、全面治理,已治理的山 区河道标准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三是现有水利基础 设施尚不完善,工程性、水质性和资源性缺水并存。当前全县尚 有小(二)型病

12、险水库 24件未得到处理,工程防洪标准和供水能 力较低,安全设施配套程度差,已成为防洪工程体系的薄弱环 节。四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当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479.3万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8.53%。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151.7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263.73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 62.17平方公里,极强度流失面 积1.71平方公里。五是蓄水工程渠系不配套,效益得不到发挥。(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粗放,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一是部份工程老化失修,难以继续使用,造成农村饮水返 困。二是重建轻管,长期以来形成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忽视管 理机制创新。三是用水户缴纳水费意识淡薄,导致有的安全饮水 工程没有专职管护人员和无维修经费而影响工程运行。(三)水利专技人员缺乏,难以适应当前水利工作需要当前县水务局事多人少,专技人员严重不足,与当前水利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各乡镇水务所技术骨干更缺乏。(四)县、乡水利系统管理体制不顺,影响水利工作有效开展。-# -2020年4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