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防控知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74098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禽流感防控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禽流感防控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禽流感防控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禽流感防控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禽流感防控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禽流感防控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流感防控知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共发现6例患者冠状病毒理化特性(1)冠状病毒比较脆弱,在体外仅可存活约24h。(2)该病毒对热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秋冬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3)对紫外线、含氯消毒剂、碘伏、0.1%过氧乙酸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宿主?传染源?传播途径? 目前该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尚不明确。 人冠状病毒多经由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飞沫方式导致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物传播。(一)发热门(急)诊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2、3、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等措施。在接触所有患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急)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外科口罩(二)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病区(房)管理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隔离要求(1)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2)各区分开,所属科室相对集中,隔离病区相对独立要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3)医院应配备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

3、便医护人员洗手(4)通风系统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5)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 区域隔离的建筑布局分为:三区、两通道、两缓冲(1)三区:即将病房的整个区域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半污染区:主要有治疗室、护士站、消毒室、内走廊等。 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2)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 病人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3)缓冲间:为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 之间专门设立的区域。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3、对

4、疑似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或者血清学确诊的同类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4、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空气 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3)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4)严格探视制度,不设

5、陪护。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三)医务人员的防护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标准预防措施(1)标准预防定义: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特点:1、强调双向预防: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适宜隔离措施。 (1)空气传播预防措施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是通过吸入经远距离(

6、如 1 米)但仍具有传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并需要特殊的空气处理。(空气传播疾病的最基本特点是由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传播微粒直径小于5mm,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除标准预防外应增加以下措施:1)医护人员防护装置:当进入隔离病房,或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使用至少是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认证的N95口罩。2)患者安置:将患者安置在预防空气传播病房-隔离病房 。如果没有通风隔离病房,将患者安置在独立的通风良好的房间。如果没有单间,将病原学诊断相同的患者集中安排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引发气溶胶的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置,并在

7、隔离病房进行。3)患者转运: 限制患者的活动,患者出病房要佩戴外科口罩。(2)飞沫传播预防措施(飞沫传播疾病的最基本特点是沫核大于5mm,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与患者在 1米。限制患者的活动,患者出病房要佩戴外科口罩。(3)接触传播预防措施1)个人防护装置 手套:在每次接触患者后丢弃(进入病房时戴上,离开病房时摘除)。 隔离衣或防护服: a.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b.隔离衣或防护服最好只穿一次,然后酌情扔进垃圾桶或洗衣容器内,并执行手卫生。 c.仅在隔离衣或防护服会被液体渗透时使用围裙,以减少液体渗透。2)患者安置 将患者安排在单间,或安排病原学诊断相同的患者同住一室

8、。隔离室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3) 患者转运:限制患者的活动,限制患者与未感染者接触。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手卫生的重要性 洗手是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重要环节。何时进行手卫生: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 摘手套后;c)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前;d)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e) 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f) 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防护用品:1)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2)面部防护 戴口罩

9、,护目镜可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正确使用口罩(密合性试验)1、佩戴前以及脱下口罩后都必须洗手。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1)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2)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3)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4)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3、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4、脱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5、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

10、置。6、最好每天更换,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 N95防护口罩佩带方法和注意事项(图解) 效能可持续应用6-8h,遇污染或潮湿时及时更换。医护人员标准防护措施(按风险程度)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适宜。(1) 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医务人员。(2)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A、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B、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C、工作时应当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D、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E、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和

11、确诊患者留观室、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的医务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A、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B、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C、进入留观室和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N95),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4)三级防护:医务人员为确诊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时,应当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基本防护、加强防护、严密防护1、

12、基本防护(标准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外科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一级+二级防护)防护对象: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如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受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严密防护(三级防护)防护对象:进

13、行有创操作、SARS病人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护人员。着装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护医生初步判断患者为呼吸道传染疾病者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一般呼吸道传染疾病:戴橡胶手套、外科口罩或N95口罩。2、特殊呼吸道传染疾病(如甲流、SARS等),应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防护级别,如气管插管时,应采取严密防护或三级防护。 当病情允许时,应给患者戴外科口罩。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置于套有双层黄色垃圾袋的容器内(内又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消毒时间30min。 救护车厢通向驾驶室的窗户封闭,负压救护车转运途

14、中应保持负压状态,非负压救护车开窗通风,医护人员坐在上风的位置。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 遇到外伤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毒瘾发作(可能携带HIV)等的患者时,在 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戴手套(当医护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床单.中单.枕套.被套); 3.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血液对医护人员和物体表面的污染;4.在进行可能引起/出现血液或其他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戴眼罩,穿防护服。(四)加强对患者的管理1、应当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医务人员指导和引导进入病区。2、患者进入病区(房)前应当更换衣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安全的指定地点由医院统一保管。3、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口罩;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4、患者出院、转院时必须进行沐浴或适宜的消毒处置,更换干净的衣服后方可离开病房;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5、患者死亡后,应当及时对尸体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