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73886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编 总论.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制度:()著作权()专利权()工业版权()商标权()商号权()产地标记权()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专有性表现:()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产权存在知识产权的特性:()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的法定性()知识产权的非密封性()知识产权的人格性和财产权的融合性()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知识产权的有限性,包括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具有严格的领土性

2、,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还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子自行消失,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共同使用知识产权的地位:指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它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或者是归类于何种法律部门。在我国,其属于民法的范畴,尅也采取民事特别法的立法体例,不必归于民法典第二编 著作权 第一章 著作权概述. 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我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原则(2)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3)作者权利与公共权利协调一致原则(4)与国际著作权法律制度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原则第二章

3、 著作权的主体.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如何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全体合作人共有,行使著作权时要征得全体合作人员的同一,对于尅也分割的合作作品,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作品,合作作者对著作权的行使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则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他方行使. 汇编作品与合作作品的区别:(1)前者的各作者之间不具备合意;而后者要求作者有共同创作的愿望(2)前者中各作者的成果是可以区分的;而后者以合作者的共同名义发表. 我国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的规定:(1)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事实作者,即自然人作者

4、,但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在业务范围内的优先使用:(2)某些特殊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力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取得著作权的途径第三章 著作权的客体. 作品成为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种类及原因:种类:(1)违背一般法律原则的作品(2)违背社会公德和社会伦理的作品(3)故意妨害公共秩序的作品 . 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客体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1.发表权的内容:(1)将作品公之于众(2)授权他人将作品公之于众(3)禁止他人擅自将作品公之于众 发表权特点:(1)只能行使一次,即告穷竭(2)通常不能转移(3)如因作品的产生的权利

5、涉及第三人的,发表权往往受到第三人权利的制约2.署名权的内容3.著作权财产权的内容:复制权,发行权,出版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演绎权,其他财产权利论述著作权的取得制度:自动取得原则。合格人的要求: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位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

6、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的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国境外首次出版后,30日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职位该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第五章 邻接权. 我国图书出版者的权利:专有出版权,版式.装帧设计权 义务:(1)与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2)按期.按质出版作品(3)重印.再版作品(4)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的下列行为:(1)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2)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复制音像载体 . 邻接权的内容:(1)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和期刊的版式.设计享有的权利(2)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3)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

7、的权利(4)广播电视台对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 论述邻接权和著作权的关系第六章著作权的利用名词解释:简答1、 著作权转让的特点(1)转让的对象仅限于著作的财产权(2)转让与作品载体所有权无关(3)著作权转让导致著作权主题的变更(4)著作权转让标的可以做多种选择(5)著作权转让与著作权许可使用有严格区别2、 著作权转让与著作权许可使用的区别(1)定义(2)前者导致著作权主体变更,后者并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3)前者中的任何受让人都有权对侵害其财产的权利的行为提起侵权之诉,后者一般许可中的被许可人对第三人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一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向侵权人提起诉讼,除非著作权人许可的是专有使

8、用权。3、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特征(1)并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2)被许可人的权利受制于合同的约定(3)被许可人对第三人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一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因为被许可人并不是著作权的主题,除非著作权人许可的是转有使用权。4、 著作权的其他利用:著作财产权除转让以及许可使用以外,还可以用来作为债的质押、信托、破产财团、强制执行、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以及继承的对象。第七章 著作权的限制名词解释简答1、合理使用的条件:(1)使用标的须为已出版作品(2)使用的目的应仅限于个人的学习研究或欣赏,或者是为了教学或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以及公共文化利益的需要(3)使用他人作品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

9、权利,并且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1、 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与合理使用制度,相同之处(1)其目的都是侧重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限制著作权人的权利(2)都只能使用别人已发表的作品,凡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再他们之内(3)使用他人作品时都无需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4)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同之处:(1)前者的使用者只能是录音制作者广播组织,报刊社,后者却无主题范围的限制(2)前者使用作品后应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后者不必(3)在前者著作权人声明不准使用的不得使用,而后者未附加这样的条件3、强制许可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的区别:后者适用于愿意使用法律所规定的作品的特定人,不经过著作权人同意,但要向其支付报

10、酬,如果著作权人声明不准使用的则不得使用。而前者程序较为烦琐,在向著作权人申请许可未成功时还要向主管部门申请授权,通过强制许可证的形式获得作品使用权,并同样要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论述题1、 合理使用的法律要件:(1)使用标的须为已出版作品(2)须尊重被使用作品的人格权状态(3)须限于下列十二种场合与目的使用范围(1)个人使用(2)引用(3)新闻使用(4)传媒转载转播(5)讲演作品的传媒看波报纸期刊,(6)教学与科研使用(7)公务使用国家机关在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五馆”复制,本馆馆藏品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9)无

11、偿表演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观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10)公共场所,美术作品的非接触式使用(11)汉译(12)以盲文出版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2 法定许可使用的法律要件(1)须作品以合法出版(2)须权利人无不需使用的意思表示(3)予以法律规定的目的和范围是用 范围:(1)编写出版教科书(2)报刊转载。其他报刊刊载的作品(3)录音制作者制作录音制品(4)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5)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出版的录音制品第八章 著作权的保护简答1、 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要有侵权的事实(2)行为具有违法性(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论述题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种类1、

12、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行为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行为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行为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5、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行为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报酬的行为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的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9、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行为10、未经表演者许可,以现场直播或者其他公

13、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行为(1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为公众传播其作品的行为(1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行为(13)未经作者的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为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14)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播放复制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行为(15)未经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的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行为(16)未经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的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行为(17)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为

14、(18)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责的行为第三遍 专利权第九章 专利权概述简答1、 专利权的特征:独占性、时间性、法律授予性2、 专利法的调整对象:(1)因确认发明创造的归属而发生的社会关系(2)授予发明创造专利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3)发明创造的实施转让或者许可实施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4)发明创造权的保护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论述:我国专利法两次修正案的主要内容1992年第一次(1)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2)加强了对专利权的保护(3)延长了专利权的保护期限(4)增加了强制许可的种类改变了强制许可的条件(5)增加了本国人优先权和本国优先权(6)将授权前的异议程序改为授权后的撤销程序(7

15、)修改和补充了有关专利权无效宣告的规定。2000年第二次(1)修改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神不适应的相关规定(2)给专利权增加了许诺销售权(3)就处理专利国际申请的问题与专利合作条约相衔接(4)取消撤销程序(5)规定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的确权和宣告无效均由人民法院终审。第十章 可获专利的主题简答1、 发明分类的法律意义(1)在专利的申请过程中,不同的发明所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有所不同其撰写内容也有所不同(2)在取得专利权的效力范围也不同(3)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因发明的种类不同而导致其举证的责任不同2、 实用新型的特征(1)是一种技术方案(2)是针对产品而言的,任何方法都不能申请实

16、用新型专利(3)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品只能是具有立体形状构造的产品(4)实用新型其实用性必须能在工业上应用(5)作为实用新型的产品是可以自由移动的3、 外观设计的特征(1)必须以产品为依托(2)必须以产品的的形状图案色彩为构成要素以视觉美感为目的而不去追求实用功能(3)必须适合于工业使用4、 发明的特征(1)应当包含创新(2)必须利用自然规律或现象(3)具体的技术方案5、 专利的客体(1)发明(2)使用新型(3)外观设计论述1、 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发明创造(1)发明创造的目的效果作用等违反法律不能被授予专利权(2)直接与公共秩序相抵触的发明创造不能被授予专利权(3)有的发明创造虽然本身不违反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