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73867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面向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面向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面向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面向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向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向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探索【摘要】为适应北部湾港口产业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应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标准进行专业建设。【关键词】港口产业经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职业院校面向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面向西江经济带发展、面向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面向城镇化建设办学,培养区域发展所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

2、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适应北部湾港口产业经济的发展,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超过50的毕业生能在北部湾港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就业,近80毕业生在本地企业就业,基本结束了将毕业生往市外、省外推荐的历史,所培养的学生能很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创造了人才资源条件,因此学校受到地方政府的好评。一、北部湾港口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学校进行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良好的外部环境广西北部湾拥有海岸线1595公里,历史

3、上,这里就是我国对外交通、贸易、交往要道。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尤其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将发展的眼光从内陆投向海洋,确立了广西未来发展的定位国际区域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目前,广西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大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6个,在“十一五”期间,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达到65个,2010年3个港口的吞吐量达到1亿吨,预计2020年将达到3亿吨。2009年12月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已通过国家验收,2010年9月中国石油广西石化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正式投产。据统计,近四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达43项,总投资达3782亿

4、元,初步形成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核电、生物制药、轻工食品等产业布局。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以及北部湾三大港口的建设与发展,本地区对一线熟练工人、高素质技术操作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报道,到2015年,仅钦州市人才预测需求总量约为30万人,其中,现代服务业6万人,物流4万人,电子3万人,石化2万人,冶金1.7万人,能源1万人。这些人才必须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解决,这为学校进行专业建设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根据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使专业设置与港口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相适应为了了解港区企业中急需哪个专业的人才、哪个专业更具有发展潜力,北部湾职业

5、技术学校主动与港区劳动部门、人才中心、北部湾三大港口的行业专家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在港口地区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中人才的比例,据此作为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的依据。例如,学校了解到2010年中国石油广西石化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将为钦州引来众多的中石油下游产业项目和一批精细化工、新能源项目,到2012年左右,钦州港区内金谷石化园区将实现超千亿元产值,需要大批化工类技术工人。经过调研,学校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于2009开设了精细化工专业,投资500万元添置化工类实验实训设备,并从化工企业引进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当年就有近百名学生报读该专业。又如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

6、划的正式实施,钦州港区保税物流体系已逐步成型,北部湾三大港口正吸引着更多的进出口和物流企业进驻,在构建区域大物流体系的过程中,急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鉴于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物流人才紧缺的状况,学校于2008年开设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添置了一百多万元的物流实验实训设备,每年报读该专业的学生有一百多人,现已有近百名学生在钦州港多家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解决了企业招不到物流专业的员工的燃眉之急,深受企业的欢迎。三、根据港口企业岗位需求调整专业教学体系,使教学模式及内容与港口企业岗位接轨目前,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大多是由国家统一规定,没有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

7、适应地方产业要求的职业技能。因此,学校派出教师到港区企业进行岗位知识点、技能点的考察和搜集,了解港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标准,然后和企业技术能手一起研讨,决定增加或删除哪些专业课程,并挑选或编写适合该工种、该专业的优质教材。例如,机电专业是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自治区示范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每年报读两专业的学生近千人。为了使专业更符合港区企业职业岗位设置的要求,学生能更好地服务港口企业。首先,组织教师到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较大企业进行岗位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修改教学计划、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培养目标、规格、培养方案更符合港口企业的要求。其次,组织港区企业能手和本

8、校教师一起编写物流机械基础知识、港口内燃机械原理、港口起重机械原理与维修等校本教材,以适应港口企业的岗位工种要求。再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尽可能聘请港口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来授课,大部分实训课都在港口企业现场进行,便于学生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四、加强与港区企业合作,在港区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地方政府也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港区企业和中职学校联合办学,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学校深入港区企业进行调研,加深企业对学校的认识和理解,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会为企业提

9、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也给予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的权利,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缩短新员工上岗的“磨合期”,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企业由原来的被动参与变为现在愿意参与。目前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已与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大港口的50多家港区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在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钦州大洋粮油有限公司等8家社会声誉好的大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为实施工学结合创造了条件,使大部分的学生能在港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就业。总之,中职学校要走出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标准进行专业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发展壮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