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务经济发展亟待金融服务支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71959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劳务经济发展亟待金融服务支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劳务经济发展亟待金融服务支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劳务经济发展亟待金融服务支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劳务经济发展亟待金融服务支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劳务经济发展亟待金融服务支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劳务经济发展亟待金融服务支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劳务经济发展亟待金融服务支持 *盟寺旗作为全盟的人口大旗,劳动力资源丰富,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农牧区劳动力资源,实现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不仅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寺旗农牧区劳动力转移速度逐步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对整个农牧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全旗累计转移农牧区人口4万人,转移劳动力带来的收入37000万元。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转移去向和行业呈现多元化。从转移去向看,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区外省市的占%,到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区内盟市的占17,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东乌旗、乌拉

2、盖开发区等盟内旗县市的占29%;从转移行业看,转移到建筑业的占36%,转移到餐饮服务业的占,到工厂打工的占14,转移到运输、修理等其它产业的占3。转移去向和行业呈现多元化。 (二)年龄和文化程度均较为集中。从转移的年龄结构看,大部分集中在6-50岁之间;从转移的文化程度看,%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小,由于缺少一技之长,转移农牧民大多集中在“体能型、高危型”行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风险较大的工种。 (三)劳务收入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一些自然条件和区位较差、二三产业发展困难的地区,劳务经济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太旗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占60,202

3、X年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有35来自劳务输出,外出务工已成为广大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对外输出人员多,回乡创业人员少。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创业环境不够宽松,当地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以及外出务工者自身素质不适应和认识上存在误区,缺乏资金等等,形成外出打工人员多,回乡创业的人员少。 (五)劳务输出由季节性外出逐步转向常年输出。以前农牧民都喜欢闲时外出打工,忙时回家务农,打工收入作为家庭的辅助性收入。近年来,随着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实行退耕还林之后,加剧了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产生,在劳务输出经济的推动下,许多农牧民干脆将家里的农田、草场转包、转让、租赁给他人经营,外出打工挣钱。通过外出务

4、工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有些人还学习并掌握了一技之长,返乡后自主创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劳务经济,金融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据统计,202X22X年,太旗金融机构为外出务工农牧民提供路费、生活费等相关贷款分别为7万元、2万元、98万元,支持人数分别占当年外出务工人数的8%、9%、1%;为外出务工农牧民办理汇兑结算业务将近400笔,金额分别为75万元、800万元、90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劳务经济发展的要求看,金融服务中还存在意识不强、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结算渠道不畅等问题,应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错误认识,提升服务理念。金融部门要从服务“三农”的大

5、局出发,克服重工轻农、重城市轻乡村的错误认识,结合自身改革,针对金融现代化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认真搞好服务定位,营造优良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努力为农牧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金融需求。一要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实现业务操作电子化、网络化。二要大力推广银行卡等新产品服务,为农牧民汇款和异地存取提供方便、安全、快捷的服务,避免农牧民携带现金出现的各种风险。三要创新银行卡的服务功能。开发银行卡诸如代发农牧民工资业务、代理工伤保险业务、代理医疗保险相关金融服务业务等。 (三)改善农牧区结算环境,方便资金汇划。一是在现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基础上统筹调整

6、网点布局,消除农信社或邮政储蓄网点在农牧区分布的“盲区”。二是农村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结算系统,方便农牧民存取款。三是适当降低银行卡收费标准。对农牧民实行免收银行卡业务工本费和年费,适当降低银行卡异地存取款业务费率,下调收费封顶标准,推广农牧民特色服务银行卡,以有效减轻农牧民用卡消费的负担。 (四)加大信贷支持劳务经济力度。一是积极开展对农牧民贷款的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将劳务输出贷款发放与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信用担保贷款结合起来,采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抵押贷款以及其它担保方式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为农牧民提供打工创业、路费、生活费等启动资金贷款,支持农牧民进城务工

7、或经商创业。二是激励农信社发放农民工劳务输出贷款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放贷与风险的关系。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当前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好时机,充分发挥贷款支持劳务输出者成功的示范效应,扩大劳务输出的贷浅谈劳务经济发展亟待金融服务支持第2页 款需求,为农牧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三是在贷款期限上,根据借款人从事工作、合同要求及收入情况等,采取灵活的期限政策,以满足不同农牧户的需求。 (五)加强宣传活动,普及农牧民金融知识。要大力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力度,促进农牧民思想观念转变。将征信、反假人民币、小额农贷管理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宣传工作纳入对农牧民提供的金融服务范畴内,增强农牧民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使其不断适应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