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3 宇宙的未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71958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3 宇宙的未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3 宇宙的未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3 宇宙的未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3 宇宙的未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3 宇宙的未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3 宇宙的未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3 宇宙的未来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探索宇宙的未来1斯蒂芬霍金(1942), 。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_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 ,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恍惚( ) 尴尬( ) 混沌( ) 坍缩( ) 迄今( ) 沮丧( ) 告罄( ) 不可逾越( ) 模棱两可( )1物理学家 “大爆炸”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2hung;gn g;hn dn;tn;q;j;qng;y;lng1作者是怎样探讨“宇宙的未来”的?作者先从古代的巫术和近

2、代的宗教预言谈起,引出话题,说明从科学的角度谈论宇宙的未来是非常严肃的事,科学有别于宗教的地方是它的求实精神。探讨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是这篇讲演的主体部分,计算宇宙的密度又是这一主体部分的关键,有关宇宙中物质密度临界值的探讨,则把问题引向深入。最后,介绍两种新的理论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则体现了科学界最新的探索。作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的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最后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预言,恰恰说明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2文段8中为什么说“即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10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

3、上我们不能预言它”?“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同样,“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3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其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4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什么问题?“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5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

4、会是怎样的?会有两种可能:“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6怎样理解本文的一些相关论述?这是一篇科学讲演,涉及较为复杂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和讲演的主题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作必要的交待,讲演的内容就会显得抽象和单薄。如,谈到天气预报、大脑工作原理都具有混沌性质,来反衬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平滑而非混沌”的;如,谈到恒星的死亡(归宿)引出黑洞,为宇宙中暗物质的存在寻找理论支持;如,谈到现存宇宙对初始密度的极度敏感,引出了“人择原理”等等。这些相关的论述,或从对立面凸显观点,或从纵深面强化观点,使论证丰富多彩。7这篇讲演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讲演是面对面的交流

5、,这种交流又是单向度的,如果不注意讲演的语言艺术,就达不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这篇讲演,除了推理严谨外,语言幽默也是其突出的特点。幽默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具有亲和力,使所阐发的事理更容易为听众接受。如,谈到轮赌盘的旋转具有混沌性质,作者说即使是物理学家也不能计算出它“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这就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混沌现象;如,文章最后一句话:“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兼有讽刺与幽默,对宇宙未来命运的判断采取了审慎态度。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感喟/慰藉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恫吓B媲美/包

6、庇回溯/塑料花圈/圈养大阪/皈依C纨绔/跨越市侩/污秽强迫/倔强粳米/菁华D痉挛/靓妆噱头/戏谑开拓/拓本档案/当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坍缩万马齐喑险隘如烟似雾B耶稣幅圆广阔瞭望感恩带德C拯救归根结底痊愈矢志不逾D辐射绿草如阴荫蔽臭名昭著3选词填空。近代的末日预言者为了避免尴尬,不为世界的末日_(确定/设定)日期。我们在过去的三百年间发现了_(约束/制约)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体的科学定律。然而,我们知道,宇宙还应该包含所谓的暗物质,_(即使/即是)我们不能直接观测到的东西。如果那时宇宙的密度小于同一个量,宇宙在_(大约/大概)十年后就变成基本上空无一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7、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C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5下列关于本文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科学讲演,涉及较为复杂的背景知识。如,谈到天气预报、大脑工作原理都具有混沌性质,来比喻宇宙在大尺度上

8、是“平滑而非混沌”的。B谈到恒星的死亡(归宿)引出黑洞,为宇宙中暗物质的存在寻找理论支持。C谈到现存宇宙对初始密度的极度敏感,引出了“人择原理”等等。D这些相关的论述,或从对立面凸显观点,或从纵深面强化观点,使论证丰富多彩。6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将序号写在横线上。对于霍金的“灰洞”理论,一些科学家表示认可,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在这篇名为黑洞的信息保存与气象预报的论文中,霍金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边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他在日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承认,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不过“灰洞”的确存在。经典黑洞理论认为,黑洞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通过视界进入黑洞内部,而黑洞内的任何物质和辐射均不

9、能穿出视界。据英国媒体2014年1月24日报道,史蒂芬霍金再次以其与黑洞有关的理论震惊物理学界。霍金的最新“灰洞”理论认为,物质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黑洞的边界又称“视界”。_7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地震现象。(不超过25个字)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从而产生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8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开头,另写两组句子,与示例构成排比。示例: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是

10、永远也跳不出来的阴暗的陷阱。(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永远膨胀下去的宇宙的未来相当乏味。但是一点也不能肯定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我们只有大约为使宇宙坍缩的需要密度十分之一的确定证据。然而,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还未被我们探测到,它会使宇宙的平均密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这种附加的暗物质必须位于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否则的话,我们就应觉察到了它对星系旋转或星系团中星系运动的效应。为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相信我们已有确定证据的物质呢?其理由在于,哪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都需要不可思议地仔细选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如果在大爆炸后一秒钟

11、宇宙的密度大了一万亿分之一,宇宙就会在十年后坍缩。另一方面,如果那时宇宙的密度小于同一个量,宇宙在大约十年后就变成基本上空无一物。宇宙的初始密度为什么被这么仔细地选取呢?也许存在某种原因,使得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看来可能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它可被重述如下:宇宙之所以是这种样子,是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测它。其思想是,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密度的不同宇宙。只有那些非常接近临界密度的能存活得足够久并包含足够形成恒星和行星的物质。只有在那些宇宙中才有智慧生物去诘问这样的问题:密度为什么这么接近于临界密度?如果这就是宇宙现在密度的解释,则没有理由去相信宇宙包含有比我们已探

12、测到的更多物质。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对于星系和恒星的形成已经足够。然而,许多人不喜欢人择原理,因为它似乎太倚重于我们自身的存在。这样就有人对为何密度应这么接近于临界值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这种探索导致极早期宇宙的暴涨理论。其思想是宇宙的尺度曾经不断地加倍过,正如在遭受极端通货膨胀的国家每隔几个月价格就加倍一样。然而,宇宙的暴涨更迅猛更极端得多:在一个微小的暴涨中尺度的至少一千亿亿亿倍的增加,会使宇宙这么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以至于现在仍然非常接近于临界密度。这样,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宇宙就应包含足够的暗物质,使得密度达到临界值。这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

13、五十亿年左右长太多。1对宇宙“临界密度”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宇宙密度的临界值很重要,大于它或者小于它最终都会导致宇宙膨胀而产生大爆炸。B为何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都是两种可能的解释。C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超过临界密度那么宇宙就会坍缩。D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它就不会坍缩而会永远膨胀下去。2对“人择理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择原理的提出是人们通过对宇宙的观测从而得出的理论。B人择理论者认为只有那些有智慧生物的宇宙,因为密度接近于临界密度,所以才得以“存活”。C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对宇宙密度的人为确定,因此宇宙密度也可以任意改变。D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从现行的宇宙

14、状况出发去认识宇宙的临界密度,其思想即“存在就是合理的”。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暴涨理论反对人择理论那种对人们自身存在的过分倚重,而对宇宙的临界密度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B根据暴涨理论,宇宙的密度就是在一次次迅猛、极端的暴涨中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C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星系和星系团之外可能存在着其他种类的暗物质。D现在的宇宙“安然无恙”既没膨胀也没坍缩,处于一种“稳定状态”。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肯定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也不能肯定宇宙最终会坍缩。B根据人择原理,宇宙当中有许多的暗物质,只是人们还没有探测到或者没有去定义它们。C暴涨可以使宇宙的密度突然达到

15、临界状态,也可以突然大于临界状态,这就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D可以预言,再过一百五十亿年宇宙的某一次暴涨将使宇宙坍缩。(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观测宇宙的新窗口人类最早用眼睛观察宇宙,后来出现了光学望远镜,增加了观测的距离,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射线等望远镜的出现,扩展了观测宇宙的视野、然而,所有这些观测手段的基础,都是接受来自天体的电磁辐射,对于某些缺乏电磁辐射的“暗”天体,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引力波探测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由于天体都具有质量,因而只要探测器足够灵敏。它们的运动都可由于辐射引力波而被检测。预期中的黑洞就是一个例子。黑洞不辐射电磁波,而它们的产生和碰撞都将辐射出强烈的引力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