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0718999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作者姓名:韦洪泉工作单位:广西马山县乔利乡北良小学通讯地址:广西马山县乔利乡北良小学 邮 编:530601 联系电话:13788507501 电子邮件地址: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马山县乔利乡北良小学 韦洪泉 13788507501内容提要: 兴趣 克服 厌学 心理学生的厌学心理一直是困扰在教师和家长面前的一大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具有内在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而又不能及时去疏导,其结果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大大降低,甚至会出现一些如旷课、逃学等不良的后果。

2、长此以往,素质教育的进程将举步维艰。轻者,误人子弟;重者,误民误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那么,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呢?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彻底根除学生“厌学”这一病症,还是需要对症下药。首先,要找出学生厌学的根源。学生的厌学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学生自身怕苦畏难,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行的,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是不行的。惰性是人所共有的,一些人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住自己,勇敢地战胜自身存在的惰性;而有些人则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任由自己的惰性蔓延、发展,导致无法完成学习这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二、学生的智力因素,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学

3、生的智力因素是存在差异的,学生在理解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导致一些智力因素弱的学生不能及时、透彻地理解、消化、吸收所学习的新知识,久而久之,学习跟不上,便会产生厌学心理。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持久。由于这些学生上课常常分心,导致其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课堂的各项学习活动中去,课堂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便会渐渐产生畏难与厌倦心理。其次是人生态度消极、悲观,把必要的学习任务当作是沉重的负担,一味地抱怨学习的艰苦,而不能看到学习知识、增强本领是自己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会感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不能乐观地对待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4、,缺乏自信。四、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这些学生往往喜欢死记硬背,不想动脑筋,不会动脑筋,不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不会虚心向他人学习,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这部分学生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效果也不好,导致对自己缺乏自信,渐渐地也就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五、学习基础差、压力大造成厌学。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还是一次次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

5、是学不好的 “差生 ” 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消极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此外,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

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无边的酸楚,有些学生没有顶住压力便造成厌学。 六、其他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例如:1、教师的缺乏威信、人格魅力不足、教学能力差、教学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对教师与其所教科目产生厌倦心理。2、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不良网吧已经成为学生的乐园,有些网吧管理不善,里面人员鱼目混珠,开始一些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来到这里,由于学生的心理还远远没有成熟,是非界限不清,加之一些不良网站以及一些不良人员的影响,他们很快便沉迷于暴力游戏、聊天以及色情网站当中不能自拔,他们感到虚幻的空间比学习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驰骋,

7、没有约束、没有压力,使学生产生“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的思想,将兴趣转移到不该学的事物上来,从而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厌倦心理。3、学生生活上的困扰,许多家长信奉所谓“树大自然直”的道理,以为既然减负了,课余时间就该有孩子支配。由于小孩子的自制力差,禁不住游戏厅、网吧等外界事物的诱惑,无心恋学;二是“多多益善”,跟前一种家长的思想恰恰相反,许多家长盲目从众,或要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放学或节假日,让其参加各种“特长班”,但很多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的意愿;三是对于单亲家庭甚至孤儿来说,缺少父爱或母爱,不能及时教育,不能安心学习,时间长了,会使其远离学校,远离课堂。总之,学生的厌学是多方面的,还有的学

8、生也可能是对某一位老师的批评不能接受而造成对某一学科的厌学,有的可能和同学因发生矛盾而争吵,甚至打起架来,造成学习上有思想波动而厌学等,这里也就不做过多的阐述。因此,应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厌学症进行分析,只有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辨症施治,才能药到病除。那么,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呢?可以从一下几点入手:一、要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1.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即加强班风建设。树立积极向上、展现出青春活力和热情的精神风貌,要让好学成为班上的主流,为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这是“理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古人云:“师者

9、,人之模范也。”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增强民主平等意识,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关心、尊重、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个别谈话法,多与之交流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心情舒畅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3情感补偿。许多事例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需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

10、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情感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例如:有个学生叫小黄,自小父母离异,他被父母当成皮球踢来踢去,都不愿抚养他。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待人冷漠,不愿与人沟通的毛病,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很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其班主任对症下药,在班上,鼓励同学们多与该生交流,发现该生情绪上有问题

11、时便及时与其沟通,问明原因,及时解决,每一点进步也不吝表扬。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了无私的帮助,让他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爱护。多次到该生家进行家访,劝其父亲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将来也应该给孩子多一些的爱。通过老师同学爱的付出,重树孩子生活的信心,孩子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学习成绩也进步了。4善于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帮助厌学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首先,通过科任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每一科目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使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通过科任老师做学生的思想,特别是通过学生比较喜欢的老师与学生谈话,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更佳。二、帮助学生明

12、确学习动机。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主、自信。一是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结合起来。学习不是应付家长、教师的“差事”,也不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书,要明确学习既是履行社会义务,也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二是要引导学生把长远的动机与近期的目标结合起来。仅有远大的理想或鼠目寸光都是不可取的;前者容易让人感到灰心,后者容易使人缺乏斗志。三、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面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惯性失助感与失尊感

13、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学习的兴趣,可与每个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其找到自信和精神的满足。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14、。 4.及时奖励。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目前赏识教育已经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赏识教育,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综上所述,为了预防和“治疗”学生厌学心理,班主任需要做许多的工作。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还要营造良好的外在学习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以良好心态,积极的投身于学习当中。参考书目:中华少年教学世界2010年第3期名人名言名句大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