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4]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71802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年 级八年级科 目语文授课人张晓燕时间2019、4课题名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时一课时一、 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实虚词的掌握不够,翻译句子时,不能达到字从言顺,还需加强对文言实虚词的识记,加之对庄子的思想理解困难,对文章兴趣不大。二、学习目标及依据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本文重要的实词和虚词。3、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方面的差异。4、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依据: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三、重难点内 容突破方法重点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2、正确翻译课

2、文,理解文意。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多形式、多层次的读。难点理解庄子与惠子的在思想上的差异。四、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共案部分个案部分故事导入,激 发兴 趣楚国郢人鼻尖溅到一粒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人替他削掉。匠人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小泥点被完全削掉,鼻子丝毫无损。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人找来;“替我试试看。”匠人说;“我以前能削,但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这是惠子死后,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的一个故事,感慨惠子死后,再也没有可以谈话的对手了,可见,在庄子的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突 破 语言 关,疏通 文 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

3、们一起走进文本。1、听录音,正字音。2、齐读课文,注意捕捉主要信息,体会庄子与惠子两人的话中之意。3、结合注释,分组翻译课文。重点词语:(1)固:固不知子(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2)之:安知鱼之乐(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重点句子:(1)是鱼之乐也。 这是鱼的快乐。(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3)子固非鱼。 你本来就不是鱼。(4)请循其本。 请回到最初的话题。诵读课文诵读的重点是人物对话,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和情感,读出相应的语气。第一句,要读出庄子悠然自得、愉悦的语气;第二句,是无疑而问,显然惠子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乐”,因此要读出惠子问

4、中带着肯定,甚至是有意刁难、咄咄逼人的语气;第三句,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要读出庄子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第四句,惠子前半句是一个让步,后半句则以庄子的逻辑发起气势汹汹的反攻,最后的“全矣”则表现出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要注意读出语气的变化;最后一句,庄子依然不正面回答,而是将辩论拖回原点,然后巧妙地偷换概念,一击制胜,语气依然是缓和,冷静从容。 内容探究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赏析: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即“人乐鱼亦乐”。 这符合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

5、观点。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赏析: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3.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赏析: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4、哪几句能表现庄子超然、物我统一的思想?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我知之濠上也。”突破思维关,拓展思维1、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6、? 赏析: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即“人乐鱼亦乐”。 这符合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2、谁是这场争辩的胜者?(从逻辑上看,惠子似乎占了上风,因为鱼和人不是同类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庄子靠曲解惠子的意思,偷换概念,猜能在争论中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从审美体验上来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和快乐,人是可以凭借观察体验到的。)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庄子和惠子重现当年情景。(要求: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3、举行小型辩论会(赞成庄子观点者为正方,赞成惠子观点者为反方。)总结:

7、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知,带有欣赏的态度。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就有艺术家的风貌。归纳总结本文主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本文艺术特色1采用对话的形式。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五、板书设计(流程)庄子:鱼乐(欣赏) 人知鱼乐否?惠子:不可知(理性)六、目标检测设计(当堂)共 案个 案一、解释词语:(1)固:固不知子( ) 子固非鱼也( )(2)之:安知鱼之乐( )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二、翻译下列句子:(1)是鱼之乐也。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子固非鱼。 (4)请循其本。 七、作业设计(课后)共 案个 案1.抄写并背诵课文及课下注释2.完成绩优学案相关习题。八、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