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716663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年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 我于8月15日至23日在县中学进行了为期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旁听高中语文课程,完成了训练见习。这次见习让我收获颇丰,感受颇丰。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 语文课是一门焕发生命的光荣的学科,它本身就是好玩的,我还记得大一古代文学史的李乃龙老师曾经说过,把语文课上得生动精彩不是你们的功劳,但上得枯燥无味就是你们的过错。 在课余时间我和任课老师黄老师争论过这个问题,黄老师说,我们需要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挖掘它的潜质,使人走进语文课堂,就似乎推开了一扇美的门,能感觉到美的氛围。如何有利于学生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如何有利于老师教,教得轻松

2、,教得科学,教得艺术?这些思索到位,就会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带入一种新的境界。作为老师首先应当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乐观性;其次要敬重学生“需要”,注意学生“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我觉得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老师的文学素养首先要提高,这就要我们重视在高校基础学问的把握和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要旁征博引,老师的学问面就要拓展,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的学问。黄老师始终在强调阅读对于一个中学语文老师重要性,他说,上课技巧是很简单把握的,但假如真的要从事语文教学,必需

3、多读书,充实自己的内心,这样上课才能有内涵有深度。话说的很朴实,却意义深刻。 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情感还在于注意置师生于课文、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如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老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语文教学是体验的教学。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知,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制造、展现自我、体验胜利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老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体验就是要注意实践,多方面实践感

4、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力量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在黄老师讲到语言的运用时,就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语,体验重复、谐音双关、情感颜色的作用,并让学生试着为商品做广告词。这样的实践,深化了学生的熟悉,也很好地将课本和实践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是生活的教学。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始终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就像学校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试验就很好的证明白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

5、、车厢里 处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在老师讲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中的一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时,除了解释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外,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理解,譬如:两个伴侣吵架了,原来只要一个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冰释前嫌,可是就像面对着一弯清且浅的河水,迟迟没能跨出去。这样,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训练,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 语文教学要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离骚抒写了抱负,抒发诗人屈原剧烈的爱国志向,如何让学生去体验那种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坚决信念,感受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品质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呢?现在的有的中学生认

6、为当今社会谈“爱国”似乎已经过时了,从这样的背景作为切入点,在课堂导入时介绍屈原的身世,以及相关的历史军事背景,这样,让学生在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诗人的爱国主义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由屈原延长至老舍、吴晗、傅雷,结合他们的经受,让学生领悟到他们身上闪烁着的孤独而又宏大的爱国情思,了解了这些,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在课后黄海华老师和我探讨过一个问题,就是师范生如何快速地进入教学状态,他说语文教学法的学习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现在西方教学理论认为把握教学的两个最好的途径是观摩和反思:在没有教学阅历的基础上,学生观摩优秀的教学案例,先通过套用优秀的教学模式

7、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乐观反思,与老师多多沟通,教学水平就能有显著的提高。黄老师的这番话给我的启发很大,也是我这次见习最大的收获,特别感谢黄老师无私的教育和关心。 黄老师还给我提出了一个理念让我思索,就是如何优化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有少数老师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意趣盎然,情思绵长,理韵悠远的境界,使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老师执着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理性的分析和阐释过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还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纳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思路去讲解,长此以往,形成了老师厌

8、教学生厌学的局面。优化课堂教学,要将课堂教学融学问性、人文性和制造性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的语文力量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老师要传授语文学问,训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是勿庸置疑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更应当关照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黄老师还引导阅读一些关于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改革的文章。史绍典先生说:“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语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清寂、狂飚突进式的啸傲,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浅吟,是抑扬

9、顿挫、回肠荡气、余音绕梁语文是独立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语文以文学为主要对象,整个人类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后盾,人文性必将引导我们的训练走向真正的人文训练,培育敬重生命,关注世界,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人。 短短的九天见习,是我人生角色转换的几天,是我不断成长的几天,也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了初步的熟悉。见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见习不仅使我在专业学问上的提高,更是我人生的深化。学无止境,时代的进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学问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学问,并用于指导实践,以更好的适应行业进展的需要;重视娴熟的把握师范技能,加强自身基本功,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这次见习还让我督促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将来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培育敬重生命,关注世界,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人。 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