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714798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摘要通过在一定固定环境下培养根霉,毛霉,曲霉,青霉四种霉菌,先通过菌种的外形对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再在显微镜低倍或高倍镜下分别观察四种菌的形态,孢子囊及孢子形态,菌丝形态等方面。发现根霉,曲霉和青霉菌丝均有横隔;青霉的分生孢子小梗呈扫帚状等现象。关键词土豆培养基PDA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载片培养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根本方法。(2) 了解四类霉菌根霉、毛霉、黑曲霉、青霉的根本形态。二、 实验原理霉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组成,其菌丝比细菌及放线菌粗几倍到几十倍。可以采取直接制片和透明胶带法观察,也可以采取载玻片培养

2、观察法,通过无菌操作将薄层培养基琼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使菌丝体在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培养基中生长,将培养物直接置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并可连续观察不同发育期的菌体构造特征变化。对霉菌可利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进展染色,盖上盖玻片后制成霉菌制片镜检。石炭酸可以杀死菌体及孢子并可防腐,乳酸可保持菌体不变形,棉蓝使菌体着色。同时,这种霉菌制片不易枯燥,能防止孢子飞散,用树胶封固后可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三、 实验器材1、菌种根霉Rhizopus,毛霉Muco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ium2、试剂马铃薯20g,蔗糖2g,琼脂2g,水

3、100mL,20%甘油等。3、仪器分析天平,玻璃棒,三角瓶,小烧杯,加热器,漏斗,纱布,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显微镜等。四、 实验内容(1) 配制马铃薯培养基配制200ml马铃薯培养基PDA,其成分配比及配制方法见附录。灭菌后无菌操作,取培养基分别倒少量于灭菌培养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再将这一层培养基用解剖刀切割为假设干1cm左右的琼脂块。(2) 制作小室及接种培养 制作:在平皿底部铺一*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在其上放一U型玻棒。在玻棒上放上一块载玻片。取方形琼脂块,将其移至载玻片上,载玻片两端各放置一块。小室培养法,图: 接种:用接种环挑取

4、很少量的菌落接种于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同一块载玻片上的两块培养基上接种不同菌种 培养: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滤纸片上滴加23ml灭菌甘油,盖上皿盖,于27恒温箱中正置培养一个星期。3镜检观察从培养箱中取出载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并记录四种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观察。(3) 考前须知菌时盖玻片最好分开包,载玻片、盖玻片不要和平皿接触,防止粘在一起。倒薄片时培养基倒入占平皿底部一薄层即可,然后摇动平皿即可使培养基铺满底部。接种时尽可能将菌种接在琼脂块边缘,防止培养后菌丝过于密集影响观察。接种时确认有菌接上即可,接菌量不宜过多,会导致菌丝过密难以观察。

5、五、实验报告1、实验结果菌种根霉毛霉黑曲霉青霉菌落形态菌落疏松或稠密,最初呈白色,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白色疏松絮状黑色疏松外圈白色,内部绿色有无假根有假根、匍匐菌丝无无假根,有足细胞无菌丝形态透明无隔较细无隔透明有隔透明有隔孢子梗形态直立着生于假根上,顶端膨大为圆形的孢子囊由菌丝生出,顶端为球形孢子囊由气生菌丝分化,顶端为球状顶囊分生孢子梗顶端不膨大,无顶囊,屡次分生形成小梗,形如扫帚孢子特征孢子囊位于囊轴上,孢子位于孢子囊中,孢子囊呈圆形,外表光滑球形、椭圆形、壁薄、光滑的孢囊孢子孢子梗是辐射状排列,呈冠状,分生孢子黑色不透明,外表粗糙小梗顶端有分节椭圆状孢子画图:图表 2-2根霉假根图表

6、 2-1根霉照片资料图表 2-4曲霉孢子囊图表 1-3毛霉图表 2-5青霉曲霉2、 思考题12、黑曲霉和黑根霉在形态特征上有何区别?菌丝:根霉无隔有假根,曲霉无隔有足细胞。孢子梗:根霉位于假根上,曲霉由气生菌丝分化而来。孢子囊形态:根霉孢子囊外表平滑,曲霉外表不平滑,呈絮状。13、如果要求对*放线菌或霉菌不同发育时期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或繁殖菌丝进展连续观察,写出实验方案。选取对数期菌落进展同步培养,分化出处于同一生长阶段的菌。接种,假设放线菌则在平皿上插上至少7个载玻片,霉菌则至少接五个小室。 养观察: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天在一样时间内取出一个盖玻片进展观察记录。六、实验小结本次试验的

7、成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接种的时候不应该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太多太厚的孢子,并且接种需要接在固体培养基小块儿的边缘,以便于霉菌的生长。其次,无菌环境下进展各种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保证菌种不被污染。再者,本次实验在观察霉菌的形态的时候,有特别的关注不同霉菌的细节及不同之处。比方菌丝是否有隔,孢子囊形态等特征。通过细心比拟各种霉菌细节状态的不同,我们就可以用来分别鉴定一些霉菌,扩展了视野。七、附录马铃薯培养基配比及制作马铃薯蔗糖琼脂水40g4g34g200ml制作: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200ml,自然pH,高压蒸汽灭菌30min。. z.-.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