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704432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巩固练习一一、塞下曲六首(其一)1、 诗中所写的地方在哪里?诗中“折柳“的含义应如何理解?2、“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一带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4、你从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物候现象:成因:5、 请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二、凉州词王之涣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2、“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感情抒发。、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三、塞下曲卢纶1、本诗最后一句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本诗情景交融,请具体说明。四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1、这首诗的作者和 、 并称“三苏”。2、 全诗在写景时有何特点?请具体分析。3、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早春景色?4、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映了一定的哲理意义,请说一说。练能力1、 单调、清冷2、 抱:拥抱、怀抱妙处:生动地写出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玉鞍随时准备迎战的景象,表现将士们心寄

3、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枕”表达不出这个效果。3、(1)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戍边将士们建功立业手法:化用典故、衬托、虚实结合古诗词巩固练习1(1)天山(新疆)()语意双关 表面是指将士们在天山根本没有见过杨柳的景致。深层含义: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1)下雪、无花、天寒(2)表现边塞气候寒冷,守边将士生活艰苦,为后面写将士们高涨的士气做铺垫。3、思乡之情4、(1)农历五月,多数植物已过花期,而天山仍然气候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纬度差异(高下差异)5、表现将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二、1、温暖、关怀2、D三、1、(1)将士们准备追敌(2)表达战斗的艰苦,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精神。2、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境下溃逃的,将士们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渲染出来。四、1、苏辙、苏洵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举例见前面3、三两、先知、短、欲上 4、(1)正是河豚欲上时。春江水暖鸭先知(2)“暖”“欲”是画面找不到,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获得真知的哲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