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70371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一、灾情及其影响今年 1月10日以来,我国西北东部和南方大部地区出现 长时间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 东、广西等 19 个省(区、市)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不同程度的 灾害。截至 2月12 日,全国 19个省(区、市)受灾养殖面积 (包括设施渔业等) 1455 万亩,损失水产品 87万吨, 直接经 济损失 68 亿元。其中,倒塌生产用房 57万平米,损毁温室大 棚和苗种孵化车间 836万平米、网箱 592 万平米,死亡亲本 340 万组、鱼种 42万吨和成鱼 45 万吨。此次灾害的重灾区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主产区,也是苗 种繁育和鱼种供应的主要区域。灾害

2、对上述地区、乃至全国 的渔业生产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亲本和鱼种的大量死亡 将会影响今年的鱼虾苗繁殖、 大规格鱼种的供应以及 5 8月 份的商品鱼上市供给和罗非鱼、斑点叉尾鮰 等出口原料供应。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按照“轻重缓急、远近结合、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 则,充分尊重受灾养殖场(户)意愿,立足自力更生,一手 抓抗灾减灾,一手抓恢复生产,科学评估灾情影响,尽快制 定恢复生产方案,明确发展政策,细化技术路线,保障物资 供应,切实做好水产养殖恢复生产工作。(二)主要目标恢复重建工作,要早谋划、早部署、 早启动, 统筹人力、 物力、财力,尽快恢复重要基础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把

3、灾 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 不减 收”, 确保渔业经济平稳运行。力争在 4月底前恢复苗种繁育 设施,上半年基本修复受损渔业基础设施,下半年生产能力 恢复到灾前水平。(二)主要任务 一是灾区与非灾区、长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调剂亲鱼和 鱼种;二是修复苗种繁育基础设施,恢复繁殖能力,抓好春 季水产苗种早繁早育工作; 三是修复池塘、 网箱等生产设施, 保证投苗放养;四是做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和防控,防止病 害暴发;五是组织落实科技救灾。三、工作措施(一)开展重建和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损毁设施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 持,积极落实各项支持政策,争取增加抗

4、灾救灾和生产恢复 资金,帮助受灾养殖场(户)解决重建和修复基础设施的资 金等问题。指导养殖场(户)抓紧关键环节生产设施的抢修 恢复,在繁殖生产季节之前恢复重建原良种场和苗种场生产 设施,恢复良种生产和苗种供应能力。尽快修复因灾损毁的 池塘、温室大棚和网箱等渔业生产基础设施,保证正常养殖 的需要。在重建和修复的基础设施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 远,按照健康养殖的要求,提高建设标准。结合池塘修复, 加大标准化池塘改造力度。(二)抓紧种苗培育和调运,确保苗种供应 及时清点留存的亲本和苗种数量,核实亲本和鱼种缺口 情况,积极组织做好种苗调配工作。本着就近调剂供应的原 则,减少运输环节成本,避免长途运输造

5、成的死亡。积极组 织各级水产原良种场扩大生产规模,做好亲本和苗种的培 育。指导苗种繁殖场加强对现有亲本的培育, 扩大繁殖能力, 确保鱼苗供应。特别要保证山区和边远地区的苗种供应。受 灾鱼种死亡量大、调剂难以满足需求的地区,要鼓励有条件 的苗种繁殖场开展早繁工作, 提早繁殖, 采取大棚暂养技术, 快速培育苗种。(三)组织技术服务工作,加强生产管理 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专 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的作用,进场入户查看分析灾情,开展 技术服务工作。针对不同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因地制宜地 指导养殖户做好恢复生产工作,帮助受灾养殖户解决恢复生 产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广当年苗当年养成的

6、稀放快养技 术,指导养殖户适当降低放养密度,科学投喂,做到循序渐 进,少量多次投喂,并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饵量。(四)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控,防止灾后病害暴发 一是及时处理受冻和死亡鱼虾。要及时清除死鱼(虾) , 以免破坏水质;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恢复受冻鱼虾体质,降低 死亡率。二是进行水体和鱼体消毒。当水温回升到10 c以上时,要及时检测、调节水质;当水温升至5 C以上时,可用4% 食盐水或 20ppm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三是做好水产苗 种检疫工作,加大跨区域苗种调运的检疫力度,防止水生动 物重大疫病大范围流行。四是加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力度, 特别是做好大宗养殖品种的常规性、多发性疫病监测,

7、加强 疫病预防预警工作。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认真贯彻落 实相关的救灾政策、措施,督导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形 成上下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二)制订具体方案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科学评估核实本地灾 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品种、不同受灾程度和养殖渔 (农)民的不同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恢复生产工作方(三)加强组织协调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民 政、财政、发改委、水利、电力等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 支持,加大对受灾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和苗种补放等所需的财 政补贴投入。(四)加强执法监管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管

8、力度, 联合有关部门, 重点加强对苗种、饲料、渔药等生产物资市场监管,严厉打 击乘机哄抬物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教育养殖户遵 守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使用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保障水产 品质量安全。附件 1: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指导要点附件 2:罗非鱼、对虾、河蟹抗灾减灾及恢复生产技术 措施要点#附件 1: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指导要点一、检修养殖设施,保障生产正常进行(一)检查大棚等保温设施和充氧、供暖设备,及时清除积 雪和结冰, 修补被损坏的薄膜, 补充加温所需的燃料和养殖饲料, 保证温室正常运行。 特别是要及时做好繁殖场、 工厂化养殖基地 等养殖设施保温防冻工作,严防“倒春

9、寒”的危害。(二)抓紧进行冰冻损坏的繁殖设施、电力设施、进排水渠 道、渔船及柴油机、网箱、网衣和倒塌房屋等维修和重建工作, 做好大水面“三网”养殖设施的防护工作,保障灾后安全开展渔业 生产。二、做好亲本调配和繁殖,确保春季生产苗种供应(一)查清亲本存量。及时查清亲本损失数量,根据亲本标 准及苗种生产计划,及时补充、调运亲本。(二)强化亲本培育。 针对持续低温导致鱼虾亲本摄食不佳 的情况,加强亲本饲养管理,加强营养,补充能量,促进亲本正 常发育,确保用于春季繁育生产的亲本数量和质量。(三)做好苗种繁育。 严格按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开展 苗种生产,保证苗种质量。三、加强疫病监测,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10、(一)加强灾后疫病监测。提高灾后疫病防治意识,加大疫病监测力度, 特别要做好大宗养殖品种的常规性、 多发性疫病的 监测工作。(二)做好防疫物资储备。预计今年春天水霉病、小瓜虫病 和细菌性疾病将加重发生, 要做好水质改良调控、 消毒和治疗等 疫病防治物资的储备工作。(三)落实防治措施。一是及时处理冻伤鱼虾,采取有效技 术措施,恢复鱼虾体质,降低死亡率;二是及时清除水体和底泥 中的死鱼(虾) ,可采用撒网检查的办法,发现后及时清除以免 破坏水质,可用沸石粉等池底改良剂或采用生物方法清洁底质; 三是进行水体消毒,当水温回升到10C以上时,要检测、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发生;四是进行鱼体消毒,预防冻害后水

11、霉病等 病害的发生,可在水温升到 5C以上用4%的食盐水或20ppm的 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 越冬鱼池要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有条件 的应尽量提高水温,减少小瓜虫等寄生虫病害发生。四、深入技术指导,实施科学养殖管理(一)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也可 将专家组成员名单、 联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之养殖户, 保证养 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二)加强养殖管理工作。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适当投喂 精料,增加蛋白质营养。加强巡塘,记录水质、溶氧等变化。要 根据水温变化,指导渔民科学投喂,做到循序渐进,少量多次投 喂,并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饵量。各级水产技术推广单位可根据本要点并结合实际

12、, 细化制定 适合本地情况的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省级专家名单和联系电话:1江苏省:张永江, 13951731760, 025-869030042浙江省:丁雪燕, 13819176055, 0571-850299573安徽省:申德林, 13075565538, 0551-35188424福建省:马 平, 13859083890, 0591-878789085江西省:戴银根, 13870989160, 0791-62666466湖北省:程咸立, 13072788302, 027-888469637湖南省:肖光明, 13907312341, 0731-88882658广东省:姚国成, 139022

13、71258, 020-842342689广西区:龙光华, 13607818086, 0771-281243710四川省:何 川, 13658060935, 028-87715813附件2:罗非鱼、对虾、河蟹抗灾减灾及恢复生产技术措施要点一、罗非鱼(一)保温技术措施1 .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3 0.5米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 减慢池水降温。2. 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 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图1)。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

14、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 越冬。(A )支撑桩位于两池塘中间图1塑料大棚1地桩,2支撑桩,3钢丝,4塑料薄膜3. 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图2、图3),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图2池边集中越冬法 钢丝两端固定、拉紧作上纲 钢丝缝入彩条布内或扎紧布边 缝直径10-20厘米管袋,灌满细沙作沉子 留1-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 的通道 从深井抽地下温水灌入池塘 放置增氧机,以防止鱼类聚集引起的缺氧图3池角集中越冬法 打入池底的桩 固定于桩上的钢丝或绳子,用彩条布分隔池角 留1-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当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 出的

15、通道 从深井抽地下温水注入池塘 放置增氧机4. 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米以下水深。(二)恢复生产技术措施1. 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 除过多淤泥。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 种。2. 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3. 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 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撒, 调节酸度, 用量为10ppm。4. 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咨询 专家 及联 系电话 :杨 弘研 究员 联 系电 话:13812502987)二、对虾(一)保温技术措施。1. 养殖池塘上方加盖透明薄膜温棚,可提高水体温度 5C以上, 在室外水温7-8C时,可保持温棚内水温为12-13C。2采用全封闭养殖模式,加固池塘堤埂,防止漏水,避免水交 换。有条件的地方可抽取地下水提高池水温度。(二)管理技术措施1温棚里空气不流通,对虾密度大,连续低温阴天导致浮 游微藻繁殖不好,溶解氧较低,水质容易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