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70152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3.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30分)一、(12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甲】(摇撼/摇动/摇曳),蓬蓬勃勃。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从古代涉水而来,诗经“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2、”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乙】(消失/弥散 /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南,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同愤,跟同醉,与同发少年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芊芊(xin xin)樵夫 B.纤桥(qin)兼葭C.窈窕(yo tio)暮霭 D.

3、妩媚(w mi)呢南2.【甲】【乙】两处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摇撼消失 B.摇动弥散 C.摇曳弥散 D.摇曳弥漫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东坡太白屈原B.东坡屈原太白C.太白东坡屈原D.屈原太白东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否深入人心,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每个学生要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B.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并开展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系列宣传活动,致力于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D大国崛起本着“为国人打开视野、为人类共同进步提

4、供思考”的创作宗旨,引导人们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历史的智慧。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B.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C昆虫记海底两万里是深受初中生喜爱的两部外国文学名著。D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6.找出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诗,从文学角度看,诗、词、曲都是诗歌;从形式上看,有古体诗、近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B.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其中莫泊

5、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王,笑面人就是他的作品。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而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D.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在三要素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主要的要素。二、(12分)7.名篇名句填空。(8分,任选四题作答)(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 岳阳楼记),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2),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转朱阁,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6、,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4)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从视觉角度想象家乡秋夜景色的句子是:“,。”(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是:“,。”8.名著阅读(4分)(1)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面问题。(2分)“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临江仙赞美的对象是,再举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2)本学期我们接触到著名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认识了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草房子还讲述了另外四个孩子桑桑、秃鹤、细马

7、、纸月的成长历程。请从四个当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的具体情节对形象特点作一分析。(2分)三、综合性学习(6分)9.自从国务院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全民阅读热潮。学校决定开展以“崇尚阅读,弘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6分)(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请你作为班长和主持人,组织一段激励人心的开场白。(2分)(2)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读书报告会,会场标语为一副对联,上联已经拟好,请你写出下联。(2分)上联:书籍垒就成功路下联:(3)下列是某位同学的比较消极且偏激的观点,请你结合古今中外读书事例加以反驳。(2分)同学观点:读书多年,寒夜漫漫,长大后读书的内容都

8、忘了,读书干嘛?读书无用!你的观点:第二部分阅读(40分)四、(17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011题。(5分)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释】孔密州:即孔宗翰,字周翰,作者于熙宁九年冬罢密州任,孔继任知州,故称。次年四月,作者到徐州任,作此诗寄孔。10.诗歌是怎样描写梨花的?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2分)11.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p)圯(y)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9、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选自史记留侯

10、世家,有删节)【注释】圯(y):桥。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1)有一老父,衣褐衣:(2)履我履:(3)良因怪之怪: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欲殴之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B.顾谓良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C.父以足受,笑而去长跪而谢之曰(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D.乃太公兵法也凡三往,乃见(陈寿隆中对)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2)与老人期,后,何也?15.老人从哪些方面得出“孺子可教”的结论?请结合原文分析。(3分)五、(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2分)最苦与

11、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

12、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

13、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然而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

14、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忱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痛苦,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16

1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17“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2分)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18说说文中加点的两个“苦”字的含义。(4分)(1)这种苦乐循环苦:(2)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苦:19从全文看,作者是怎样论证他的观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1分)瘸叔出行 曾立力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