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考点汇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68892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考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考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考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考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考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考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考点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师考试初级专业知识考点汇总考点1:组距分组应注意的问题1. 组数(classdata)与组距(classwidth)组数与组距(i)的关系是:i=R/m两者成反比变化2. 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当客观现象的变动比较均衡时,宜采用等距分组当客观现象的变动不均衡时,则宜采用异距分组3. 组限(classlimit )和组中值(classmidpoint)组限即每个分组的区间端点(包括上限和下限)组中值即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考点2: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1. 总量指标亦称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总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制定政策, 实行科学管理

2、的重要依据;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2. 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单位总量是总体单位数之和,标志总量是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是通过连续登记数据资料并累计得到的,如工业总产值、商品 销售额等。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土地面积、商品库存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主要有三:一是时期指标数值连续统计,时点指标数值间断统计;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数值 直接累计没有实

3、际意义;三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统计期限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计量指标。实物指标是以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或复合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但不同计量单位的实物指标无法汇总价值 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比较抽象;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时间工时、工日等计量的总量指标, 便于企业内部的考核和管理。考点3: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作用众数是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中位数是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众数和中位数都是位置平均数, 是对现象总体一般水平描述

4、的重要补充指标。当现象总体包含有极大或极小标志值的单位时,尤其适合于计算众数和中位数。因为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均会受到极端标志值的 影响,而众数、中位数不受极端标志值的影响,比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考点4:指数的概念、作用、种类1. 指数的概念指数有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之分。广义指数指所有的相对数,即反映简单现象总体或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 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方面。2. 指数的作用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2) 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3) 分析社会

5、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3. 指数的种类按指数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指数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指数按照采 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考点5: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统计相对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指标数值,是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使这种对比分析准确地、深刻地反映出现象之间的 联系,充分发挥统计相对数的作用,在计算应用统计相对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2. 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起来运用。3. 要正确地选择作为比较标准的基期。4. 为了从各方面分

6、析和研究问题,需要把各种相对数结合起来使用。考点6: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7年11月)睽目名踪上尊届EfE上霉周旺m直村瞒市厢.9皿eLj7.5IDA 6Qq 3泅一危品LS ZIII. T119 EL;L9m jiLJ】撤看IW fi幽51防1IC6 5福1有宣丑其制湄燎酋L费1li3 01如g1 iJ 6细1LJ与LJO iLIZ. 1125 58 LM弓1W 9m o T105 0101 4Effi 1垣靠13 b呵jl拦1io?i10b弓:明C鲜 房3L2 ?LI2 5L1, 0洞?39 9二,制酒厦用用Q b成gLuL &101 70L B-(12

7、矽三-夜着碰B腌z93 153 3S3 :iOO 7D1 5l(J: 3101 9101 D知1五,浜疗在人用品103 1m tLC5 9102 0101 6ZlE T六一交iSIC迪蓿S3 631 gLCD 233 L哲4joa i七.惧乐会青艾化电晶&跟井5gg 5W |S J国亨aa NJL居 曜ICE 3腐.9L0&.2J 04 M104.-4他a注意:CPI指数与RPI的编制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只是CPI所包含的项目分为八大类: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 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CPI中不包含商品房价格和股价的变动。其原因主要是C

8、PI的统计口径必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类相一致,而根据国民经济核算 分类,商品房购买属于投资范畴。而CPI关注的是消费,因此,CPI只能反映与居民即期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 不必要也不可能反映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CPI派生指数:货币构买力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实际=职工名义工资指数工贺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通货紧缩)指数通货膨胀报告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基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或通二 货紧缩瘁二报告期居民精甚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费价格捐数京寿民麟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指数-1CPI和RPI的不同: 编制的目的不同。 权数的来源不同。 调

9、查商品的范围不同。考点7:相关关系的概念及特点1. 相关关系: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不确定性关系。2. 特点:(1) 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数量上的依存关系;(2) 现象之间数量上的关系是不确定、不严格的依存关系。考点8: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和程序一、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和意义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 特征的综合资料,包括系统地积累资料与为研究特定问题对资料的再加工。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 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

10、情况。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二、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统计资料整理是一项细致周密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因此,进行统计资料整理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1. 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2.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在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前,应该对统计调查材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它们是否达 到准确、及时、完整,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汇总后须对其结果进行逻辑检查和技术性检查。3. 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

11、算。主要根据汇总的要求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汇总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以达到我们的目的。4. 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改正在汇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5. 编制统计表,以简明扼要地表达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方面的有关联系。6. 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考点9: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统计的涵义1、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相互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学与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规律性的表现。统计学研

12、究对象的特点:社会性、总体性、变异性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一项具体的统计工作包含四个阶段:1、统计设计阶段2、统计调查阶段3、统计整理阶段4、统计分析阶段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模型法5、归纳推断法考点10:统计数据收集方法之桌面调查收集加工数据的过程称为桌面调查(Deskresearch)。桌面调查的特点: 桌面调查所收集的是别人加工处理过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如各种统计年鉴、行业分析报告等。 桌面调查以收集文献性资料为主。 桌面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包括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尤其偏重于从动态角度收集各种反映总体变化的历史数据。常见的加工数据有: 各级统计部门

13、和各级各类政府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资料。 各种经济信息中心、专业信息咨询机构、专业调查机构、各行业协会和联合会提供的市场信息和有关行业情报。 国内外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所提供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种统计资料、广告资料、市场行情和各种预测资料等。 有关生产和经营机构提供的商品目录、广告说明书、专利资料及商品价目表等。 各种国际组织、外国使馆、商会所提供的国际市场信息。 电视台、电台提供的有关市场信息资料,如有关市场信息、经济动态、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栏目、专题节目及广告等。 国内外各种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订货会等促销会议以及专业性、学术性会议上所发放的文件和材料。 互联网与市场信息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 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等。 企业内部的业务资料、财务资料等方面的信息。加工数据的贮存管理的方式主要有档案式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两种。档案式管理是指通过建立档案来管理信息资料。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工作量大,反应速度慢,效率低下等。信息化管理又称电脑化管理,是指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来管理信息资料。这种方式非常方便于文案资料的贮存、查找、归类、排序、 分析等再加工的需要,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存贮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加工数据的贮存管理可采取美国图书馆专家麦尔威杜威所创的“杜威十进位分类法(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简称D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