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68864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 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中的一课。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突出地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空前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第 17 课的内容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 2. 讨论法。 3. 活动探究法。 4. 比较法。 5. 讲述法。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学生分析由于初中生年龄小, 普遍认知水平低,接受能力较差,让他们接受这样一次规模大、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有很大难度。 因

2、此,在教学中,尽可能从学生十分熟悉的事件入手,用形象化手段讲解。设计理念本着面向全体学生, 在学习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并提高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人格的理念设计课程。创新构想1、学生课前查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资料,并能描述下来;2、以学生活动为主,让他们多举例子,从中理解复杂的知识;3、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自己的责任,达到思想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结合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以最熟悉的现代科技的代

3、表网络为出发点,通过谈话, 找出身边更多的现代科技,感性地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 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历史责任感,了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刻苦学习, 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课三、活动与探究四、课后延伸总结比较注意的问题1、课堂上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2、注意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重点知识要强调

4、;难点知识要加以解释。一、导入新课1. 温故知新 : 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比较项目时间理论标志第一次18 世纪 60 年代牛顿力学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第二次19 世纪 70 年代电磁学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2. 导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 通过温习切入科技革命的正题,水到渠成的导入新课。)二、 教学过程展示关于“原子弹爆炸、电脑的使用、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及克隆羊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图

5、片反映的内容。(形象直观) 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请用实际例子证明科技革命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易于理解掌握新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中科技发明的年代推断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它的标志又是什么呢? ( 这样设疑既可以考察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拨 同学们,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1、原子能:出示

6、图片: 1945 年 7 月 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4 年 10 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总结 :原子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进入到生活和生产领域,我们要和平合理的运用原子能,防止核扩散和核污染的蔓延。2、电子计算机:出示图片: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现在的计算机(台式和笔记本电脑)现在的计算机教室师总结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近年来, 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方式,人类进

7、入信息化的社会,出示材料回答问题: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 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比尔盖茨思考 :比尔盖茨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3、航天技术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航天的历程:介绍我国由神五到神九的发展历程,2003 年神舟五号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设计意图: 首先展示图片苏联美国探索太空的历程,然后结合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让学生清晰了解航天事业发展的情况。4、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细胞学、 微生物学等学科的

8、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 ”诞生, 1997年 2月向世人公布。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 20 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易于理解掌握新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提问 这场深深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以前的两次工业革命相比, 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运用对比分析法把抽象的知识简单化,这样设置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 )教师引导 方法指导:(阅读材料把握住主要

9、语句,把握住关键词语, 结合课本加以概括)下面六则材料分别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特点和影响材料一 :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 年;电动机从发明 结合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到应用为 65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 年 ;晶体管4 年 ;移动电话4 年 ;激光 2 年 ;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材料二 :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 教育 国防建设等 .材料三 :20 世纪初 ,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 60%,80 年代已达 80%材料一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较,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0、材料二说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材料三说明: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教师分析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 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三大特点。第一, 这次科技革命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第二,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点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材料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 19501

11、972 年猛增至 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 年代约占 60, 80 年代达到 80,目前已达 90%以上。二战以来时间经济出现了怎样的新趋势?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材料二 :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 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材料三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 欧洲的 “尤利卡 ”计划外 , 美国的 “星球大战 ” 计划 , “信息高速公路 ”计划

12、,日本的 “科技立国 ”战略和中国的 “863计划 ”等。说明: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教师点拨 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的污染、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克隆人等问题”,面对出现的负面效应,请同学们探讨一下,我们应如何应对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明确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克隆技术虽然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在使用时应当有所限制。( 此环节的设置可使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

13、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中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的斗志,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 总结梳理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比较内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开始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 世纪上半期19 世纪末 20 初正在进行主要发明珍妮机;火车机车等电力;发动机;电动机;计算机;空间技术等内燃机标志性发明蒸汽机的发明内燃机;电力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开始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 生 产 关 系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影响立(帝国主义阶段)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交通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