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688639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一明式家具发展简史我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时期,形成了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条件。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复苏,社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也比元代有了较大的进步,明代的陶瓷、家具等手工业,都有突出的成就;并产生了我国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和园冶、髹漆录、鲁班经等著作。明中期以后,花梨、紫檀等木材的进口,也是促进明代细木家具这个品种发展的一个条件。同时,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这无疑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一定作用。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

2、,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可以说,从五代开始,经过两宋,包括辽金。到了明代,社会经济繁荣、对外频繁交流、开放海禁、以及科技进步和文化发达,家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家具至明代,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具的成熟期、总结期。 二清式家具发展简史清代家具,从发展历史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继承了明代传统,家具风格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特点,可以称为明式。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代历史上的兴盛期,也是清代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的造型、结构、品种、式样,都有不少的创新,生产技术也有所进步。从雍正年开始,家具新品种、新结构、新装饰不断涌现,如折叠式书桌、炕

3、格、炕书架等。在装饰上也有新的创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钿、婆罗漆面、掐丝珐琅等。另外用福字、寿字、流云等描画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时的一种新手法。 到了清朝黄金时代的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珍品。这些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国势与民风。这些盛世家具风格,与前代截然不同,代表着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称为清式风格。 道光以后,经历了鸦片战争等一连串的丧权辱国事件,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势开始衰微,外来影响日益扩大,外来家具也不断输入,传统的家具风格,受到了冲击,并随之发生了变化,造成了世人所公认的不良倾向,这就是

4、清代晚期家具的特点。 在清代家具中,有苏作、广作、京作的三种作法,或称为三种风格。一般认为苏作更多地保留了明式传统,广作更多地代表着清式风格,而京作居于两者之间。 总之,清代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造型上雄伟、浑厚,装饰上富丽、豪华,表现出强悍与富贵的气派,成为与众不同的独有风格。 三二者细部结构差异(附图)(一)造型结构以造型结构为例,明式家具大体上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从历史记载来看,明代帝王多崇尚道教,好老庄之说,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故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可谓“多一分则繁缛,少一分则寡味”,这种风格一直持续至清代初年。清代初

5、期的顺治、康熙统治时期,由于政局未稳,统治者一直忙于纷繁的政事之中,无暇他顾,对于玩好享乐之事并不刻意追求,家具作为起居之物,自然得不到重视,还在沿袭明代的风格;而至清中期以后,到了乾隆皇帝在位之时,国力强盛,版图辽阔,四海来朝,国库充盈,乾隆皇帝以盛世天子自居,好大喜功,留心翰墨,醉意诗情,有足够的闲情逸志来尽心享乐。家具虽然只是居家必备的起居之物,但为了体现盛世景象,其在造型做工上已慢慢脱离了明代家具的模式,表现为稳重、庄严和豪华、富丽相结合的造型风格,清式家具的风格形成了。(二)形态结构1榫卯评定一件家具的时期和好坏,有时在经过修复,拆散重新安装,看到内部榫卯后才作结论。很多知名匠师认为

6、榫卯造得合乎法度,精密谨严,就是好家具,时代也较早。反之,就不好,时代也较晚。从二百年来的家具工艺历程来看,明式榫卯的优良传统至清中期已逐渐退化,直到晚期,某些行货,尤其是所谓京造,榫卯粗糙之极,到了胶粘便成形,胶开便散架的地步。另外,某些榫卯在不同时期,也出现多用或少用的情况。例如下端带勾挂垫榫的霸王帐、牙条两端开槽口与腿足上端的挂销拍合的抱肩榫、牙条与束腰一木连做、束腰上皮装入边抹底面的槽口内等的造法,自清中期以后,都日趋式微。 2腿足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形成了各自明显不同的特点。从腿足为例,明式家具的腿部多使用圆形构件,像房屋的“立柱”,上端渐渐地收缩,四条腿子倾向外侧。柱腿之间用圆形的枨

7、子做连络材,如房屋梁枋一样,并且使用替木一样的牙子,辅助支托的力量。如明代家具上出现罗锅枨造型就是四条腿子采用圆材制作,腿的上方亦有采用圆材做成的、不事任何雕琢的罗锅枨与四条腿之间以格肩榫相接,把十分具体的大木构架,在家具上合盘托出,显得格外稳定。这是典型的明式家具的造型手法。清代家具的做法,其桌面下的枨子已经由明式的圆材罗锅枨变而为造型夸张的拐子纹横枨,四条腿子也已不再是明式家具的圆材,而是变成见棱见角的方材,与明式家具委婉流畅的风格大相径庭。家具腿足的变化,是腿部用材的技巧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式样。明式家具腿部的上端要露出榫头,与攒边的格角部位交接,同时也要考虑到它上中下三部之间的玲珑比例,故

8、使顶部收进而腿部突出。于是足部的形状自然地因削割腿部曲线而产生了“向里勾”或向外翻的两种样式,明式家具的腿足除直足外,还有鼓腿彭牙、三弯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的腿足,线条无不自然流畅,寓遒劲于柔婉之中。清中期后的清式家具矫揉造作,作无意义的弯曲,至足端蜕变成长方或正方,往往加上回纹雕饰,晚清苏式其常用的做法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至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向内骤然弯曲,至马蹄之上又向外弯出,大“自宝座式”的大椅,小至案头几座,不无如此生硬庸俗。明式朴质的风格,丧失无遗。明式家具腿足清式家具腿足 3牙子牙子是明清家具上常见的部件。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予以装饰。如椅子的后腿

9、与搭脑的交角处,插屏屏心的下框与两侧的抱鼓墩之间,圈椅的扶手与后腿、桌案的台面与四腿的交角处等,都施以各种纹样的牙子(包括牙条与牙头)。这种牙子,横向较长的称为牙条,在角上的短小花牙叫做牙头。除此之外,还有用在衣架、镜架上部搭脑的两侧,名叫挂牙。而施在屏风、衣架等底座两边的牙子叫做站牙,也叫做角牙子。牙子是家具上的重要结构部件,在结构上主要起承托强固的作用。明清家具在牙子上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明代家具的牙子形式虽然丰富多彩,但在造型上却比较简练,通常只有壶门牙子、云纹牙子、替木牙子和弓背牙子,不事雕饰。壶门牙子云纹牙子弓背牙子清代的牙子造型则比较繁复,通常在牙子上加上各种装饰,清代的牙子主要

10、有膛肚牙子、五宝珠纹花牙、回纹牙子、夔纹花牙、透雕云纹花牙等,与明代牙子风格截然不同。 4扶手椅扶手椅是明清两代家具中重要的品种。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在扶手椅子上的变化也有很大的不同,明式家具扶手椅的靠背略呈弯曲,靠背与椅座的面呈100至105度角,座面与地平面之间一般有3度左右的仰角。这是为了就座时方便,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符合人体工学的原理,清代的扶手椅靠背与座面直接则是直上直下,中规中矩,多呈标准90度角,清紫檀雕蝠螭纹扶手椅;再如明清椅子的搭脑也存在着不尽相同的地方,靠背椅和木梳椅的搭脑中部向上高起的造型要比同类椅子用直搭脑的时代晚,靠背椅的搭脑与后腿上端格角相交,是广式家具的常用做法。如

11、果系广做,其时代多较晚,这是鉴定明清家具的一项重要的方法。为追求家具轮廓线条的变化,清式坐椅在结构上很少采用明式坐椅的后腿和立柱相连的做的形式,而更多地采用呈曲线有束腰的结构。此外,对明清之间的坐椅风格可以从座面下方有无束腰上可进行判别,明式坐椅的座面下方是没有束腰的,直接安装牙板,或与横枨矮佬相连。清代坐椅的座面下部分为有束腰与无束腰,凡是见到座面下部有束腰与牙子相连的扶手椅,均可明确地判定为是清代扶手椅,这是明清椅子之间的重要差别。榉木圈椅明(图)通高925mm。此圈椅为独板靠背,上部有博古纹浮雕,四周刻有委角长方形框,下部锼挖亮角。可惜座面下镂空插角花牙,为后世修理补配,木材与工艺均不能

12、与整器相匹配。紫檀圈椅 明朝末(图)成对。圈椅为宋代流行的圆背交椅发展而来。此椅线型流畅,简洁柔顺。椅背板上部雕有双螭拱寿图案,外形呈如意状,使整器更加华贵。 圆梗云石背扶手椅 清乾隆以前绝对没有红木家具,红木是在紫檀、黄花梨木基本砍伐光了以后才出现的。最初的红木都是从南洋进口,它颜色深沉,纹理尚明晰,深受国人喜爱。 鸡翅木无联帮棍四出头扶手椅清早期通高1045mm,搭脑与扶手的四出头部分均做成圆滑形状,俗称“鳝鱼头”。此椅用料尺度合理、制作工艺规范、四件成堂,为标准的苏式形制,当为清代早期的产品,与明式风格一脉相承。 鸡翅木无联帮棍文椅 清初通高1010mm,搭脑呈桥梁形曲折婉转,鹅脖、背板

13、分别弯成优雅的S形,相互之间遥相呼应。独板靠背宽大,与搭脑接合处镶平。 老花梨木无联帮棍圆梗直搭脑四出头扶手椅 清初搭脑、扶手、鹅脖都采用圆梗直料,用材细巧,背板微微作弯。鹅脖后退,使笔直的扶手显得很别致,趣味高雅。 红木镶瘿木圆梗直背椅 清中期此椅直背独板,上部正中浮雕卷草如意头图案;前腿足间壶门牙板阴刻盘阳纹,与之相对应。椅面为精选瘿木板镶成,高雅华丽。此椅乃清代苏式扶手椅的精品。 5床榻明清两代的床榻之间,也因床围子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风格,明式罗汉床的床围子常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做成三屏或五屏式,床围子上几乎没有什么雕刻纹饰或者雕饰相当简洁,而清式的床榻从床围子的数目来说较明式增多,往往变为五屏风式、七屏风式,床围子的围板上常常要雕刻有各种不同的纹饰以增加悦人耳目的点缀效果。明式罗汉床的腿足常制成直腿马蹄足,而清式则变为内翻马蹄足。清清明明6凳子明式凳子仅为方和圆两种,而清式则出现了六角凳、八角凳,还有桃花式、海棠式、梅花式等多种形式,外形也由明时的矮胖变为瘦高,清代的凳面下部往往还有束腰。清 杌凳黄花梨八足圆凳明五开光古凳.明另:景泰蓝制作的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