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68663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引导语: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这首诗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今天为大家分享一 下关于短歌行的教学反思。篇一: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以, 虽然已经讲读了三首古诗诗经、离骚,但是学生对于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备课时,我就把 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诗歌的鉴赏方法有很多,有的可以从题目入手,如归园田居 0有的可以知人论世,如王维的诗歌,有的可以从意象入手,如王安石的孤桐。但具体到这一课似乎都不是很合适,从题目入手,只能分析 到文体知识,知人论世倒可以,但有先入为主的

2、嫌疑,意象似乎也不是很突出。 想了很久,觉得还是用一般文章的鉴赏方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这样几个方面去带着学生鉴赏。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诗眼?2、 “忧”从何来?3、如何表现出“忧”?这样来指导学生抓 关键词提纲挈领的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手法。效果还不错,学生为了理解这几 个问题,自己读通全诗,自己去查找典故的原文,理解意义,讨论用法,比老师 逐句的翻译好很多。同时在教学中时时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读懂新诗歌,如对照诗歌中的“洒文化”理解“对酒当歌”,对照诗歌中对 人生

3、短暂的吟咏以及曹操的其他诗歌理解曹操的感情基调是否低沉。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对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同时,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诵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六次诵读,开始的听读正音, 齐读初识, 到分层的齐读把握感情, 再到分层个别学生读点评,然后是学生比赛诵读, 最后齐读成诵, 应该说在诵读中巩固了对诗歌的理解。 学 生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本节课唯一不满意的是, 教师的示范作用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 但本课中学生的活动不少, 但是遗忘了教师的适时展示, 如诵读。 时间把握也还要更 严格一点,课外拓展没有完成。以后要注意这一点。篇二: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感谢新乡

4、教研室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感谢评委老师们这三天辛苦的工作,让我们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实践自己,锻炼自己 ! 受益颇 多。具体到我的这一节课,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尤其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教。这一单元是高中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个阶段, 虽然之前已经学过 诗经 、离骚、 孔雀东南飞,但是高一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仍然缺乏整体鉴赏思维, 尤其当学生拿到一首诗时, 不知道一首诗应从哪里入手去鉴赏, 也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训练和提高。 因此我想把曹操的 短歌行 作为一个突破 点,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 为学生以后鉴赏诗歌

5、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基 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这是一个整体的考虑。那么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题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 可以从作者入手, 知人论世 ; 也还可以从意象入手, 抓住意象特点, 揣摩诗歌情感….到底哪种方法结合本课更好呢?我认真的钻研文本,参阅大量资料,梳理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我发现其实本诗抓住“忧”这个关键字,就可以理出一 个思路: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之根源归心解忧。于是我想到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通过点拨法,设置问题,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 深,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6、,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也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掌握这种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仅 “ 授之以鱼 ” , 更要 “ 授之以渔 ”吧。 于是这节课在学生基本鉴赏能力的培养上, 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 这是一个 思路。另一方面,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题, 尤其对于古诗更是这样。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世界, 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因此应加强吟诵, 在反复吟咏中体会诗中感情, 让学生吸取诗歌的积极的精神营养,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但是课堂上在这一块的处理上, 我显得有

7、些仓促, 因为要顾及到后面诗歌鉴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所以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这也显示出在课堂教学的节奏上把握的不是很好。以后需要注意。开头导入部分使用多媒体播放 短歌行 吟唱片段,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能让学生尽快地走入我为本篇课文创设的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为诗歌鉴赏作好情感铺垫。结尾部分的 “ 学以致用 ” 是对学生本节课掌握鉴赏方法能力的检测, 因为 诗三首 本为自渎课文, 通过本课所学到的方法, 迁移到其他两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当堂训练,效果还算不错。由于这次的课准备的很仓促,从构思到完成只用了一星期时间 ( 因为

8、之前忙于一些事情) ,再加上自己作公开课还是第一次,所以经验寥寥,在课堂上老师临场的从容与镇定不够,课堂驾驭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正如刑老师所说的, 对基础知识的处理比较草率, 学生诵读没有充分落实, 这些 方面都是以后要注意的。通过这次作课、听课,尤其听评课,受益匪浅。作公开课可以让人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让我更加知道了应该努力的方向, 只有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所以我喜欢作公开课。篇三: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最近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听课教研活动中,曹操的短歌行一课的教学,似乎还有些可以商榷之处。课堂回放一,课堂教学流程: 1. 三国演义 “ 横槊赋诗 &rdqu

9、o; 部分的视频导入 ;2. 预习检测 ;3. 目标展示 ;4. 作者介绍 ;5. 文本探究 ;6. 学生朗读 “ 模块测评 ”( 课本配套练习册 ) 中本课后面的写作素材与热点扫描 ;7. 课堂检测,完成“ 模块测评 ” 的三个题目。反思: 从整节课的流程及课堂结构来看, 都有些不合理。 课堂导入后应该进行目标展示和作者介绍环节, 然后再进行预习检测, 也就是说, 把以上环节中2、3、 4 顺序调整为 3、 4、 2 的顺序,而第6 个环节与教学关系不大可以删掉。另外,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而整个教学环节缺少诵读环节,应该加上这一环节,在文本探究

10、之前,让学生进行充分诵读,这样文本探究效果会更好。语文课堂教学中, 流程的自然连贯性缺失, 反映了教师对这节课整体设计意识不足, 教学内容选择不准, 而教学流程与课堂结构不合理, 则影响了学生能力 的建构及提高,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回放二,导入:师:用三国演义中曹操“ 横槊赋诗 ”一段的视频导入。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师: ( 接着板书 ) 忧,忧伤、忧愁、激昂,大家选一个。生:激昂反思: 导入是为了创设一种学习情境, 而本课导入时也设置了问题, 有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 但学生没有充分思索的情况下, 教师抛出几个可能的选项, 尤其是选择问的使用, 降低了学生思

11、考的难度, 学生则很容易地得出了结论, 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也就失去了意义。况且“ 激昂 ”作为全诗的感情基调似乎是欠准确的, 与文本中的 “ 忧思 ” 出现矛盾的情况下, 如何引导学生弥合这一对矛盾, 教师在解读过程中也是语焉不详, 从 而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作者思想感情把握上出现偏差。在课堂教学中, 当一个问题出抛来后, 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教师要有适当的等待时间, 尽量让学生自己在体验、 感悟中得出结论, 教师不可越俎代庖; 当学生实在思考不出来时,考虑变换提问方式,如把一个疑问性问题可以转化为 “ 选

12、择问 ” , 给学生以支架, 让学生得出结论, 也让稍微上升一步; 当学生思考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纠正,不可放任学生思考的结论,偏离教学目标与文本价值。课堂回放三, 文本探究: 本环节教师共设计了 5 个问题: 1. 朗读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2. 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3. 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 从细节看,诗人如何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期盼的 ?5.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 全班分成 5个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一个题目,然后进行交流展示。 )反思: 应该说问题设计相对比较合理, 但每个小组只讨论一个问题, 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当某个小组选定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讨时

13、, 其它问题就只能听其它小组同学或教师的解释,自己并无认真研究、体验、探讨,这样可能导致这一组学生直接接受同学或老师的结论,直接对问题与文本的理解还处在浅层次上的 ;其次, 第 1 个环节与前面有些重复, 也没有很好地落实。 感情基调前面已经明确,再无探究必要, 把诵读体会感情基调设计在 “ 问题探究 ” 环节也不尽合理 ; 也不知何种原因, 朗读始终没有进行; 在探讨艺术手法时, 对修辞的讨论不到位, 教师也没有深入引导学生探讨, 学生到最后只明确几个修辞名词, 如比喻、借代、用典等,并未弄清其作用及表达效果,这应该才是修辞最主要的部分,这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注重认

14、知而非语言运用, 也反映了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偏差。凡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全员参与, 然后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这样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全面,更透彻 ; 该适时诵读就进行诵读,这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 也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更是诗歌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品味修辞语言,一定要学生体味出修辞的效果, 而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抽象的术语, 那样, 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永远不可能得到提高。总之, 这节课的教学中, 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学流程与课堂结构不够合理; 二是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欠准确; 三是教学内容选择失误,诵读缺失,学生没有把握这首诗的节奏以及押韵、换韵等特点 ; 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有关修辞手法; 四是小组合作探究形式问题,有待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