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681904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政治思想素养,文化专业知识素养,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为有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点草去”。古人云:“琴棋书画诗酒茶。”而今仍需:“说、唱、弹、奏、写、画、跳,济于一身” 音乐是美好的,我们每一天都没有离开音乐,从在娘胎里四个月长耳朵就开始听音乐,直到离开人,在音乐声中结束生命。音乐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融进一个个音符之中。音乐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也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在这个前提下,明确你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效果如何?1、明确音乐学科教什么?音乐教师要明确:唱歌、欣赏、器乐、律动、识谱视唱、

2、畅游等 2 是小学音乐课的最基本内容,欣赏是在感受与鉴赏的层面,唱歌、唱游、器乐、识谱与视唱听音都是在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层面拓展的。同时,了解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的内容是什么?特别是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对人声(童声、女声、男声等)和乐器声(常见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感受与听辨。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 2、怎样教?依据课程标准与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精神。明确音乐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音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文化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培养;重视音乐实践;鼓

3、励音乐创作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我们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音乐爱好者。重新审视教材,认识学生、教师、恰当运用媒体。教材:只是一种介质,是一种载体,提供的知识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现代教育认为课程是在教师学生及课程内容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共同创造的。今天特别强调的是“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更要求我们拓展教材课内外结合,向课外延伸。所以说,师生周围有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要善于开发利用。教师: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是教学的主体,是课程的实施者、传递着、启迪着、开拓者、情感意志的塑造者。知识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

4、熏陶着,人格的影响着和道德的体现者。学生:课程的直接参与者,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被动接受者,更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不是容器,每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每一节课的结构设计,每一节课的内容编排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背景,个人体现息息相关,课程一定是建立在他们的认识基础上。所以,理解教材是基础,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促进学生发展是目标。恰当应用媒体:创设学习环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究、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参照皮亚杰学习建构理论划分的)3、为什么这样教?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方法。课标中的音乐教学领域包括:“音乐感受与鉴

5、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他们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相互孤立、相关割裂的。在音乐教学中要全面理解、掌握各教学领域的要求,将它们融合在一起。音乐教学中,具体到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里,可以有一两个主要的内容,或者两个相互结合或其他内容相配合,形成以某些内容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原则:参与、民主、融合三个原则。评价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学科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原则。教材编写的原则:教育性、以学生为本、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原则。北京市中小学教学方式:“探究、合作、整合、体验、讲授式”。 4、这样教的效果如何?

6、依据评价确定效果。 音乐课程的四个价值:音乐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教学评价的七个方面“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 (二)灵活机智地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环节)1、在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指导下,我们推出“四部教学法”即:一、激情导趣;二、兴趣学习;三、探究合作;四、体验创新。课堂教学发生巨变,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解决学生的需要。以“学”定教;灵活多样实现三维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运用音乐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情感教学,电化教学、器乐教学融为一体,突出一个“情”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什么要把“

7、情”字放在首位?因为,音乐课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教育效果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层面上。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感情的教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音乐课程最为核心的目标是丰 3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第一位的。情感教学非常重要,我们提倡课堂教学前两分钟老师要在进课堂前“热身”,酝酿自己对本课的思想感情,对生的热爱之情,带着激情走近课堂,充满激情的课堂中完成教学。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听、唱、演、练、奏、跳、写、画”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是听还是

8、唱,这些活动中,理解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最为简单的两句话:“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体验的方式最重要”。(三)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1、导言的设计是课的成功起点。常用的方法有:猜谜语,讲故事、谈话法、游戏法、肢体表演、媒体播放等方法。 2欣赏课的设计:;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乐器演奏与创作。(1)节奏参与和演唱主题: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是音乐的基础。因此,为主题音乐设计符合乐句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节奏教学模式,用乐器和声势模仿节奏。如:“拍手、拍腿、跺脚、学生在每小节的后面击二下掌,并喊出“嗨 咗”,突出劳动号子紧密有力的节奏、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很快领悟了中国民歌中劳动号子。在以民族

9、器乐曲瑶族舞曲为例:这是一首民族音乐,以上设计的节奏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它自自始至终表现了长鼓节奏模式,和音乐配合相当和谐,符合音乐情绪和主题风格,学生边听边合着节奏击拍,立刻会进入音乐的情绪之中。主题音乐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演唱并熟记主题音乐能认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能帮助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熟悉主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哼唱主题。哼唱避免繁琐而枯燥的识谱,降低了难度,学生很轻松,注意力又能集中在体会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感、音乐题材及音乐风格上。(2)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 体态律动强调的是聆听者对音乐的即兴反映,它可以根据音乐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

10、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缓急,节奏的刚柔、音色的明暗等通过动作来体验这一过程。如:欣赏赛马时学生就可以边听边律动。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如醉如痴模仿二胡演奏;模仿骑马奔驰;表演蒙古族舞蹈等,学生会非常兴奋,在律动中体会了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愉悦身心。舞蹈参与要比体态律动简单一些,因为它是事先设计好的动作。在欣赏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具有浓烈的苗族舞蹈风格的乐曲,教师提前同一部分学生编排好热情、奔放的苗族舞蹈,上课时展示,学生形象地感受音乐中描述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热情性格,欣赏过程中教师把舞蹈基本动作交给学生,让他们随着音响用肢体语言理解表现音乐,学习效果

11、最佳。要求教师掌握几种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蒙、汉、傣、维、藏、苗族等。渗透民族音乐文 (3)乐器演奏与创作。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在应用、拓展和延伸中进一步尝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乐器演奏是学生表现音乐方式之一。打击乐器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乐器。在感受、鉴赏了一年级鸭子拌嘴后,让学生用打击乐来表现这段故事,首先,教师生动的语言引入:池塘边,一群鸭子向我们走来,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两只鸭子炒起嘴来。这时学生击响手中的嚓,节奏忽紧忽慢;有的学生用打击乐演奏出时急时缓的情绪;还用身体动作和神态把两只鸭子吵架的情绪表现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4 用打击乐、竖笛、口风琴等简单乐器来参与表现音乐,不仅调动学生积

12、极性,使他们全神贯注聆听和感受音乐,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乐曲产生共鸣,获得表演成功的自信与欢愉。学生听懂了一首乐曲,并不是欣赏课的结束,而应当进一步激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可以采用改编作品的节奏、速度、演奏乐器等方式参与音乐。森吉德玛的第一段缓慢而幽美的旋律。音乐描绘了辽阔的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让学生试着在原来的主题音调基础上加快速度,用乐器演奏出来,结果旋律顷刻间变为了热烈、欢快、喜悦的气氛,在创作活动中学生理解了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影响,了解了音乐之神奇,尝到了创作的快乐!体验感受到了美。注重民族音乐的培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四)把握教材、理

13、解教材、吃透教材、超越教材。 1、同一个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当我们拿到教材以后,不要匆匆忙忙进行对课堂教学流程环节设计。而应该对作品理性分析的设计。作品是我们教学的内容,环节是我们教学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一定为内容服务。对作品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复制教参,它体现在对学生的了解、对音乐课标理念的领悟为前提,理性分析作品的风格、特色乐思、教学的价值及相关的背景,设计的范围包括教学的切入点的捕捉、教学落脚点的设置、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方面面。其次,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教师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熟悉的情感和内心的感受传达给学生,与学生展开互动、共享。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第二次

14、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实际上是教师对教学流程细化的过程。其对象是学生,重点是活动,强调的是在活动中感悟,在参与中体验。例如:歌唱彝家娃娃真快乐一课,教师对学情、课标的正确认知,对乐曲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设计了节奏训练为切入点,表现彝族音乐风格的教学策略。为什么这样设计? 实际上经过对作品理性分析的设计之后,达成的是教师对教材初步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初衷是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独特的、个性化的诠释。最终实现的是两次心灵的震撼与共鸣。2、课堂教学要有亮点。形成由点到面,螺旋式上升,有高潮,有起伏。40分钟的课,只要有一个亮点,就是成功的课。我们不追求处处都是亮点,只要有可学之处就足以了!适当引用国外教学

15、方法;柯尔文手势音节,奥尔夫教学法等对教学都有帮助。使课堂充满生机! (五)随时进行教学反思,记好“教学后记”做一点教学研究和积累。 1、记自己教学成功之举。2、记自己教学灵感。3、记败笔之处。4、记学生的独到之处。(六)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北京八中特技教师李存:“当你的学生从教室走出去的时候,他带走了什么?积累起来做人音乐是情感的教育,其它学科无法比;珍惜日积月累的点滴经验,有心的教书匠就会成为音乐家;几分真诚的耕耘就会有几分的收获;备课时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上课时投入情感,创设情感的氛围。从上课时的第一句话就投入情感、表情、体态、眼神、任何时候都投入情感你就会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 总之,有领导的关心,有新课标的指引,一定会上好音乐课!上出高水平的课。让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成为教育的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