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教师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68128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教师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考纲分析】 课时安排:3大节(包括练习题讲解)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4、城市化对对环境的影响【考情分析】1、从考核内容看,侧重考查某城市形态及城市化过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某城市的形态图和城市规划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知识。3、从能力考查上,注重考查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以及读图、识图能力【学习目标】1.识记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3.应用在区域示意图上,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区别不同城市等级和体系。4.理解城市化

2、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5.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掌握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城市化概念标志动力机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意义(积极影响)影响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城市区位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地理理论中心地服务范围城市地域结构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经济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历史距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同心圆、多核心、扇形学说【内容结构分析】【教学策略】重点班:普通班:课堂练

3、习:见优化方案双基巩固及课时作业的1、2、3、6、7、11、15、16单元测试卷:城市与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1泰安质检)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13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2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

4、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3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解析: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3.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答案:1.

5、A2.D3.B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45题。项目1999年2009年甲城市数目(个)37乙工业总产值(万元)36 2001 765 000丙城市人口(万人)56340丁城市人口比重(%)30.448.64.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A甲B乙 C丙 D丁5近年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解析:4.城市化进程有三个主要标志,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表中显示城市数目的增多,隐含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这一标志。5.该地

6、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很可能与当地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关。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是发生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中心区的萎缩是逆城市化现象的表现。答案:4.B5.C(2011天津模拟)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67题。6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7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AD时段 BB时段CE时段 DF时段解析:第6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

7、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7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5%和24%,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答案:6.C7.B8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沿着“S”形曲线阶段性上升。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发展速度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解析:在最后阶段,美国城市化已进入成熟阶段,由于原有城市化水平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变小,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答案:B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

8、意图,完成910题。9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10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城区人为因素影响大,植被覆盖少,人为废热排放多,易产生“热岛效应”,所形成的城郊热力环流会将其范围内郊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入城区,造成城区的再次污染,为避免这一问题,可行而正确的做法是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答案:9.C10.A(2011济南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沿海

9、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1113题。11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12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A BC D13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 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C改善居民居

10、住条件 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解析:11.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汽车噪声污染,城市内的NO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O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由于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NO2浓度等值线向西北延伸时偏离交通干线。12.近年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该沿海城市人口剧增,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工业无限膨胀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致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13.针对该城市出现的交通污染问题,应控制城市车辆数量;发展卫星

11、城市和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答案:11.B12.C13.C(2011广东联考)2010年5月5日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中国南方,各地洪水肆虐。从5月12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在两个月内陆续遭遇十多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据此回答1415题。14下列关于城市内涝的人为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极端天气现象增多 B城市绿地增多C水泥地面增多 D地下径流太少15下列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多建立气象观测点,增大数据收集量B强调绿色城市化和屋顶绿化C保持城市道路的畅通D加强城市排水工

12、程建设解析:第14题,绿地增多,会减轻城市内涝,水泥地面增多,会影响地表水下渗,加剧城市内涝。第15题,保持城市道路的畅通,有利于减轻交通拥挤现象,与减轻城市内涝无关。答案:14.C15.C二、综合题(共40分)16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世界城市化进程图。材料二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1)结合材料一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异同。(12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6分)(3)材料二中能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点是_。(2分)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

13、,反过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目前城市人口比重在44%以上,低于50%。答案:(1)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2)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经济的增长。(3)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中新社北京2009年9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称,迄2008年末止,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5.68%。材料二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

14、员会获悉:以“中国掀起世界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于2009年11月举行。(1)依据下表,绘制出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根据绘制出的折线图可以判断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处于_阶段。(6分)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表时间(年)城市人口比重(%)时间(年) 比重(%)城市人口197817.9199428198422200036.1198925.7200845.7(2)下面漫画不堪重负)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解决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8分)(3)解释说明下图城市景观对大城市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动手绘图能力和利用绘出的折线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