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大题整理讲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67780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大题整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大题整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大题整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大题整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大题整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大题整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大题整理讲解(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信说:我希望我们的歌,可以陪你,在没有人看到你的时候简答题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表现的定位诊断1. 何谓闭锁综合征?答:又称去传出状态,系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主要见于脑干的血管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导致脑桥基底部双侧梗死所致。患者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 无损害,因此意识保持清醒,对言语的理解无障碍,由于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故 能以眼球的上下运动示意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但因脑桥基底部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与皮质脊髓束均被切断,外展神经核以下运动性传出功能丧失,患者表现为不能讲话, 有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转颈耸肩

2、,四肢瘫痪,可 有双侧病理反射。因此虽然意识清楚,但因身体不能动,不能言语,常被误认为昏迷。2. 简答Broca失语症的特点及病变部位?答: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的运动性语言中枢病变引起,又称表达性失语。 患者能够理解他人言语,能够发音,但言语产生困难,或不能言语,或用词错误,或不能说出连贯的句子而呈 电报式语言。患者能够理解书面文字,但不能读出或读错。3. 简答Wernicke失语的特点及病变部位?答:优势半球 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病变所致。患者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他人和自 己的语言。不能对他人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自己的言语尽管流利,但用词错误或凌乱, 缺乏逻辑,让人难以理解。4.

3、 什么是失用症?答:失用症是在意识清楚、无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或其不足以影响相关活动的情况下,患者丧失完成有目的的复杂活动的能力。5. 简答命名性失语的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答: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病变所致。 患者对言语的理解正常,自发言语和言语的复述较流利, 但对物体的命名发生障碍。表现能够叙述某物的性状和用途, 也能对他人称呼该物体的名称 对错做出正确的判断,但自己不能正确说出该物名称。6. 什么是失认症?答:失认症是在意识清楚、基本感知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 的物体。7. 什么是构音障碍?答:构音障碍是和发音相关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或肌肉疾病导致的一类言语障碍的总称。

4、8.简答古茨曼(Gerstmann )综合征表现及病变部位?答:古茨曼综合征表现为手指失认、肢体左右失定向、失写和失算。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病变。9.简答脑桥的Millard-Gubler综合征的特点及病变部位 ?答:病变位于脑桥腹外侧部,接近于延髓,损伤了外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 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偏瘫;亦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10.简答福维尔(Foville)综合征的特点及病变部位?答: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变位于脑桥腹外侧部,接近于延髓,损伤了外展神经、面神经、 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如病变波及脑桥内侧,同

5、时损伤了内侧纵束,除了有 Millard-Gubler综合征的表现外还可表现两眼向病灶对侧共同偏视,称为Foville综合征。11. 简答红核(Benedikt)综合征特点及病变部位?答:病变位于中脑,侵犯了动眼神经、红核、黑质,而锥体束未受影像。表现为:病灶侧 动眼神经麻痹;病灶对侧肢体震颤、强直(黒质损害)或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及共济失 调(红核损核害)。12. 简答延髓旁正中(Dejerine)综合征特点及病变部位?答:病变位于延髓中腹侧。 患者出现舌下神经交叉瘫, 表现为: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萎缩 (舌 下神经损害):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锥体束损害):对侧肢体深感觉障碍 (内侧丘系损 害

6、)。13. 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答:同侧单眼视力减退或全盲。常由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14. 视交叉中部病变引起的视野改变?答:引起两眼颞侧偏盲,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或其他肿瘤的压迫等。15. 眼球运动神经的组成?答: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16. 动眼神经支配的眼肌?答:包括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17. 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答: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方斜视,向上、内、下转动不能,并有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并有复视。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 等。18. 滑车神经支配的眼肌及其损伤

7、症状?答: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病损时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19. 外展神经支配的眼肌及其损伤症状?答: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麻痹时表现为内斜视,眼球不能外展,可伴有复视。20.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的表现及病变部位?答:前核间性眼肌麻痹表现为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眼震,辐辏反射正常。 为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所致。21.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的表现及病变部位?答:后核间性眼肌麻痹表现为两眼同时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朿9 激前庭患侧可出现正常外展动作;辐辏反射正常,为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22. 何谓帕里诺(Parinaud )综合征?答:表现为两眼向上同向

8、运动不能,是眼球垂直运动皮质下中枢上丘上半损害引起。23. 何谓霍纳(Horner )综合征?答:霍纳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同侧面部少汗。为颈上交感神 经径路损害所致。24. 何谓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径路?答:瞳孔对光反射为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缩瞳反射。视网膜t视神经t视交叉t视束t中脑顶盖前区T E-W核T动眼神经T睫状神经节T节后纤维T瞳孔括约肌。25. 何谓瞳孔调节反射?答:调节反射是注视近物时双眼会聚及瞳孔缩小的反射。26. 何谓阿罗(Aryll-robertson )瞳孔?答: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为顶盖前区光反

9、射径路受损,多见于神经梅毒。27. 面神经麻痹的分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答:面神经麻痹包括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周围性面瘫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角偏向健侧。吹哨、露齿、皱额、皱眉、鼓腮等动作不能。闭眼 不能,Bell 征( +)。28. 中枢性面瘫的损害部位及临床表现?答:中枢性面瘫为一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所引起。临床上仅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不受累,常见于脑血管病。29. 假性球麻痹的损害部位?答:为双侧皮质延髓束或双侧大脑皮质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30.

10、 真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答: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31. 深部感觉传导路径?答:感觉纤维末梢感受器接受刺激 t后根神经节(I级神经元)t脊髓后角或延髓背部的薄 束核和楔束核(n级神经元) t丘脑腹后外侧核(川级神经元),由此发出的纤维终止于大 脑皮质中央后回感觉中枢32. 感觉障碍的刺激性症状可有哪些表现?答:感觉障碍的刺激性症状可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及疼痛。33. 何谓感觉过敏?答:是刺激阈值降低的表现,轻微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34. 何谓感觉倒错?答:是对某种刺激的感觉错误。如非疼痛性刺激诱发出疼痛感觉;冷觉刺激引起热觉等。35. 何谓感觉

11、过度及见于何处病变?答: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痛(潜伏期延长),达到阈值时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见于丘脑或周围神经损害。36. 何谓感觉异常?答:无外界刺激而出现异常感觉,如麻木感、肿胀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等。37. 脊髓后角损害的表现?答: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等。38. 脊髓横贯性损害的感觉障碍表现?答:损伤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缺失或减弱,平面上部可能有过敏带, 如在颈胸段伴有锥体束损伤的体征。39. 脊髓半切综合征的表现?答: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12、,病灶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缺失,又称Brown-Sequard综合征。40. 延髓背外侧病变的感觉障碍特点?答: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痛温觉缺失。41. 丘脑病变的感觉障碍表现?答: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障碍较痛温觉显著,远端大于近端,可伴偏身自发性疼痛,即丘脑痛。42. 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特点?答:表现为: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 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4、霍纳综合征(交感神经损害);5、交叉性偏身感觉 障碍,即

13、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常见原因有小脑后下动脉或椎 动脉血栓形成。43. 内囊病损的临床表现?答:内囊病损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对侧较完全性偏瘫及对侧同向性偏盲,称三偏综合征。44. 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表现?答: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萎缩早期出现,可见肌束震颤, 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45. 脊髓前角损害的临床表现?答:脊髓前角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可出现肌束颤动,无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灰质炎等。46. 皮质运动区的

14、位置?答:中央前回及大脑半球内侧面旁中央小叶前半部是皮质运动区。47. 痉挛性瘫痪的反射特点?答: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肌肉萎缩,但病程长者可出现废用性肌肉 萎缩。48. 皮质下白质损害表现?答:靠近皮质区局灶性病损引起近似对侧单瘫,深在的病损引起对侧不均等性偏瘫。49. 一侧脑干病变的瘫痪特点?答:呈交叉性瘫痪,即病灶同侧平面的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对侧肢体的上运动神经元 瘫痪。50. 中脑 Weber综合征的特点?答:病变位于一侧大脑脚脚底,侵犯了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 病灶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肌瘫痪)。51. 舌下神经中枢性损害的部位?答

15、:是对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52. 周围性舌下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答:一侧麻痹时伸舌舌尖偏向患侧;两侧麻痹则伸舌受限或不能。此外,可有舌肌萎缩,伴有肌束颤动。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延髓空洞症等。53. 锥体外系病变肌张力增高的特点?答:强直性肌张力增高(伸肌和屈肌张力均增高),被动屈伸肘部时,如不伴有震颤时,各方向被动运动阻力一致(铅管样强直),伴震颤时阻力断续相间 (齿轮样强直)。多见于帕金森病。54. 常见的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有哪些?答:常见的不自主运动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舞蹈症、手足徐动症、偏身投掷运动、肌张 力障碍等。55. 何谓静止性震颤,多见于何种疾病?答:震颤的特点为安静时明显,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如手指搓药丸样动作,4-6次/秒,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入睡后消失。多见于帕金森病。56. 小脑性济失调的临床特点?答:表现为站立不稳,走路时步基加宽,左右摇摆,不能沿直线前进,蹒跚前进,又称醉汉 步态。又因协调运动障碍不能顺利完成复杂而精细的动作,如穿衣、系扣、书写等。可伴肌 张力低、眼震和言语障碍。见于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