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677612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1、教育部与2001 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3、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于 素质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4、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 价体系指标应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5、新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箱结合 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6(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7

2、、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8、新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9、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主体性和互惠性)。10、新课程中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有规律、有巨大发展潜能、处 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都有自身独特性、与成人之间有巨大差别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独立于老师之外、是学习主体、债权主体。1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各自特点: 研究性

3、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班集体讨论相结合。探究学习的过程: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合作学习:互动性、目标性、平等性、群体性、情境性、激励性 自主学习:能动性、独立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灵魂)、异步性13、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敬业乐业精神(核心);博爱精神;务实精 神。14、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专业素质: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有 创新精神。15、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着;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

4、的关系来看,教师 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16、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对待学生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上,强 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17、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18、教师评价的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国家 教育部门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19、教师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行行 原则、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原则。20、教师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矫正功能。21、校本课程主

5、要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22、(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23、(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24、(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重点)是设计教学结构的 主要线索。(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5、新课程提倡的额教学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26、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对未来的人才的培养要着力于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27、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28、素质教育的任务: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身体宿主、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29、

6、素质教育的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动机机制、激励机制)30、素质教育进入实质性阶段是在(2005 年),特点是: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 发展性、未来性。3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 课时。3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基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34、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

7、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 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35、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邓小平: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 和“三个代表”。3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首要特征)、独立性(核心特征)、独特性、 体验性、问题性。37、(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其探究的重要 内容。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的特征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教师劳动具有示 范性、教师劳动具有长效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2、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一方面是促使 教师

8、专业成长的过程)3、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课 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等)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山香):使用的针对性(基本特点)、要求的双重性、内容 的全面性、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影响的广泛性。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华图):全局性、超前性、导向性、示范性。5、教师职业的道德基本要求是(爱国守法),本质要求是(爱岗敬业),内在要求(为 人师表);师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教师的根本任务(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专业 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终身学习)。一般认为,师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 表)6、教

9、师职业道德修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核心)、遵纪守法、为人师表。7、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自律、慎独、内省、兼听、勤学。8、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道德价值:与其他职业道 德相比,师德所具有的特殊价值)。9、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中共):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最基本的社会作用)、 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1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华图):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 德的实践功能,表现在(教育功能、社会促进功能、调节功能: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1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 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1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两个方面:职业道德意识修养;职业道德行为修养。1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社会评价法、加减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14、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1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是:慎独。16、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是:教师职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