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067642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校长的演讲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语第七册第六单元26课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一;一;分;一;一;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二、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读;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想像,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 为此,我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师:小黑板、投影片、录音带双手和大脑 生: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在由弱渐强的双手和大脑乐曲声中简介陶行知,可以达到消除情绪

3、性学习障碍的目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格式。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

4、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iddo;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细读悟理 ()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根据重、难点和第一课时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自读四问,分组学习,利用列表理情层次后,再抓关键词朗读体会。 ()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感悟情。这部分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为三个层次导读问身体;导学同学问;C自学第三、四问。 导读问身体。 a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b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具体方法:

5、先出示没有关联的句子,学生填词悟理后,再适当引导。要想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怎么办),否则(会怎样)。 c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观上的积极探索。 d指导朗读。 e总结学法:据问题,找句子。 读句子,画词语。 读词句,悟情理。B导学问学问。 a尝试自学。 b交流反馈:读好问句;找关联词,体会为什么问;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讨论你将怎样做并适当拓展延伸;除了课文上说的,你还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学问进步 强化迁移:读出自己的体会;再次强化总结学习方法。 C自学第三、四问。 按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四问,作标记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 b组织交流:点播关键词,练习课后练习4,谈谈内容

6、,读读课文。 2、精读悟情 ()任选一问,读出自己的体会。可以说,可以演,可以读,也可以背,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2)组织复述其他三问。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节总结四问,帮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这种亲切、关切、爱护和充满鼓动性感情的语句。接着,帮助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一步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几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继续搜集有关陶行知的资料,准备召开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识交流会。 选自小学语文教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