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知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676250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草药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草药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草药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草药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草药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草药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知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中草药起源和中草药学的发展一. 中药的概念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的,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特点:1.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的中药最初都是出产于中国2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 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3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古代本草书籍所载中药逾3000种,经目前整理则达8000 种.二. 本草的含义 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少量的加工品,其中植物药占 80%多。古人谓“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 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三. 中草药的含义 即中药中的植物药,是

2、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中成药的概念 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 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各种片剂、丸剂、散剂、冲剂等。优点是现成可用、适应急需、 存贮方便、能随身携带、省去了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 刺激等。缺点是药的成分组成、药量配比一成不变,不能灵活多变、随症加减。五. 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六. 中草药学的概念 中草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草药的来源、采制、性能、 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

3、部分。七. 中草药的起源和中草药学的发展【先秦】中草药的起源。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 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 (诗经 山海经)(五十二病方-最早涉及药物炮制、制剂等内容的医药专著。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魏晋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730 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魏晋南北朝时期】 (本草经集注最先对本经进行注释的本草书籍,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 成就,并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又称唐

4、本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或称第一部药典)。苏敬。 844 种。公元659年。图文对照 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本草拾遗。陈藏器。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 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十剂”分类法为中草药按临床功效分 类的发端。 )(食疗本草孟诜。食疗专著)【宋代】国家药局的设立,国家药局设立(经 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唐慎微。 1500 余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升 华法制取龙脑、樟脑,蒸馏法制酒反映出成就)【金元时期】(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 医家之手,内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明代】(本草纲目。 1892 种。各药 之下

5、,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集我国16世纪 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我国封建社会最后 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清代】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716 种)(本草求真黄宫绣。 520 种。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的方法)【民国时期】(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当代的 本草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第二章 中草药的产地和采集一. 道地药材的概念 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 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二、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为什么中草药药材

6、的牛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1天然药材的分 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2.在我国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 牛物分布等牛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天然中草药材的牛产多有一定 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3.古代医药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 知道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并 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 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三, 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草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 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草药疗

7、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事业 的发展,中草药材需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 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药材的人 工栽培和养殖成为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如:1)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2)天麻原产 贵州现在陕西大面积种植3)人工牛黄,人工养鹿取茸等道地药材是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 践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环境条件变化使上党人参灭绝,东北人参取而代之成 为道地药材2)川芎在宋代始成为道地药材。四. 釆集与药效的关系:中草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 而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草药材的

8、采集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全草类, 花前或刚开花时釆收。二.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釆收,有些如霜桑叶,须在深秋或 初冬经霜后采集。三.花类,花正开放时采收,有些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有些如 金银花、槐花、辛夷。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的,则须于花朵盛开时采收。四.果实和种 子类,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少数品种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五.根 和根茎类,早春二月,深秋时节,少数例外的,如半夏、延胡索等夏季采收。第三章 中草药的炮制27种毒性中药材品种:雄黄、白降丹、轻粉、红粉、雪上一枝蒿、生狼毒、生南星、生半夏、 生巴豆、藤黄、生甘遂、红娘子、青娘子、斑蝥、

9、生川乌、生附子、生白附子、水银、砒 霜、生草乌、 砒石、生天仙子、生千金子、生马钱子、闹洋花、洋金花、蟾酥一. 炮制的概念: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 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二. 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 1)附子、天南星、马钱子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2)巴豆泻下作用剧烈,宜去油取霜用。 3)常山用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在中草药的 炮制过程中,常常加入一些辅助药料拌和,这些拌和的药料称为辅料。3、改变药物的性能 或功

10、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如:生地黄一甘苦寒之品,长于清热凉血;熟地黄一其性微温而以补血见长,适宜于血虚证。生姜煨熟一则能减缓其发散力,而增 强温中之效,尤宜于治疗中寒腹痛之症。生何首乌一泻下通便;制何首乌一失去泻下作 用而专补肝肾等。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一般的中草药材在采集以后, 均可直接使用鲜品。诸如地黄、芦根、石斛等许多鲜品药材的疗效,较之干品更佳。然而 由于产地、季节等等因素的限制,多种药材无法直接使用鲜品,皆需干燥处理,才可贮存、 运输。多数药材可以日光曝晒,或人工烘烤进行干燥,但有少数动物药及富含汁液的植物 药,需经特殊处理。三. 炮制的方法一、修治1.纯净处

11、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2.粉碎处理: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如:天麻、槟榔宜切薄片。二、水制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 浸、润、水飞等。三、火制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 煨、烘焙等。四、水火共制。 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五、其他制法除上 述四类以外的一些特殊制法,均概括于此类。常用的有制霜、发酵、发芽等。第四章 中草药的性能一,【中草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人为何会生病?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 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

12、络机能失常的结果。药为何能治病?中草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 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阳平衡的正常状态。药是如何治病的?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以 药物的偏性来解释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二. 【中草药的作用】中草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中草药的治疗作用又称为中 草药的功效;中草药的不良作用包括副作用和毒性作用,二者是有区别的。(一)中草药为什么会产生副作用 ?1副作用的产生与药物的偏性有关2更重要的是因为 一味中草药往往有多种作用。治疗时利用其一种或一部分作用,其它作用便成为副作用。(二)中草药的副作用

13、与毒性作用的区别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 不适作用。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后引起机 体损害性作用,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也有密切 关系。充分而正确地利用中草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作用发生,即确保用药安全、 有效,这是临床用药的一条基本原则。三. 【中草药性能与性状】(一)中草药性能的含义中草药的性能是中草药作用的基本性 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草药的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草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二)中草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 草药的性能是对中

14、草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 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草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是以药物为 观察对象。两者的涵义、认识方法截然不同,不能混淆。四. 【四气的含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 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四气的确定】是从药物 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用药结果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四气的作用】 寒药治热症,温热药治寒症。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 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掌握药性寒

15、热 不能脱离其具体功效。 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性质。药性寒热只反映药物作 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非所有方面。因此,必须与其它方面的内容相结合。五. 【五味的含义】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 淡味、涩味。【五味的作用】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1.辛一辛能 散、能行,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 2.甘一甘能补、能缓、能和。补益, 缓急止痛,调和药性。3.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4.苦一苦能泄、 能燥、能坚。5.咸咸能软、能下,即具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作用。六. 【升降浮沉的含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

16、的概念之一。升是上 升提举,降是下达降逆,浮表示向外发散,沉表示向内收敛。.【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 从逻辑关系而言,升降浮沉与性味是间接相关,与功效是直接相关。【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 升浮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沉降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 系】两者之间并无本质联系,所以现代并不以药物的质地轻重作为判断或解释药性升降浮 沉的根本依据。.【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一炮 制和配伍。七. 【归经的含义】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经的确定】以 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从药物的实际疗效观察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八毒性】毒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性。【中草药“毒”的含义】西汉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