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675796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摘 要:该文介绍了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做好产前准备、选放优质苗种,施行综合管理等。为养殖户提供参考。关键词: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1 做好产前准备,是确保泥鳅养殖高产的必要条件池塘是养殖泥鳅的生活场所,同时兼作天然饵料的消费场所和有机物质的分解场所,其条件的优优势必影响泥鳅养殖的成败。因此,要想养好泥鳅,必先备好池塘。只有池塘的相关条件满足泥鳅的生态需求,才能确保泥鳅平安舒适、安康快长,为实现养殖高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2 选放优质苗种,是确保泥鳅养殖高产的根本前提泥鳅苗种的质量优劣,不仅会影响其养殖存活率,而且会影响泥鳅生长及群体产量。因此,选择

2、种源好、体质好、规格好的苗种,并进展合理放养,是确保泥鳅养殖高产的根本前提,必须加以重视。2.1 优质种源 目前,泥鳅养殖所用的苗种大多采集于天然水域。据相关研究,泥鳅的遗传性状不甚稳定,在自然繁殖中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往往会导致种源混杂而影响子代的生长性能。因此,在进展人工养殖时,最好选用由优质亲本个体50g以上、体色一致、体态饱满而体型修长经人工繁育的苗种。假设,非用天然苗种不可,那么必须注意其外观特征,尤其要关注体色和体型;同时,还应理解其产地。通常,来自相近地域的天然苗种更容易适应养殖环境。2.2 适宜规格 放养规格适宜与否,一方面会影响泥鳅的存活率和生长率,而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泥

3、鳅的养殖周期及其消费效益。为此,对于专事泥鳅养成的企业或个人而言,宜施行1a的养殖周期,供放养的泥鳅苗种规格宜,选择400尾/kg之内个体。假设放养泥鳅规格过小,不仅其生活才能嫩弱,易遭敌害侵袭,存活率不高,而且当年也很难养成上市,势必将延长养殖周期,并会增加养殖风险及本钱支出。2.3 合理密度 消费性试验说明,放养密度合理与否,不仅会影响泥鳅的个体生长及群体产量,而且还会影响池塘水质管理及鳅体存活。因此,在确定泥鳅放养密度时,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因塘制宜、因人制宜等因素,以“适度、合理为原那么,在放养规格和方案667m2产既定的前提下,放养密度既不可过高,也不宜太低;密度过高会影响生长性能

4、、增大管理难度;而密度太低那么会影响养殖产量、造成水体浪费。以预期产5 000kg/667m2为例,根据池塘条件及管理才能,每667m2水体可放养上述规格的泥鳅苗种46万尾。3 施行综合管理,是确保泥鳅养殖高产的根本保证良好的池塘条件和优质的苗种放养,为泥鳅养殖高产奠定了重要根底;但实际高产的获得还有赖于养殖过程的综合管理。换言之,光有好的前提条件,没有好的过程管理,也难以获得好的实际成果。因此,在理想的养殖条件下,必须配以综合的饲养管理措施,以确保养殖高产的最终实现。就泥鳅池塘养殖而言,除了水产养殖共通的常态化日常管理外,重点应做好防虫害、控水质、管投饲等个性化管理。本文档【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更多文档欢迎访问wendang.chazidi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