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泻下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0675577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泻下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学-泻下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学-泻下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学-泻下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学-泻下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泻下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泻下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泻下药概述: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泻下药用于里实 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点: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 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攻下药:作用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这两类药物,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宜 用于邪实正气不虚之症。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 禁用。润下药:作用较缓和,能滑润大肠而解除排便困难,且不致引起大泻,故对老年虚弱 患者,以及妇女胎前产后等由于血虚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均可应用。

2、峻下逐水药:多有毒,通利二便,引起强烈的腹泻。主治血肿,水肿,胸水,腹水等 证;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攻下药,峻下药,苦寒,归经大肠。配伍应用:寒热虚实;最重要的配伍:行气药,可以增效。(大黄泻下,无枳实不 通。)使用注意:因证选药,因人制宜,中病即止。症候禁忌:便溏腹泻的,无里实积滞的,对于正气亏虚的,老年体虚的慎用;妇女妊娠期禁用,月经期慎用。用法用量配伍都需要注意。第一节攻下药攻下药:本类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 热泻火之效。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应用时常辅以行气药,以 加强泻下及消除胀满作用。若治冷积便秘者,须配用温里药。主治

3、:1.引起腹泻,治疗便秘:热结便秘,或者其他原因的习惯性便秘;2.通便导滞; 攻下积滞,用于体内胃部寒积,热积,食积;胃肠的湿热积滞如痢疾加大黄;虫积;甚至 痰淤;3.清热泻火,清导湿热。攻下药在临床应用上还用于下几个方面:1. 对于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症兼见便秘者,用攻下药可使病情缓解,这是“上病下取” 的方法。2. 如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而不畅者,虽无便秘现,象,也可酌用攻下药,可促使病 情减轻,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3.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在内服药方面,根据中医的“不通则痛以及 “六腑以通为用”等原理,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症候,应用通里攻下,清热泻火的方法,获得良好疗

4、效,从而免除手术治疗,减轻病人痛苦。大黄(制军、制川军、制大黄)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药大黄的根茎。性味归经: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临床应用:1. 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症:大黄泻下通便、清除积滞,故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症; 又因它能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积滞,对于热结便秘、高热神昏等属于实热壅滞的症候,用 之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时,本品常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如:大 承气汤伤寒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热盛便秘,腹胀满,烦躁谵语,口干, 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5、者等症。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症:大黄泻下泄热,有泻血分实热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 对目赤肿痛、热毒疮疖等症属于血分实热壅滞的症候,可配黄连、黄苓、丹皮、赤芍等同 用。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细辛。治寒积便秘。3. 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大黄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于上述瘀血留滞的实症,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 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大黄、桃仁、螺虫。 治产后腹中有瘀血而腹痛者。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 瓜子。治肠痈。近年来临

6、床上治急性阑尾炎,常用本方加败酱草、红藤、生苡仁;或用本 方去冬瓜子、加红藤、瓜萎仁、赤芍。4.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山栀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 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法用量:生军、生川军、生锦纹、生大黄:生用,泻下力猛;酒川军、酒洗大黄: 用生大黄喷黄酒,烘干后应用,可增强活血行瘀之功;用黄酒拌匀后蒸熟成黑色,泻下力 较缓,能清热化湿;一钱至三钱,煎服。用作通便宜后下。研粉吞服,每次二至三分。 按语:1. 大黄又称“川军”,性寒苦泄,是一味泻火、破积、行瘀的要药,使用少量,又有 健胃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可随配伍的不同而发

7、挥它的特长。如配以芒硝,可攻 下破积;配以附子,可温阳降浊;配以茵陈,可清化湿热;配黄苓、黄连,可泻火凉血; 配黄连、槟榔,可清热导滞,用于湿热下痢、里急后重;配丹皮、赤芍、桃仁等,可活血 祛瘀,用于血瘀经闭、损伤瘀血或肠痈初起等症;又如用本品少量,配合乌贼骨,可清热 而制酸,治胃痛泛酸、脘部灼热等症。2. 大黄除内服外,又可外敷治热毒痈肿、水火烫伤,也是取它泻火解毒的功效。3. 如用本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4.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 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

8、品又能 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总结:一、大黄的作用:1. 胃肠积滞:大便秘结;2、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入血分,清血分实热一一血热妄行 之血热出血。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上消化道的出血;3、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4、瘀 血诸证:活血药可以用于多种淤血证,如妇科月经,或产科祛瘀。5、黄疸,淋证:苦燥 药。1)湿热黄疸: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出;2)湿热淋证:碱化尿液,止小便疼痛;6.解毒: 清热泻火,可以清气分热;清脏腑杂病热症,湿热淋症。二、影响大黄泻下力的因素大黄不耐高热,一般生用后下,或者直接泡水单用。熟大黄沉降趋向减弱(变成治疗 上焦的问题了)1. 炮制:1)炮制:生用一力强

9、;2)酒制一力弱、活血力强;3)炒炭一只有止血的作用;4) 熟用一比生用力弱、比酒制力强;2. 配伍:1)与芒硝,增强疗效(大承气汤);2)与甘草,泻下缓和(调胃承气汤);3. 剂量:1)取其缓下,宜3g或3g以下;2)取其急下,宜10g配芒硝、生用;4. 煎法:1)取其急下,宜泡服、后下;2)取其缓下,宜久煎。5. 禁忌:哺乳期妇女慎用(乳汁中会渗入泻下成分);此外,服用大黄后尤其量比较 大的,小便的颜色会明显出现异常。(棕红色甚至咖啡色。)另外还能从汗腺排出,汗的 颜色也会变黄。芒硝(附:西瓜霜)(芒硝、朴硝、玄明粉、元明粉)药用:本品为天然产的硫酸钠经精制而成。性味归经:辛、咸、苦,大寒

10、。入胃、大肠、三焦经。功效:泻热通便。临床应用:1. 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芒硝味咸苦而性大寒,功能润燥通便而泻实热,故对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之症,常配 合大黄相须为用,泻热导滞的作用较为显着。如:大陷胸汤伤寒论:芒硝、大黄、甘遂。 治结胸症,心下治少腹硬满而痛。2.此外,芒硝外用能清热消肿,如皮肤疮肿,或疮疹赤热、痒痛,可用本品溶于冷开 水中涂抹;口疮、咽痛,可用本品配合硼砂、冰片等外吹患处,有清凉、消肿、止痛的功 效。如:一字散证治准绳:朴硝、硼砂、朱砂、龙脑。外治小儿口疮。用法用量:现上海药店均付芒硝,详见按语;风化硝:将芒硝至于空气中,失去结晶 水后,形成的白色粉末,功效与芒硝相似;皮

11、硝:为芒硝的粗制品,一般作为外用;一钱 至三钱,冲入药汁内或开水中溶化后服,不入汤剂。外用适量。孕妇忌用。附药:西瓜霜:将西瓜皮切碎(约10斤)和皮硝(5斤)拌匀,装入黄沙罐内,盖好,挂于 阴凉通风处,带砂罐外面有白霜冒出,用干净毛笔或纸片刷下,装入瓶内备用。有清热、 消肿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及口疮等症。外用吹患处,适量。咽下并无妨碍。并可点眼, 以治目赤肿痛,加蒸馏水化作眼药水尤良。按语:1. 芒硝功能润燥软坚、而泻下通便,可荡涤三焦、肠、胃实热。内经说:热淫于 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芒硝咸寒且苦,常与苦寒的大黄相须为用,可增强泻火通便的 功效,用治燥热内结的症候,如成方大承气汤、调味承气

12、汤均硝、黄同用,即是此意。2. 芒硝润燥软坚而通便,又能泻火消肿以除痛;大黄的作用除泻火、攻下外,尚能解毒、行 瘀。3.皮硝适量,外敷儿童腹部,可消食积;哺乳妇要断奶,可用皮硝外敷乳房,有回奶 的功效;又可外敷治乳痈初起。4.本品过去有朴硝、皮硝、玄明粉(元明粉)之分,认为 朴硝杂质较多,芒硝质较纯,玄明粉质最纯,现上海地区均付精制品,不再区分。如需用 粗制品,则处方注明“皮硝”。番泻叶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狭番泻叶或尖番泻叶的叶片。性味归经:甘、苦,大寒。入大肠经。功效:泻热导滞临床应用:1. 用于热结便秘;本品性寒味苦,质黏而润滑,能进入大肠经泻积热而润肠燥,故可用于热结便秘。业 服量不宜过

13、大,过量则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配木香、藿香等行气和中药品 同用,可减少此弊。如:肠黏连缓解汤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川朴、 炒莱菔子、木香、乌药、桃仁、赤芍、番泻叶、芒硝。治轻型肠黏连或部份性肠梗阻。用法用量:洗净,晒干用;五分至一钱五分,用开水泡汁或煎服;芦荟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草、好望角芦荟草或其同属他种植物叶茎切断后流出 的汁液,经浓缩的制成品。性味归经:苦,寒。入肝、胃、大肠经。功效:泻热通便,杀虫,凉肝。临床应用1. 用于热结便秘或习惯性便秘;本品泻火通便,能治热结便秘、头晕目赤、烦躁失眠等症,可与茯苓、朱砂等配伍应 用。如:更衣丸医学广笔记:芦荟

14、、朱砂。治肠中干燥、便秘。2. 用于肝经实火、头晕头痛、躁狂易怒等症;芦荟味苦性寒,既能凉肝清热,又可泻热通便,故对肝经实火而兼大便秘结者,可以 起到“斧底抽薪”的功效。临床用此治疗肝经实火的躁狂易怒、惊悸抽搐等症,常与龙胆 草、黄苓、黄柏、黄连、大黄、当归等同用。如:当归龙荟丸宣明论:当归、龙胆草、 芦荟、黄苓、栀子、黄连、黄柏、大黄、青黛、木香、麝香。治肝胆实火、头晕目眩、神 智不宁,甚至惊悸抽搐、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3. 用于蛔虫腹痛或小儿疳积等症;本品既能泄热通便,又能驱虫,故对蛔虫腹痛,可与使君子、苦楝根皮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外用有杀虫之功,可用治癣疾。用法用量:生用

15、;三分至八分,宜作丸、散剂用,一般不入煎剂。第二节润下药润下药,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 于一切血虚津枯所致的便秘。临床还根据不同病情,适当地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如热盛 伤津而便秘者,可与养阴药配伍:兼血虚者,可与补血药配伍:兼气滞者,须与理气药配 伍。火麻仁(大麻仁、火麻仁)药用:本品为大麻科植物大麻的果实。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临床应用:1. 用于肠燥便秘、老人及产后便秘;火麻仁体润多汁,为甘性平,功能润燥滑肠,兼有滋养补虚作用,临床上常用于体质 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萎仁、郁李仁、等同用。如:麻子仁 丸伤寒论:大麻仁、大黄、枳实、芍药、杏仁、厚朴。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用法用量:打碎用:三钱至五钱,煎服。郁李仁药用:本品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成熟种子。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入大肠、小肠、脾经。功效:润肠通便,利尿消肿。临床应用:1. 用于肠燥便秘;郁李仁体润滑降,具缓泻之功,善导大肠燥秘,常配合火麻仁、瓜萎仁同用。如:五 仁丸世医得效方:郁李仁、柏子仁、桃仁、杏仁、松子仁。治津枯便秘。2.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等症;郁李仁又能利小便而退水肿,对水肿腹满、二便不利者,常用以配生苡仁、冬瓜皮等 同用。如:郁李仁丸圣惠方:郁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