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0673171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培养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比拟特殊的人群。我们往往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无视了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不能活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我们的身体。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根底,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

2、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展体育锻炼的能力。一、终身体育的概念与主要特征1.社会性。人是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的统一体。人之所以要开展终身体育活动,也是社会开展需要的反映。社会的前进是对人的要求化为个体的需求,个人的需求也会逐渐转化为社会的需求。正是这种转换关系使体育活动必须具有社会社。2.开展性。体育就是人们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过程。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虽然收获的大小因人而异,但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总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终身体育可以促进全面开展,在吸收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人的身体潜力、精神潜力不断被开发。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3、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从人出生到死亡之前都要参加体育运动,即将参加体育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当代体育的开展方向。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的根本国情,高校体育必须坚持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努力开发大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开展以适应未来的挑战。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使人安康生活、工作并能长寿。学校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不仅看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提高多少,而且要看学生承受体育教育后是否具备了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是否养成自我独立锻炼的习惯。因此,高校体育要把握体育的本质,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4、和能力,使学生终身安康。我们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此,切实抓好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三、高校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作用1.终身体育表达了现代教育的特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是以普及为根底,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安康和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的终身体育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为根本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开展为根本任务。有了明确的任务,就要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意义,同时引导他们进展正确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2.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链条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高校体育是中、小学体育延续,在终身体育的长链中,有着承前启

5、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一环。高校体育担负着传授给学生体育根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意识,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习惯和安康的生活方式的任务。3.强调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主要标志。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种现象、事物或参与*项活动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是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体育兴趣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体育活动的容与形式应趣味化,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增养个性,感受到体育课的无限兴趣,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意识倾向,爱好体育活动。4

6、.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针对大学生现实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三方面进展教育培养。1加强体育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根底知识,加强体育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战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体育观念。2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对高校学生进展终身体育教育,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要把激发与培养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特点,确定教学容和教学

7、方法,并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保护、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材容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表达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工程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高校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学

8、生提供活动场所,多开辟场地,不断增添体育器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为深化体育改革提供物质根底。四、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根本教育和根本技术、能力的培养,而无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教学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意识,还是教学体系、教学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培养的方法和具体措施,致使学生体育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展体育能力的培养:1.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提高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安康的能力,是提高其体育能力的首

9、要条件。2.增强脑力活动能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积极调动、挖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开发体育潜能,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条件。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开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4.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这是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5.培养科学、文明、安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人的安康,更是增强体育能力的根底条件。五、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展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

10、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历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能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开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根底,使学

11、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安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安康的根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根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工程,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安康的体魄。 一终身体育的有关概念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展体育锻炼和承受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锻炼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展贯彻一生的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终身体育锻炼者是指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必须坚持不懈的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人。终身体育教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局部,它是自发自主的教育,绝大局部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没有体育课作业的条件下进

12、展的,人们根据各自的主观条件自主进展体育锻炼。 二终身体育的主要围 终身体育的主要围包括:第一,长期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学生毕业后,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每次30分钟。锻炼者能积极地、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第二,体育兴趣浓厚并稳固持久。在校期间,学生表现出对体育有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走上工作岗位,表现出对一个以上体育工程感兴趣,并长期坚持锻炼。第三,掌握体育根底知识、技术和技能。在学校通过体育教学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身体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承受闲暇体育教育、竞技体育教育和安康教育。第四,参加体育活动时总体感觉好,并伴随快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校期

13、间通过教学产生快乐体育的情感体验;进入社会,在身体活动中消除忧郁、烦闷等不良心境,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第五,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的一局部。学生表现出校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离开学校能够继续经常从事有益的体育活动,将体育看成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三、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校是进展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程度取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中学或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 要使学生树立结

14、实的体育意识,体育宣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播送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学校举行运动会等活动时,可特邀家长和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竞赛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以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作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二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种活动的在动因,目标则是通过活动最终期望获得的具体结果。体育锻炼是

15、一定动机唤起,并指向一定活动目标的行动过程。动机和目标是唤起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锻炼的在动力。学生的良好体育动机还需要靠有意识去培养。首先,教师要从激发需要入手。学生对体育没有需要,或者主观体育意识极低,无法形成积极的体育动机。体育教学要激发体育需要,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方法。其次,教师要创造环境,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需要才会转化为活动的动机。最后,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四、 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确实定,体育兴趣的培养更加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新的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培养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可趋向*种事物并由此能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有产生于活动过程而在活动完毕后即消失的短暂兴趣,也有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兴趣。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但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间接体育兴趣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体育效果感兴趣,它离不开自身的意志努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一是加强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