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672504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分之一教案教材简析: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认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学情分析: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

2、动的获取知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游戏情境。(抢选数字游戏)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新朋友认识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把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融入到游戏 中,充分调动学生

3、的学习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1/2、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二分之一。、让学生说一说1/2是怎么得到的。(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读写分数。、让学生折一折长方形纸的1/2,并把它的1/2涂上颜色。、交流,深化认识。判断、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2、认识1/4、感知四分之一、观察猜想、迁移。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猜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加深理解: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

4、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并涂上颜色,比比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讨论明确: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1/2和1/4的大小。比较1/3和1/4的大小。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完成练习二十二1、2、3及相应的练习。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5、,活跃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四、总结反思,拓展提高。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

6、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 你还有什么问题?附: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1/4.像1/2、1/4都是分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