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致辞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67249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致辞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致辞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致辞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致辞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致辞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致辞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致辞稿(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讲话稿 同志们: 根据2月25日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办的全国乡村规划推进工作电视电话培训会要求,今天我们召开规划编制推进会。此次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讨论乡村规划编制方案,听取大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意见建议。 此次会议既是推进会又是动员会,会议主要目的是明确任务的同时,增强责任意识,深化对规划编制的认识,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引领乡村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落实乡村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因地制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乡村规划方案编制,各乡镇、各行政村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编制

2、单位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意愿,真正做到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聚民心。 一是要注重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各乡镇及规划单位应充分考虑当前我区农村地理特点,农民生活方式,农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重点解决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污水处理,农村环境治理等,让村民生活更加方便。二是注重文化传承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部分有悠久历史的乡村可充分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传承民风民俗,彰显文化特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具有归属感与认同感的人文环境,让人们留得住回忆,记得住乡愁;各乡村规划编制应充分体现村庄特色,切勿追求标准化、规范化而千篇一律,规划编制充分考虑本村的风土人情。 三是理性建设,勿贪大求洋。目前,各乡

3、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设施与城市具有较大差距,乡村规划与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前的公共需求,逐步建设,追求速度,乡村建设不仅要有“面子”,更要重视“里子”,注重乡村发展质量,留住青山绿水,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适时推广,切勿片面追求速度而“摊煎饼”,搞突击。 二、创新理念,增强责任意识 规划编制要充分结合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乡村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编制乡村规划,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与乡村建设的依据,各乡镇及编制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应强化责任意识,各乡镇守土有责,建立规划编制工作问责机制,真正让规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是创新编制理念,

4、挖掘内生动力。首先要领会中央及省市规划精神,研究我区乡村实际。切忌原样照搬,应注重实际操作性,乡村规划编制不能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样子工程,充分研究上级规划精神中体现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创新地方规划理念;其次,乡村规划编制在兼顾我区总体发展的基础上自上而下从根本上来说乡村规划关系到农民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在规划时必须让农民参与进来,了解他们的想法,照顾他们的疑虑,使乡村规划成为村民的共识,乡村规划更合理,才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是创新管理理念,建立长效机制。乡村规划建设管理首先应避免盲目建设,跟风建设,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建设用地对耕地资源的侵占,其次,乡村规划关系

5、到乡村未来建设与发展,由于乡村缺乏公共财政积累的,乡村的经济发展决定了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因此乡村规划必须触及村民生存,关注乡村的产业和发展,让农村活起来。 三、依法编制,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乡村规划编制应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与城乡建设管理条例,编制工作依法推进,通过广泛的乡村调研,规划宣传,让村民明确自身的权利,使规划建设充分维护村民的切身利益,通过乡村规划法律知识的普及,推进乡村法治建设。乡村规划文本应明确土地性质,土地权限归属。公民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乡村规划建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大家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解放思想、大

6、胆创新。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办好办实。要深入调查研究,确保乡村规划工作知民意,解民困,要精心组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规划编制的质量水平。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前 言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

7、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8、,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XX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村庄整治技术规范村庄规

10、划用地分类指南XX省城乡规划条例 XX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

11、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业和自然环境,并突出*村的特色,引导和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结合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农业和采摘等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使*村能够高效、持续、协调地发展。 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规划基本原则: 1、切实贯彻*镇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村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按

12、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立村民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村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的精神,使村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村民得到实际利益。 3、注重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业规划的结合,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庄建设的新特点,突出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的调控,把村庄各项发展目标落实到土地空间上,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4、充分发挥村的重点示范功能,以带动其它村庄的经济发展,使该区域内的村庄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5、着眼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的变化,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放在第一

13、位,规划解决好事关居民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村庄建设重大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村民生产、方便生活的宜居环境。 6、建立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功能机制。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保护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促进*村的可持续发展。 7、根据本村的功能和特点,注意村庄风格、标志性建筑、交通网络、绿化格局、村庄色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紧扣当地传统,突出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品位,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总体风貌。 规划理念: 以*镇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托,遵循“人本”理念,体现“对应、艺术、自然、和谐、回归”。在村落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环境景观的以小取大,因地制宜;在平面布局中均衡考虑,达到对

14、称、通透、均好的效果。 “对应”:流畅的平衡性,呼应的整体性;“艺术”:生活情趣的凝炼,庭院村舍的韵律;“自然”:融入自然的建筑,享受自然的清新;“和谐”:人与社区的均衡,环境氛围的宁静。“回归”:对历史的回归,对人文的回归。 五、规划发展目标 1、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重视传统手工业发展,主要是*工艺生产制作,同时结合现代工艺,大力发展合理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手工业增长方式,提高手工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行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现代手工业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产品,如生姜、茄子、西红柿种植等,在抓好果蔬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15、加强优良品种、品系的推广和引进工作。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农业理念,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力争建设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积极推广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农家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推广节水灌溉生产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2、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使每个适龄劳动者掌握1-2种实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疾病。 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健全“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农村计生工作新机制,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