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眼”在数学教学中闪光》论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672375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课眼”在数学教学中闪光》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课眼”在数学教学中闪光》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课眼”在数学教学中闪光》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课眼”在数学教学中闪光》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课眼”在数学教学中闪光》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课眼”在数学教学中闪光》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课眼”在数学教学中闪光》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课眼”在数学教学中闪光安远县车头镇中心小学郭建英【内容摘要】“课眼”是维系着全课灵魂的关键所在,是一节课重点、难点、关键的交汇处,也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探索点。此处教得好,全课生辉;此处教不好,全课无味。如何捕捉“课眼”并让其闪光呢?下面以悬念“课眼”,扣人心弦;探索“课眼”,引人入胜;应用“课眼”,妙趣横生等三个方面来阐述“课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眼探索【正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倘若没有眼睛,就没有活力;眼睛倘若无光,就缺乏精神。课也如此。诗歌创造讲究“诗眼”,散文创作讲究“文眼”,数学课堂教学也要讲究“课眼”,即在课堂教学中,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使学生

2、入境生困惑,困惑求探索,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设活“课眼”,能有效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情绪高涨、心境愉悦、智力振奋的活跃状态,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心理产生共鸣,获得最佳效果。一、悬念“课眼”扣人心弦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只有具有问题性的情境,才会使学生对学习需要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为这种悬念问题将集中地演化成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引起学生地注意和广泛地参与,于平淡处起波澜,于平坦处见突兀,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

3、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圆锥体积时,先出示一组等高的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通过观察和对旧知识的回忆,学生很快答出它们的特点是“等底等高”。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分别以相等的高所在直经为轴旋转成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有体关系?圆锥的体积可能与谁有关?可能怎样的关系?面对“悬念”这个挑战,学生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当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皱关键处出现悬念时都往往是在学生最激动、最关键的时候来一个“紧急杀车”,换之面来的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问题。这就是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探秘、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使每一个人都不能游离教学内容之外。因此,教师设课眼要巧在形式和内容上,悬在学生新

4、旧知识的联系点上,造成新旧知识的冲突,激起学生新旧思维心理矛盾,迅速启动思维,为孩子个性品质、创造潜能的表现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二、探索“课眼” 引人入胜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学生遇到时给予点拔,启发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备好8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和4个长方形纸片(其中A:长4厘米,宽2厘米;B:长5厘米,宽3厘米;C:长8厘米,宽4厘米;D:长15厘米,宽10厘米),放手让

5、学生操作探究长方形ABCD。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退过实践讨论、交流补充、争论发现问题,学生从能直接摆满到不能摆满,直至使用直尺测量,从而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在整个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了发展性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说教学过程中,学生已不仅是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这种探索,以怎能不令人神往、心旷神怡!三、应用“课眼”妙趣横生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

6、生生的教学。有位学者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在教学“用字母表示 ”时,教师用CAI课件演播小明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小明同学在校园里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部认领。这时,学生会惊奇地望着老师,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失物招领的事呢?教师问学生能看懂吗?这里的a是几元呢?如此引入,新颖有趣,学生自由驰骋于思考的乐园,争先恐后地发言:这里的a元可以是1元,表示拾到1元钱;可以是5元,10元,80元,100元,1000元可以是0.65元,表示6角5分钱;

7、a不可是0,如果是0,表示1分钱也没有拾到,那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玩笑了!课堂生动活泼。新课的教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振作激奋的氛围中初步理解了字母表示很多整数和小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为新授做好孕伏和铺垫的同时又关注一学生思品教育。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四、巧设课眼事半功倍高效课堂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它的中心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今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了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要努力实现教育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

8、;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在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数学课堂上,站在学生的立场教学,注意与生活接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探究、合作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会让数学课堂魅力无穷,成就出高效的课堂。如教学低年级8加几的例题“89”时,教师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1得10,10再加7得17。这样的“课眼”,学生在学习过程

9、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往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给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而且收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课眼”设计的巧妙,同样能使学生智慧的火花接二连三地闪现,学习高潮一波又一波地涌起。“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思想与思维,这两者的结合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拐杖与工具”。这样的课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呢!【参考文献】1、 陈巧銮 小学教学研究 江西南昌杂志社2、 陈旭远 推进新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 陈旭远 新课程 新理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