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672000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深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确保道路运输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如果安全工作搞不好,道路运输事故频发,发展就无从谈起。近几年,我省按照交通部确定的严把三个关口,搞好客运站场监督的工作要求,历经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夯实基础,强化管理、防控事故四个阶段,大力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监管体系、培训体系、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了运管机构的安全监管水平。一、突出重点,完善三个网络2003年以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在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中,往往由客、货、修等业务部门分口管理,责权利不明确,

2、职责不清,管理力度弱。2003年以后,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建立道路运输安全防控体系为重点,在省交通厅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三个网络。一是打破分口管理的弊端,建立和完善监管网络。到2004年底我省14个市、65个县的运管机构相继成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专门科室负责安全监管工作,形成了省市县上下一致、相互贯通的三级管理网络,为全面有效地履行监管责任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打破随机性管理的弊端,建立和完善制度网络。关口前移重要的是强化预防,通过加强安全防范,做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为此,根据交通部的工作要求,我们坚持从整章建制入手,规范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安全预

3、防、检查考评、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健全了安全管理的各项统计报表、基础记录,制定了道路运输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道路运输系统安全生产险情及事故紧急报告暂行办法、道路运输安全检查暂行办法、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道路运政人员驻站(公路客运站)管理暂行规定等安全管理制度,对运输企业经营道路运输的必备条件和安全生产标准进行了分解、细化。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安全管理手册,系统收集了国家、省安全管理的法规,为运管机构、运输企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了参照模式,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全面的、科学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三是打破有职无责的弊端,建立和完善责任网络。通过层层落

4、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履行与奖惩的关系,明确职责效绩与工作是否称职的关系,实现了由被动负责向主动负责的转变、由事后负责向全过程负责的转变、由主要领导个人负责向逐级负责的转变、由僵化负责向创造性负责的转变、由盲目负责向科学负责的转变、由不规范负责向依法负责的转变和由对自身负责向全局负责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有隐患及时发现,有部门具体负责,按职责落实整改,有责任严肃追究的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综合防治体系。重特大安全事故中失职、失察责任明显减少。二、强化管理,构筑四道防线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必须针对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市场准入、车辆技术、从业人员等方面构筑四道防线。(一)构筑市场准入防线。

5、在市场准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把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交通事故有责率、伤人率作为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的必要条件,作为客运班线许可的主要依据,对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运输企业在降低资质的基础上,不予新的行政许可。由于牢牢把住了这一关口,运输企业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普遍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了安全基础工作,促进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二)构筑车辆技术保障防线。在车辆技术管理上,我们重点是组织实施了以提高车辆技术状况为中心,以强制维护、质量检测和应急救援为重点的车辆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设。从为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确保营运车辆运营安全的高度,连续多年组

6、织实施车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并收到明显效果。目前全省已经建成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64户,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确定二级维护厂320户,机动车维修企业发展到6000余户,建成哈尔滨、七台河、大兴安岭三个区域性救援中心,为保持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企业和经营者购置技术先进、安全性能好、高效低耗的高中档客车,调整运力结构,使营运车辆的技术性能又有了较大提高。(三)构筑从业人员防线。在从业人员管理上,我们重点抓了两项制度的落实。一是落实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依托遍布于全省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符合培训条件的运输企业,从职业技能、人员素质、从业经历、身体条件四个

7、方面入手,广泛深入开展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工作,为有效贯彻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并使这项制度的操作性更强,效果更明显。二是落实日常安全教育考核制度。为加强营运驾驶员日常安全教育,建立了安全知识试题库,编印了学习教材,配发了培训考核卡,并将运输企业组织驾驶员日常安全知识培训作为安全检查和驾驶员从业资格年度审验项目。通过职业培训和日常安全教育,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四)构筑客运站防线。在客运站管理上,我们的宗旨是:把站管好,把车管实,管就管出水平,管就管出特色。特色一:建立客运站安全技术检查站。确定进站营运客车月检、周检项目、标准,本着应检不漏、应改不拖、应停不发

8、的原则,加强营运客车技术检验,确保营运客车以完好的技术状况投入运营。目前,全省已经建成的86个客运站安全技术检查站,年均检查营运客车100多万辆次,切实做到了将安全技术隐患消除在发车前。特色二:配备行包安全检查仪。为健全和完善三品检查措施,增强三品检查的科技含量,严禁三品进站、上车,我们先后投资800多万元,为全省34个客流比较集中的一二级客运站配备了X射线行包安全检查仪,既减少了开包检查带来的不便,又提高了三品的查堵效率。特色三:规范客运站停靠站。使其成为防止客车超员的又一关口。在加强客运站站内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了客运站停靠站的经营行为,有效防止了出站车辆超

9、员超载问题的发生。三、选准载体,开展五项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是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责任,加强道路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我们通过精心设计载体,寓教于乐,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一是开展安全生产百日会战。每次会战都以集中解决行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确定思路,明确目标,使会战既成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又成为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的有效手段。二是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专项整治。在集中解决问题的同时,抓住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监控、系统化推进四个环节,重点加强了危险品运输企业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分类分级管理。全省GPS监控中心已经成功对1000多台危险品运输车辆实施了

10、时时监控,占全省危险品运输车辆总数的59%。三是开展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状况评估,范围包括全省各一二三级客货运输企业、一二级客运站和一类机动车维修企业,摸清了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夯实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四是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2005年,我们成立了道路运输行业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并把安全标准化列入省交通厅的重点科研课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标准分为14个子系统,目前客运站、货运站、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已经完成。安全标准化建立的过程,本身就对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安全标准化的实施,也将使全行业的安全生产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五是制定应急预案。制定了

11、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客运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多次进行了修改,部分地市还会同交警、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进行了联合演练,提高了预案的减灾、防灾功能。四、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体会在加强我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是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水平的前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运输安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人、车、路、环境、管理等诸多要素,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管理体制、监督机制、基础条件、社会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的情况下,不能简地就安全生产抓安全生产,而必须从宏观上

12、把握,从战略上着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综合协调,齐抓共管,才能从整体上取得成效。(二)依法治运是全面落实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责任的关键。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管理职责。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保证安全秩序,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只有守法经营才能保障运输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三)强化监督是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忽视安全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整改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并通过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突显安全

13、高压线,增强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绷紧安全弦,扣紧安全链,构建安全网,从而保证运输生产的长治久安。(四)创新发展是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努力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创新,积极研究和探索运输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为道路运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今后的发展思路,一是建立高效务实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把安全管理的责任层层分解,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有人抓。二是建立安全监控体系。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提高道路运输监控质量,重点是在超长客运班线、高速公路客运班线和危险品运输车辆上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强化对在运车辆的动态监管。三是建立安全培训教育体系。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做到警钟常鸣。建立驾驶员考核档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