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花鼓说课材料杜娟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670992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拥军花鼓说课材料杜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拥军花鼓说课材料杜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拥军花鼓说课材料杜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拥军花鼓说课材料杜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拥军花鼓说课材料杜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拥军花鼓说课材料杜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拥军花鼓说课材料杜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音乐上册拥军秧歌说课稿说课教师 杜娟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来自梁家墩中心学校的杜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六课歌曲拥军秧歌,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我对这一课时教学设计的阐述。一、说教学理念1、通过学唱拥军秧歌,让学生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热爱,进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2、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说教材及学情 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

2、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敬佩、热爱之情。整首歌曲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哎来梅翠花,海勒海棠花”的运用,给音乐增添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爱民的热烈场面。 五年级的学生级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逐步增强。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以五年级学段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自信地、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

3、乐表现、创造活动等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三个:三、说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歌以及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3、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的特点,并学一学,跳一跳。从而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切身体验秧歌舞的表演形式。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为: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拥军秧歌难点:1、乐理知识降记号 2、用“十字步”或自己创编的舞步大胆参与表演 为了较好的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从音乐感知体验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活动

4、,通过听、说、唱、舞、等具体生动的音乐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从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我要为这堂课准备的教学用具:课件、红绸缎、或手帕等五、说教法:整个教学过程以情绪为基础,以情境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大胆探索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会唱的基础上感受到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基于以上原因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歌唱教学法、对比演唱法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进行课堂教学,渲染气氛,让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好陕北民歌拥军秧歌的基础上感受到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风格特征,情绪表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热爱,进而热爱祖国的音

5、乐文化。学法指导: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讲求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对比演唱,情景体验法,舞蹈排练,合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情感互动,组织教学1、师生对唱,相互问好。(幻灯片1)(设计意图:师生对唱问候,即体现音乐学科特点,又创设平等、轻松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

6、习)2、展示一组图片。(设计意图:1.初步感知陕北的风土人情。2.借助习近平主席年轻时在陕北插队多年,如今他敢为人先,雷厉风行时代作风无不有当时生活环境的影响,应用光环效应,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节课后面能在音乐课渗透品德教育做好铺垫。)过渡语:接下来就请我们一同走进他家乡领略中国的革命圣地的风采。(课件:陕北图片)第二环节 歌唱教学,情感体验1、老师范唱(手帕)(设计意图:因为歌曲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老师起到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陕北民歌风格。)2、学生跟电子琴轻声模唱歌曲。(设计意图:多形式体验音乐情绪,例如:哼唱、跟唱、模唱等。)3、让学生读歌词然后说说歌词内容。(设计意图

7、: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朗读歌词,了解歌词内容,感受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情感,为学歌打下基础)。4、重点体现歌中独具特色的衬词 “哎来梅翠花,海勒海棠花”。(课件出示)(设计意图:突出陕北民歌的地方特色,衬词“嗨来海棠花”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的强烈生活气息,形象的表现了欢腾跳跃的秧歌舞蹈、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像这样的表现形式还有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 千家万户哎嗨哎嗨药 都是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5、师生接唱游戏。6、学生对唱比赛(设计理念:现小学音乐课课标理念,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寓教于乐、寓玩于乐)。7、音乐知识

8、讲解和对比欣赏认识降音记号。A、学生重点感受包含降音记号的乐节并做发音训练。(对唱的好的学生及时给与肯定),表扬(课件降xi乐句)(设计意图:正确处理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B、什么是对唱,并进行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对唱这种艺术表演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形式中获得的。活动形式可采用同桌对唱、男女生对唱、师生对唱)C、学生读谱唱歌山西民歌捡棉花,竖笛试奏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设计意图:锻炼并提高学生

9、识谱能力和乐器试奏能力,让学生体验对比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了风格迥异的音乐风格)。过渡句:陕北人民不仅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还用到了舞蹈这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跳的是陕北最具特色的秧歌舞,也叫扭秧歌。一般在举行庆典活动或盛大集会时表演,通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他们热闹的场面和喜悦的心情。邀请学生跟随老师学习简单的秧歌步。(教学从唱一唱进而到跳一跳过渡到教学过程第三环节)第三环节 活动拓展,加深体验一、活动: 1、基本动作(十字步、舞红稠,让学生实践秧歌舞的基本要领,先慢后快,按节拍)。2、配乐舞蹈(伴旋律试跳,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跳,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3、表演

10、唱(歌伴舞)引导学生可合作排练。(本课采用多种道具:红绸带、帕子、扇、等来表现歌曲,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胆小,不自信的学生给予鼓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做到歌中有舞,舞中有歌,让歌曲更为形象、生动。同时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发展终生发展的音乐能力)。4、师生共同表演。(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展示成果,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师生情感共鸣、升华。)二、拓展。1、说说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教学,使学生既能使用恰当的歌曲情绪,让学生在演唱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2、引导学生由陕北民歌体会到陕北风土人情。(设计意图: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在这样独特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着勇敢、淳朴、善良、个性刚毅的陕北人,也正是这片革命的圣地孕育了我们中国现在的一代伟人习近平主席。他沉稳内敛的性格、钢铁般的意志,讲话干脆,办事果断,为人率直的可贵品质和雷厉风行的时代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第四环节 总结归纳,情感升华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感受到了陕北人民那种热情向上的情绪,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充满信心和勇气的精神面貌,课后希望同学们搜集更多的陕北民歌,下节课我们共同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