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670055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卷考生一律在答题卷上作答 1、下面两句话中各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迹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略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既破。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短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无不 过孤独, 过狐独, 过孤独,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在孤独中得到升华,获得永恒的价值。A把握和拥抱B遭遇和感受C体验和

2、认识3. . 下面一段画横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4分)我高度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充满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萦绕着似乎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4(1)读下面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2分)北京时间2月24日凌晨,中国“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提交的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的要求,被巴黎一家法院驳回了。这意味着,兔首和鼠首将被如期拍卖。对此,中国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力争让这次拍卖流拍。这场追索无疑是一次格外艰难的苦旅

3、。甚至,文物现在的持有者法国人贝尔热此前竟然提出“让达赖回西藏”这样荒唐与无耻的条件,以民族利益进行勒索敲诈。我的概括: (2)短文修改(4分)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欲实现这一目标,既需做加法也要做减法,一方面加大 (保证、保障、保护)人们健康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减少损害人们健康的行为,而控烟正是得力措施之一。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将“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概括为“看不到”“闻不到”“听不到”,即:在室内公共场所看不到吸烟者、闻不到烟味;在所有的公共场所看不到和听不到有关烟草的广告。无论何时何地都看不到向青少年销售卷烟和由青少年销售卷烟。要实现这一愿景,仅靠中央的一

4、部细则不可能难免力不从心,更需要地方政府摈弃烟草财政的依赖、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从第一段三个词语中,选一个最恰当的,写在前面的横线上。(1分)第二段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将修正方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5、下列语句中与这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若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 。A. 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

5、绩。B. 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C. 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D. 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然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6. 请仿照下面的,运用比喻手法仿写一个句子。(3分)示例: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灵魂的美与丑。 金钱 , 。7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3分)顾客:厂长,贵厂生产的毛巾,那上面的蝴蝶可是栩栩如生呐!厂长(惊喜的):是吗?顾客:我洗脸时,那蝴蝶竟扑到我脸上来了! 请问,该顾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8综合性学习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

6、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2分2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一)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二)第二环节: (三)第三环节:唱四季歌。 (四)第四环节: 3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请打开你的知识库,挑几句诗词与大家共享。(任选2个季节作答) 4分 4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2分 活动三: 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 活动四: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5、保护大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

7、你为保护自然提2条合理化的建议。2分9.默写。(11分)(1)初三毕业,分别在即,我们用不着哭哭啼啼,洒泪而别,因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 , 。”告诉我们友情并不会因时空距离产生隔阂。2)关注民生,不仅是当今领导人心中的大事,也是古代诗人胸怀的情感。请写出古诗中同情劳动人民的一联佳句: , 。 (3)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年少时我们应当激情澎湃,追求卓越,树立远大目标,正如杜甫望岳中诗句“ , 。”所说的一样。(4) 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5) 爱国之情,人所共有。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8、落红不是无情物, ”吟唱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 , ”表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抒发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蕴含古人炽烈情感的名句,感动了无数读者。48二、古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9、,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 曝(p):晒太阳。 鹬: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 箝(qin):夹住。 喙(hi):鸟的嘴巴。 渔者:捕鱼的人。 禽:同“擒”,捉获。10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0、,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D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12甲段中“宜多应者”的原因是什么?(2分)13有个成语或俗语 源自乙段这个寓言故事中,请写出来(可写2个词)。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56三、现代文阅读 (一)等待不如创造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托词,但有骨气的人却从不会为自己寻找这样的托词。他们从不怨天尤人,只知道尽自己所能迈步向前。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 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

11、这是一件危险的事。人的热情与精力,就是在这种等待中消失的。对于那些不肯努力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脚踏实地,奋力前进,不肯轻易懈怠的人,才能看得见机会。 机会的降临往往是非常偶然的,机会就暗藏在你的日常行事之中。不管你从事哪一类事,其中都有机会。 伟大的成就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当一个人计划周详,考虑缜密,在多种有利因素的配合下,时机常常

12、会来到你的身边。一个强者,总能创造出契机,常常与机会结缘,并能借助机遇的双翼,搏击于事业的长空。1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13.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分)(二) 学 贵 质 疑 黄 菊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

13、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异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

14、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