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66775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案第1课时_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2能记住分子的特点.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8-P49,观察实验3-1,欣赏图3-2、3-3后完成下列各题:1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从教材上的图片3-2、3-3可知:苯是由构成的,硅是由构成的.2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这都充分证明了分子的和很小.3在受热情况下,能量增大,运动速度.4气体可以压缩在钢瓶中,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体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不同;物质的

2、热胀冷缩现象说明缘故.5根据有关分子特征,填写在下列叙述后的横线上:1将大量氧气压缩在钢瓶中2糖放到水中,水变甜了3进饭店闻到饭菜的香味4湿衣服能晒干 二、合作探究: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现象: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至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34.观察有什么现象.现象:结论:三、精讲释疑:湿衣服在太阳下为什么比阴凉处更容易干得快四、当堂达标:1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主要体现了 A分子是不断

3、运动的 B分子很小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间又间隙2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运动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4、4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 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2实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案第2课时_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一、自主学习:阅读P52-P35有关内容,并欣赏图3-11、3-12、3-13完成下列内容.1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

5、子本身填有、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填有、没有;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和,不再保持水的性质.可见分子是.2所有的分子都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和一个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构成.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水分子分成和,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4据图3-13回答:氧化汞是由氧化汞构成的,每个氧化汞分子是由一个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时,氧化汞分子分裂成和,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许多汞直接构成金属汞.5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

6、.二、合作探究:1有人说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你认为对吗?2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后,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吗?分子原子相同点不同点联系三、精讲释疑:化学反应的实质四、当堂达标: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氢分子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胆矾研碎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冰融化成水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3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分子重新混合 B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

7、新组成分子C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D分子间隔发生改变6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香味. 2酒精由分子构成温度计遇热液柱上升,遇冷液柱下降 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4气体易被压缩,液体、固体不易被压缩.五、中考连接:1 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可表示为 2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课题2 原子的构成学案第1课时_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3页54页第一段,填写下列空白:1原

8、子是填可以、不可以再分的.由于原子是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中不可以再分.2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正电、不带电、带负电.注意特例:一般的氢原子无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因此整个原子.3原子核很小,原子里有很的空间.电子在核外做.二、合作探究:分析教材第53页表31和56页表3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是否一定相等?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结论:在原子中:数= 数=数

9、三、精讲释疑:1核电荷数2原子核的特点四、当堂达标:1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电子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原子一定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3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一种氦原子.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44已知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5,不能确定它的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5先把下表中所缺数据补充完整: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10碳66钠1112镁121212铁3026通过此表,你能够总结出哪些

10、规律?1_2_3_4_拓展作业:1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2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已知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7,下列有关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不一定为57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课题2 原

11、子的构成学案第2课时_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2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性质的关系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本P54完成以下问题: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核外电子是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的,每一个区域叫一个,因此核外电子是排布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层,最多有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1层的最多不超过个.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以Cl原子结构示意为例 弧线表示 2 表示 . 7 表示 表示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二、合作探究:1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2阅读55页完成下列表格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

12、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金属元素一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 4个 易 电子不稳定结论: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是趋向达到.三、精讲释疑: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先排满第 层,再排第层,排满第层 ,再排第层.2第1层最多排个电子,第2层最多排个电子.3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第1层是最外层是最多不超过个.提请注意:一定要熟记1-18号元素名称.2、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决定.四、当堂达标: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 化学性质 原子的电性 原子核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A B C. D242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