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666528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一、编制规划背景林地是森林资源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建设的立足之本和根基, 也是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是林业长远规划的内容之一,是实现林地科学管理、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林 地用途、遏制乱垦滥占林地及提高林地利用效益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充 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保障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并为林地的严格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汝州市地处河南省中西部,国土总面积 157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 主的地区,林地面积相对较少,森林资源总量有限。林地面积仅占全市土地 总面积的27.1

2、2%,其中南北山区仍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缺水少土、立地 条件差、绿化难度大。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林地保护 和林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林业资源相对匮乏,林业在全市国民生产 总值中的比重相对较轻,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建设用地等和林地用地矛盾 十分明显。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提出的“要把林地和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 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科学合理并充分利用林地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政府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市林业局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

3、组 织,精心安排,现已完成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二、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一) 规划前期准备1 、组织准备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要点的要求,市政府 成立了以分管领导张市长任组长,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和的汝州 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市的规划编制工作、 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审查规划成果。2、技术准备积极和技术协作单位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配合,成立技术组和专家组;制 订工作方案,明确规划依据、规划任务、规划内容、预期成果等;组织技术 培训,对技术协作单位、编制人员等进行培训学习,系统学习省林业厅制定 的河南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织

4、技术操作细则等技术标准,规范调 查程序,统一规划编制要求和方法。3、资料收集一是图文材料(1) 地形图。包括汝州市1 : 10000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形图。(2) 数字正射影像图。收集覆盖市域的近期高分辨率(SP0T5AL0S等) 遥感资料,处理生成的卫星遥感 DOM(3) 境界线。包括市级、乡镇级和村级行政区域界线。(4) 2009年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资料,包括小班基本图和数据库。小班空 间数据库坐标系由北京54转为西安80。(5) 落界底图制作。采用近期(2009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经正射校正、融合增强、镶嵌处理后,生成满足于精度要求的数字正射影像(DOM。DOM按 1:10000比例尺图

5、幅进行分幅,叠加最新行政界线、森林资源档案小班 界线、相关注记等有关信息,按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5968-1995) 进行图廓整饰,形成林地落界底图。二是森林资源调查资料(1) 最新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包括省级生态公益林和一般生态益 林的区划界定资料。(2) 汝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数据、图件和报告。(3)历年林地统计资料和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4 、专业调查资料包括林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和立地等级数量化表)、森林土壤调查、森 林景观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等林业专项调查资料,森林采伐和造 林设计及其检查验收等林业经营资料,占用征收林地及其检查资料,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外业勘界

6、成果,及其他专项调查资料等。5、相关规划材料包括汝州市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 能区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及交通、水利等各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 规划资料。6、其他基础资料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林业及其它主 要产业发展状况、城乡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 状况以及市域历史资料等。(二)规划基数落实1、 规划基数是在二类清查的基础上,2009年进行了补充调查。技术人员 利用excel数据透视功能对现状林地小班属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形成 汝州市的规划基数。汝州市的规划基数是(2009年):林业用地42682.23公

7、 顷,有林地21279.34公顷,疏林地 3797.15公顷,灌木林地 972.59公顷, 未成林造林地870.81公顷,无立木林地 6.23公顷,宜林地15719.43公顷。2、从上述落实出的规划基础数据可以明确反应出汝州市的现有林地中: 国有林地面积946.96公顷,集体林地面积41735.27公顷。全市有林地面积 21279.34公顷,森林覆盖率13.53%,活立木蓄积量1120782.83立方米,林 地生产力每公顷52.67立方米。(三)规划成果编制1、规划文本在编制好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编写规划文本,进行林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明确各类林地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向,将规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场

8、) 拟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规划统计表主要包括林地现状统计表、林地结构现状统计表、林地质量等级面积统 计表、林地及森林面积规划统计表、林地利用方向规划面积统计表、林地保 护等级面积统计表。3、规划图件规划图件主要包括林地现状图、林地结构图、林地保护分级图、林地质 量等级图、林地规划图等,所有图全由省规划院制作。4、规划数据库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供的林地规划数据库,包括林地落界、林地规划 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用于林地落界的遥感影像数据。(四)规划论证协调及报批规划成果编制结束后,省林业厅审核同意后,现组织市发改委、财政、 国土、环保、住建局、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家进行论证,对市域内

9、 规划目标及林地规模、结构、布局和相关政策提出意见。然后形成正式规划 成果,由市政府批准实施。三、规划目标及措施根据汝州市“十二五”林业建设规划及 2010年编制的中期调整规划中的建设任务,通过科学分析测算至 2020年全市林地面积保有量不变,仍为42682.23 公顷。(一)主要指标1 、县域内森林保有量分解。我市现森林面积21279.34公顷,规划至2020 年森林面积23476.34公顷。2 、征占用林地指标。根据规划期内林地增长潜力和建设项目对林地的需 求分析,确定规划期内至2020年建设用地征占用林地规模控制在 600公顷以内,年均使用林地面积约为60公顷。3 、林地保有量指标。我市

10、现有林地面积42682.23公顷,规划至2020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风穴林场林地保有量目标42682.23公顷,保持不变。期间因征占用林地而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应从本辖区内非林地中补充, 达到占补平衡的目的,林地保有量保持不变。4、森林覆盖率保有量。规划至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有量为14.95%。5、林地生产力保有量。据 2009年林地补充调查汝州市林地生产力现状 为平均每公顷蓄积量52.67立方米,规划至2015年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蓄 积量63.50立方米,规划至2020年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73.77立方 米。(二)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战略1、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各

11、项建设工程,应以不占或者少占林地为原则,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核手续。按照国家规 定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制度,每 5年编制或修订一次 征占用林地总额,并将总额指标按年度分解到乡镇场。2011-2020年,征占用林地总额控制在600公顷以内。其中20112015年控制在300公顷以内。2、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由于近两年部分林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和国家对林业投入的相对较少,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和国家逐步加大对农 业的扶持力度相比,林农的收入出现滑坡,对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所打 击,个别乡镇出现了退林还耕、复耕的现象。以上原因也是近期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12、,因此根据此具体情况特制定出以下措施对林地进行加强保护:积极引导林农进行林下种植养殖,增加林农收入。积极申请林业项目,扶持林农进行第三产业开发,拓宽林农收入渠道。加大林政、林业公安执法、执罚力度,禁止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 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对集体林地已经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的要限期 还林;严厉查处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破坏林地行为。3、严格保护公益林地。全市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林地和商品林林地两 大体系,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确定管理体制。对于生态林林地实行如下 用途管制措施:生态公益林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科学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 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

13、的,必须经原审 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生态公益林区内的林地是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之用,严格控制各 类建设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不得擅自变更、改变林地用途。如确需改变 林地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同时,为确保 生态公益林面积不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凡依法经批准的征占用生态公益林 地,必须按照等量置换的原则,实行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补划公 益林的地块要落实到具体的小班和位置。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2008年6月8日)精神,对于公益林地,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 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植和养殖,利用

14、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 业等。同时设定两个条件,一是不破坏生态功能,也就是不同类型的公益林, 其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不因经营活动而受到破坏;二是依法,也就是经营活动 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 行处理。4、控制逆转林地保护等级或质量等级。严禁随意调整林地范围及有可能 导致林地保护等级或林地质量等级发生逆转的行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所 制定的远期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及所划定的林地范围、林地保护等级和林地质量等级等一经政府下文认可,即可立即投入实施。并且依照森林法 及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即可受到有关法律法规 的保护,具有严肃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如有有关个人和单位随意改变林 地范围及有可能导致林地保护等级或者林地质量等级发生逆转的即视为违 法,林业监督监管部门应依照林地利用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监管, 随时予以纠正,违反法律规定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坚决保证林地的完整 性、保证林地保护等级和林地质量等级不被无缘无故的变更。请各位对规划多提宝贵意见,如有不妥之处,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编制小组随时对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随时保持和和有关部门的沟通,确保 规划及时批准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