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665096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地理认知地理的感性学问和理性学问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相识和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问,它可分为感性学问和理性学问。对地理学问的学习是由感性学问上升为理性学问的过程。1.感性学问地理学科的感性学问是指大量的事实材料。因此,又可简称为地理事实。这部分学问须要同学们记住,因为它是今后学习的基础,是运用地理语言,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技能的关键。(1)地理名称:地理名称即地名,具有空间性、量大等特点,记忆时应与地图紧密结合,与其它地理事象及语意、语源联系起来。(2)地理分布:地理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它分为数理分布,包括经纬度分布、海拔高度分布等;相对分布,包括海陆分布、坡向分布,以及地理事物

2、间的相对位置等。地理分布学问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它对相识产生地域差异的缘由有重要作用。与地图紧密结合,探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是驾驭这部分学问的有效途径。(3)地理景观:地理景观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学问。分为自然景观,包括山地、河湖、沙漠、热带草原景观等;文化景观,包括工业区、农日、城市、交通运输景观等。学习驾驭这部分学问,可对四周地理事物进行视察,也可通过看影视、录像、幻灯来学习。(4)地理演化:地理演化指地理事务的发展改变过程。分为自然地理演化,如昼夜和四季更替、水份循环等:人文地理演化,如人口、民族的演化、农业演化、工业演化等。学习这部分学问要和地理景观结合起来,依据时空发展依

3、次,分阶段、分过程地驾驭,不能只抓头尾,去掉腰身。(5)地理数据:铁路长度、地区面积、江河流量、南北温差等定量数字和比率数字称为地理数据。这些抽象的数字反映着详细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数据学问,必需充分利用图表,把数字详细化、形象化、规律化。如在学习经济地理时,要留意运用特定的一些地理数据,去分析和驾驭各地区的生产规模、速度、差异及其规律。理性学问地理学科的理性学问是反映地理事象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学问,是感性学问的抽象与概括。学好理性学问,也有助于记忆感性学问。地理概念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学问。形成地理概念是学习地理的中心环节。形成地理概念要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地

4、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范围,例如“河流是指陆地上循肯定路途常常流淌的水体”,反映的是河流的本质属性(不同于湖泊与海洋),是河流的内涵;其外延包括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依据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可以把概念分为以下三类。一般地理概念,它的外延很广,不是专指某个特定的地理事物,而是泛指一类地理事物。如平原这一概念,不是指某个平原,而是指世界上一切平原。在自然地理中出现的高原盆地、气温、气压、季风等,在经济地理中如重工业、消费城市、民族经济等都是一般地理概念。单独地理概念,是专指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独有的特性,它的内涵比较丰富,外延较小。如长江、黄河、北京、大行山等都属于单独地理

5、概念。集合地理概念,是指某一地理要素区域的特征,它的特性以地区类集而成。如中国气候、华南气候、中国少数民族、吉林农业等。在学习概念时,应留意擅长利用逻辑推理缩小地理概念的外延,增加其内涵,或扩也许念外延,缩小其内涵,完成从一般地理概念到单独地理概念的过渡,或由单独地理概念到一般地理概念的过渡,驾驭地理概念的从属关系的演化联系。例如,从河流的一般概念动身,增加其内涵,河水能干脆或间接流入海洋的属性就构成了“外流河”的概念,这样外延就缩小了,不包括内流区域的河流;若进一步增加其内涵,加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属性,其外延就又缩小了;若再加入入源地、流经路途。河口地点等详细属性,就可限定到长江等单独概念。相反,经过概括,由长江等削减其内涵,扩大外延,就可推移到秦岭一一淮河以南的河流→外流河→河流的有关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